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

作者:佟玉华 张小莉 杨蓉

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第11期

[摘要]苏联共产党兴衰成败充分证明:执政党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始终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否则,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甚至走向失败。而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党内民主,使执政党的权力始终受到监督和制约,使党的权力始终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才能保持党始终是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而,深刻认识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认真总结苏共党群关系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增强忧患意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意义重大。 [关键词]党群关系;苏共亡党;惨痛教训;民主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1)11-0023-03

时光荏苒,苏联解体已20年,20年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多极化演进加速,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种国际背景使中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面向富有挑战的千变万化的未来,总结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教训,增强忧患意识,对于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社会发展的高风险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苏共亡党的原因,国内外许多学者已从不同角度作了大量分析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对于我们透彻地认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从中正确地汲取经验教训都有启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笔者认为苏共亡党的重要原因在于社会主义民主不发展,党内民主缺失,使苏共严重脱离群众,最后被群众无情地抛弃。

一、列宁关于党群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党群关系问题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也是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在列宁的党建学说中,如何正确认识党群关系,如何在实践中密切党群关系,是列宁始终关注的焦点之一。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同劳动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党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党如何保持和加强与人民密切联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一,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是党不可战胜的力量源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动力。因而,就群众、阶级和个人的关系而言,无产阶级政党从建立之时起就非常重视群众和阶级的作用,始终反对一切形式的英雄创世说和个人迷信、个人崇拜思想。列宁从俄国革命中出现的民主党人企图靠少数人以行刺的办法推翻沙皇制度、民粹主义者把劳动群众看做是“群氓”企图充当人民的救世主,结果都遭到失败的教训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他坚定地认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但先锋队只是整个无产阶级中的一小部分,而无产阶级又是全体居民群众中的一小部分。因而,靠先锋队而没有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不可能取得胜利。列宁明确地指出“劳动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力量就在这里。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不可战胜的根源就在这里。”[1]

因而,列宁在20世纪初,在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就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与党的建设理论相结合,提出并确立了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建党原则。正是依据这一原则,布尔什维克党在斗争中与人民群众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下,赢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卫国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并捍卫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历史己雄辩地表明,处于反动势力残酷围剿下的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能最终赢得革命的胜利,取得执政党的地位,关键是与人民群众结成了广泛的联盟,拥有人民群众这一打不破的“铜墙铁壁”,除了人民群众之外,无产阶级政党没有其他的法宝和武器。 第二,保持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必须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革命胜利后如何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列宁认为执政党必须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任何政党都是一定阶级或集团利益的代表,超阶级的政党是不存在的。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以无产阶级为阶级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利益的忠实体现者。对此,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纲领《共产党宣言》就明确指出:“党没有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即是说,除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党自身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这是党的本质属性所在。

党与人民群众在利益上的密切关系,要求执政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共产党员言行的最高标准。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这不仅是党的性质的根本要求,也是党能够在政治上代表群众的根本所在。列宁认为,为人民谋利益,首先必须从根本上正确地反映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即要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他指出“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3]可谓言简意赅。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列宁就指出,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收获更多的粮食,供应更多的煤炭,解决更恰当地利用这些粮食和煤炭的问题,消除饥荒。这里列宁讲得很清楚,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这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消除饥荒则是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所在。无产阶级执政党只有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眼前利益的有机结合,才能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任何只讲群众根本利益,不顾群众眼前利益或只顾群众眼前利益,损害群众根本利益的行为都将使党最终失去群众,失掉民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党内民主,保持党始终是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如何使党能从根本上正确地反映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维护好实现好人民利益,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眼前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列宁认为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党内民主,使执政党的权力始终受到监督和制约;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民主权利,始终保持党自身机体的健康和活力。

当革命胜利之后,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如何继续保持在战争年代中形成的党与群众的密切关系,就成为无产阶级政党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实际上,十月革命胜利不久,布尔什维克党内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倾向。对此,列宁严肃指出:“对于一个人数不多的共产党来说,对于一个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来领导一个大国在暂时没有得到较先进国家的直接援助的情况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4]列宁认为,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使执政党的权力始终受到人民的监督和制约,使国家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利益,使党和人民群众永远保持密切联系。他于1916年8-10月间写成的《论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一文中提出:“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5]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前一年,他依据历史经验就预见到社会主义必须实现“充分的民主”,否则社会主义就会胜而转败,就会最终覆灭,而社会主义民主必须由法制保障。所以,十月革命一胜利,列宁马上就主持通过了《工人监督条例》和《罢免权法令》,强调实行工人监督权和人民的罢免权,指出只有承认和实行选举人对代表的罢免权,才能被认为是真正民主的和确实代表人民意志的机关,才能“使人民的代表真正服从人民”。[6]

列宁强调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始终保持党自身机体的健康和活力。他指出党内的一切事务由一律平等的全体党员直接或者通过代表来处理;党的所有负责人员,所有机构都是选举出来的,是必须向党员作工作报告的,是可以撤换的;必须让该组织的全体党员在选举代表的时候,同时就整个组织所关心的争论问题都能人人独立地发展自己的意见。

列宁还提出了许多密切党群关系的具体措施。比如,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反对官僚主义,改进领导机关的工作作风;必须杜绝任何形式的特权,坚决抵制行贿受贿、请客送礼之风;必须深入到群众之中,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此外,他还创立了接待群众的信访制度,并建议要定期召开群众大会,中央委员和有关负责人员要到会演说,列宁本人也经常前往。据统计,1918年3月至1922年底,列宁在莫斯科一地就演讲250次,并经常亲临基层群众之中,为我们树立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辉典范。

二、背离社会主义民主是苏共亡党的重要原因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