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复习题

为 ;若作三角形连接,线电压有效值为380V,则相电压有效值为 。

47、三相负载的每一相负载阻抗都为Z=(3+j4)?,若作星形连接时,相电流IA=10?0?A,

则线电流IAB= A,相电压

UABUAN'= V,线电压

= V;若作三角形连接时,相电流IAB=10?0?A,则线电流

IA= A,相电压UAB= V,线电压

为 V。 48、非正弦周期信号可以分解成 ,

用数学中的 表示。 49、串联谐振又称为 谐振,并联谐振又称为 谐

振。(填写电压或电流)

50、图示相量模型的戴维南等效电路中,等效电压源相量为 ,等效阻抗为 。

51、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电流表A1的读数为0.1A,表A2的读数为0.4A,表A的读

数为0.5A,则表A3的读数为 A,表A4的读数为 A。 52、图示电路中,R= ? 时能获得最大功率,其最大功率为 W。

(第50题) (第51题) (第52题)

53、为了提高感性负载电路的功率因数,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54、工程上认为,经过 时间后,一阶RC电路的过渡过程已结束。 55、一阶电路的三要素为 、 、 。

56、已知u?311Sin(628t?45),则其频率f为 ,电压有效值为 , 初相位为 ,相量的极坐标表示式为 。

57、RLC串联电路谐振频率f0? ,串联谐振电路的Q= 。 58、在图1中,R=3Ω,XL=14Ω,XC=10Ω,则该电路总的等效阻抗的模为 Ω, u 与i的相位差为 。

59、两线圈L1、L2的耦合紧疏程度K= 。 u= 。

?60、已知实际电感L1、R1和L2、R2顺向串联,则它们构成有互感M的等效电路的端电压

图1 61、叠加原理的使用条件是 ,电压源置零的含义是指 ;

电流源置零的含义是指 。

62、对称三相电源作若作星形连接,其相电压有效值为220V,则其线电压有值为 、

线电压比相电压的相位超前 。

63、某元件的电压,电流如右图所示:已知:u=10v,i=2A.则该元件 功率,

其值为 。若u=-10v,i=2A,则该元件 功率,其值为 。

64、电流表应与待测电路 ,内阻应尽可能的 ;

电压表应与待测电路 ,内阻应尽可能的 。

65、 对称三相电源作三角形连接,线电压有效值为380V,则相电压有效值为 ;

若作星形连接,线电压有效值为380V,则相电压有效值为 。

66、在交流电路中,频率越高,容抗越 ,感抗越 。

67、已知u(t)=312cos(314t + 30°)V,则Um == V,U= V,f= HZ. 68、电路中的磁损耗主要包括 和 。

69、如右图所示,A1的读数为5A、A2的读数为8A,A3的读数为4A,则A的读数

为 。

70、两个互感线圈L1=4H,L2=3H,M=1H,反向串联时的等效电感为 。

71、在磁路的任意闭合回路中,各段磁位差的代数和等于各 的 代数和。 72、若电流的量值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动,则这种电流称为 ,用符号 表示;周期性变动且平均值为零的电流称为 ,用符号 表示。 73、两端网络由外电路吸收的无功功率Q和电感吸收的无功功率QL与电容吸收的无功功率QC之间的关系 。

74、当动态电路发生换路时,电容元件的 不可突变,电感元件的 不可突变,其数学表达式为 。

选择题

1、电感L的单位是( )

A、法[拉] F B、享[利] H C、千欧kΩ D、瓦W 2、电容C的单位是( )

A、法[拉] F B、享[利] H C、焦[耳] J D、欧姆 Ω 3、理想直流电流源的图形符号是( ) A、

B、

C、 D、

4、电容元件上的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不一致时,其伏安关系的表达式应为( )

dududidiA、i= cdt B、i= - cdt C、u = Ldt D、u = - Ldt

5、 电阻元件上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不一致时,其伏安关系的表达式应为( )

A、u = -iR B、u = iR C、u =

Rdudii?Rdt dt D、

6、 电压和电位的关系是( )

A、电位是特殊的电压 B、电位与电压毫无关系 C、电位是电压之差 D、电压是特殊的电位

7、 应用叠加定理时,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其他电流源用( )代替。

A、短路 B、电阻 C、导线 D、开路

8、任何一个线性二端网络对外电路来说,都可以用一个( )来等效替代。

A、电压源与电阻并联模型 B、电压源与电阻串联模型 C、电流源与电阻串联模型 D、等效电阻 9、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 )

A、负载电阻与电源内阻相等 B、负载电阻大于电源内阻

C、负载电阻小于电源内阻 D、负载电阻足够大,电源内阻足够小 10、下列( )不属于动态电路

A、纯电阻电路 B、含有储能元件的电路 C、RL电路 D、RC电路 11、动态电路工作的全过程是( )

