论文2

辽 宁 大 学

学 院:专 业:学生姓名:学 号; 指导老师:

经济学院 经济学1班 许春燕

100701125 年级:2010级 关宇

时间:2012-08-27

1

未来谁来种地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经济学分析

姓名:许春燕 指导老师:关宇

【文章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大规模的择优迁移现象。本篇文章在深入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调查统计数据,建立理论模型,运用数据分析和比较的方法,阐述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原因,在分析农村人口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村发展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农村产业化,农业生产规模化,以工补农的措施来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影响,为我国积极应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老龄化 流动 对策 一、引言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然而,由于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农村剩下的人口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导致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现象,即在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城镇的情况下,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却高于城镇。随着农村剩下的这些“老弱病残”逐步丧失劳动能力或死去,“务农劳动力流失”成了各阶层有识之士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不由得发一声问:未来谁来种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特别是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方面,先后有粮种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优惠政策。然而,这一切并未能从根本上留住农民外出的脚步,也无法让种粮农民的心“踏实”下来。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课题组于 2006年对全国 17 个省(市、区)进行的调查显示,74.3%的村认为本村能够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已经出去了,近 1/3的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率都在 80%以上。根据农业部的统计,2006 年农村劳动力转移高达 2.1 亿左右。2007 年上半年,外出劳动力又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60 多万人,同比增长了 8.1%。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农村65岁及以上人口从1999年的7.17%上升到2009年的9.81%,而且基本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详见图1)。在思想认识上的意义在于,虽然我国在现阶段尚未进入严重老龄社会,但根据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在今后几年内不断加深,本研究期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人们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认识和重视,以便及早做好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影响的思想准备;在实践方面的意义在于,指导我国人口老龄化实践,促进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人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图1 1999—2009年农村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

二、 相关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

2

Skeldon(1999)在阐述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时,强调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修正了以往学者普遍认为的老龄化源于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观点。美国老年经济学家R·C·克拉克在《个人与人口老龄化经济学》一书中认为,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和处于接近衰老的劳动力,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有很大差别。E·L.桑代克在《人的生命力与社会秩序》的研究中指出,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高龄化,对总体生产率提高与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将增大,在知识变化迅速的部门更为严重。日本学者上野千子鹤认为,年长劳动力的工作效率毕竟比不上年轻人。另据美国学者劳伦斯·J·科特里克费1980一1983年对美国某大公司调研发现,男性办公室人员生产率峰值年龄为45岁,然后开始下降,65岁时的生产率不足峰值时的1/3。女性办公室人员的状况类似。而男性管理人员的生产率峰值在43岁,60岁时的生产率不足峰值时的1/3,能岁时生产率为负值。Cluter等(1990)对29个发达国家劳动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两者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认为,未来劳动力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相应增加 0.6个百分点。 (二) 国内研究

1986年袁辑辉主编的《老龄问题》和部沧萍的《漫谈人口老化》,是我国较早探索老年人口问题和人口老龄化的著作。邬沧萍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是人类战胜自然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的一项伟大成就,但它也为人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崔丽(2007)提出,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源于计划生育政策所导致的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和人口流动加剧。宋斌文(2004)根据每年农村劳动力异地迁移的宏观数据推算出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2010年会达到17.5%,2020年将达到24.5%,2030年将达到33.8%。刘昌平等(2008)提出,“乡—城”人口迁移一方面将缓解城镇人口老龄化程度,另一方面将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加速农村传统养老保障功能弱化。姚从容、余沪荣(2005)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出,大规模劳动年龄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导致农村女性人口、老年人口的比例上升。李琴、宋月萍(2009)重点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老年人农业劳动时间的影响,以及不同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对老年人劳动行为的影响,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从整体上增加了农村老年人的农业劳动时间。阎坤认为,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和劳动力资源相对减少,劳动力内部年龄结构高龄化。到2020年后,我国新增劳动力将会减少,劳动年龄人口高龄化,将会出现个别岗位空缺、部分资源闲置的问题。赵喜顺认为,人口老龄化一个重要方面是,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导致劳动力不足,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目前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比较注重从沿海大城市的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的影响去进行研究,缺乏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劳动力影响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着手,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

三、 前景堪忧——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现状分析

据统计,200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3%。按城乡分,2008年我国城市、镇和乡村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9.66%、8.77%和9.79%。(见表1.)这说明,我国目前的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己经高于城镇地区。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