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试题分析

D.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细又薄,在她

怀里跳跃着。——拟人

【答案】D(A反问,B比喻,C比喻)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八种修辞的掌握和辨别能力。要求学生辨析“设问”

和“反问”、“借代”和“比喻”等容易混淆的修辞。 【难度】中等

9.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咳,你问什么不行呀”!凤娇替香雪挎起篮子说。 B.由于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日地哭好几天。 C.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 D.“看呀,”他说:“这里有点东西给你。”

【答案】C(A“!”应在引号里边,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里边。B伤心、悔恨、失望、困苦,这几个词是并列关系,应用“、”隔开。D一句话分成两句话,说在中,说后用“,”而不用“:”。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和辨析。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的一套符号,是书面语言组成部分。标点符号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别不同语气,确切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意义。

本题重点考查引号与顿号的用法。 【难度】中等

10.下列各句中“而”不是连词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子路率尔而对曰。 C.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C(A句里“而”是转折连词,作“但是,却”讲。B句里“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不译。C句里的“尔”,作“你,你的”讲,是代词。D句和A句相同。)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重点篇目中出现的文言虚词的识记辨析能力。学生应熟练掌握和识记文言文重点篇目中出现的大纲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从近几年的考试分析,重点考查的文言虚词主要是介词和连词,它们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而”的基本用法。

【难度】大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63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6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每空1分,共3分)

牖: 抗: 絜: 【答案】牖:窗子;抗:匹敌;絜:度量物体的粗细。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掌握,大纲中规定掌握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一定掌握好。

【难度】中等

6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9分)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答案】第一问:始皇去世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

第二问: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 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影子似的跟着他。 第三问: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和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的能力,重

>>闂傚倷娴囬褏鎹㈤幒妤€纾婚柣鎰梿濞差亜鍐€妞ゆ劧缍嗗ḿ鐔兼⒑绾懏褰х紒鐘冲灩缁牓宕掗悙瀵稿帾婵犵數濮寸换妯侯瀶椤曗偓閺岋絾鎯旈娑橆伓<<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