A、换路—前稳态—过渡过程—后稳态 B、前稳态—换路—过渡过程—后稳态 C、换路—前稳态—后稳态—过渡过程 D、前稳态—过渡过程—换路—后稳态

12、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前C未储能,当开关S闭合后,灯泡EL( )

A、立即亮并持续 B、始终不亮 C、由亮逐渐变为不亮 D、由不亮逐渐变亮

13、换路定律的内容是( )

A、B、C、D、

iC(0?)?iC(0?)iC(0?)?iC(0?) uL(0?)?uL(0?) uL(0?)?uL(0?) iL(0?)?iL(0?) iL(0?)?iL(0?)

uC(0?)?uC(0?)uC(0?)?uC(0?)14、RL电路的时间常数( )

A、与R、L成正比 B、与R、L成反比

C、与R成正比,与L成反比 D、与R成反比,与L成正比

15、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前L未储能,当开关S闭合后灯泡EL( )

A、立即亮并持续 B、始终不亮

C、由亮逐渐变为不亮 D、由不亮逐渐变亮

16、RC电路的时间常数( )

A、与R、C成正比 B、与R、C成反比

C、与R成反比,与C成正比 D、与R成正比,与C成反比 17、电路的过渡过程是按照( )规律变化的。

A、指数 B、对数 C、正弦 D、余弦

18、如果正弦量的计时起点改变,则正弦量的( )也随之改变

A、频率 B、角频率 C、相位 D、初相位 19、用万用表测量正弦交流信号,所得数值是该正弦量的( )。

A、最大值 B、有效值 C、峰峰值 D、平均值 20、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一般来说正弦量的相量都是( )相量。

A、峰峰值 B、最大值 C、有效值 D、瞬时值 21、RC串联电路的阻抗|Z|等于( )

2222R?(1/wc)R?(wc)A、 B、

C、R-jwc D、R+1/jwc

22、RLC串联电路中,电路的性质取决于( )

A、电路的外加电压的大小 B、电路的连接形式 C、电路各元件参数和电源频率 D、电路的功率因数

23、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有( )

222U?UR?UL?UCA、 U?UR?Uc?UL B、

Z?R?XL?XCC、U?UR?UL?UC D、

24、实际情况中,功率因数cosψ的取值范围是( )

A、cosψ<0 B、cosψ>0 C、cosψ=0 D、0

A、XL?XC?0 B、XL?XC C、R?XL?XC D、R?XL?XC?0 26、串联电路谐振时,其无功功率为0,说明( )

A、电路中无能量交换 B、电路中电容、电感和电源之间有能量交换

C、电路中电容和电感之间有能量交换,而与电源之间无能量交换 D、无法确定 27、如图所示,电路发生谐振时电流i最大,此时电压表的读数为( )

A、零 B、可能出现最大值 C、电源电压 D、无法确定

28、RLC电路中,若R和L不变,增大电容C,则谐振频率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29、变压器同名端的含义是( )

A、变压器的两个输入端 B、变压器的两个输出端

....C、当分别从初、次级绕组的一端输入电流时,初、次级绕组的自感磁通与互感磁通方向一致

D、当分别从初、次级绕组的一端输入电流时,初、次级绕组的自感磁通与互感磁通方向相反

30、线圈自感电压的大小与( )有关

A、线圈中电流的大小 B、线圈两端电压的大小 C、线圈中电流变化的快慢 D、线圈电阻的大小

31、当线圈1中电流每秒变化20A,线圈2中产生的互感电压的大小是0.2V,则两线圈的互感是( )

A、4H B、20H C、0.01H D、100H 32、互感电压u12的大小取决于( )

A、某一时刻的电流i1 B、某一时刻的电流i2

C、某一时刻的电流i1的变化率 D、某一时刻的电流i2的变化率

33、有互感的两个线圈串联、

A、C、

L顺

L反

的大小关系为( )

L顺?L反L顺?L反 B、

L顺?L反

D、无法确定

34、两个具有互感的线圈串联在一起,测得总电感量为175mH,将其中的一个线圈对换两

端后再与另一个串联,测得总电感为825mH,两个线圈之间的互感为( ) A、650mH B、325mH C、162.5mH D、81.25mH 38、RLC串联谐振电路中,不论UL和UC的参考方向如何规定,一定有( )

A、UL?UC B、UL?UC C、UL??UC D、无法确定

UR滞后U160?,39、电路如图所示,已知U1=UR=100V,则网络N吸收的平均功率为( )

.....A、0W B、-50W C、50W D、100W

40、如图所示正弦稳态电路中,is=(15/4)sin(?t)A,已知3Ω电阻的功率为6W,则

电路对电源的功率因数为( )

A、0.6 B、0.8 C、0.3 D、0.7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