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院前急救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
作者:孙兴凤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7年第29期
【摘要】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120接诊的50例院前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接诊方式不同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基于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来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统计两组的出车时间、院外救治时间、呼救至院内治疗时间及急救成功率,对比观察两组对急救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平均出车时间(1.9±0.3)min,院外救治时间(24.2±5.3)min,呼救至院内治疗时间
(47.2±7.0)min,对院前急救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6.0%,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护理; 安全隐患; 对策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9.0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9-0093-02
院前急救是指专业急救机构医护人员在院外对患者实施的现场抢救和中途监护,是抢救工作的首要环节,在急救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1]。由于院前急救中多为危重患者,病情急、变化快,加之救治条件差,故对救治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高[2]。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院前急救仍存在较多的护理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院前急救的安全和效率。文章现对院前急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和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120接诊的50例院前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接诊方式不同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每组25例。试验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61~80岁,平均(70.2±3.4)岁;高血压性脑血管病9例,心脏病7例,颅脑外伤5例,骨折4例;120往返行车时间(起车—到达目的地)12~31 min,平均(19.7±5.0)min。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60~78岁,平均(69.8±3.7)岁;高血压性脑血管病8例,心脏病7例,颅脑外伤7例,骨折3例;120往返行车时间11~35 min,平均(19.5±4.8)min。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包括基本生命支持、伤情评估、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准确转送、中途监护、院内准备等[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院前急救模式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即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既往院前急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以此为据强化护理措施,进一步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 首先,通过整理、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4年院前急救护理相关实施内容,找出影响护理效果的安全隐患,见图1。
其次,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提升院前急救护理质量,具体对策如下:(1)健全院前急救规章制度,强化三级管理,积极完善急救流程,制定针对各类型危重患者的详细应急预案,以进一步强调院前急救规范,保证急救流程各项环节都有章可循,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制度基础。(2)加强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的学习与培训。一方面,要保证护理人员急救技能过关,尤其要注重对护理人员综合急救护理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可将考核结果及工作表现纳入年终考评,以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引导护理人员树立积极的工作态度,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现场应变能力,更好地保证急救护理各流程衔接到位。(3)加强组织管理[4]。建立120急救电话标准接听模板,保证接诊后电话信息详尽,必要者可询问地标性建筑,以明确把握出诊地点,同时掌握患者发病时间及症状等,防止求救者因焦急、恐慌等心理造成地点描述不清或因司机不熟识路线而造成急救延误;建立标准出诊记录模板,接听电话的同时即建立派出单,以节约时间;加强对出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督促救护车在接到救护指令后3 min内驶离医院;加强急救物品日常准备,做到数量充足、位置固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特别要保证交接班无误,专科设备齐全,以备所需;注重加强院内急救与院外急救的交接工作,保证全程无缝隙,力求争分夺秒。(4)重视团队合作。院前急救时,急救车内所有的成员是一个团体,这里不仅包括医生和护士,也有司机。为提高急救效率和质量,院前急救不仅要求医护配合良好,同时也要注重加强对司机的培训,包括急救快速反应及急救基本知识的掌握等,以便司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在包扎止血、搬运患者方面正确地协助医护人员。另外,医护人员也能在认路、保持通话等方面配合司机,最好能简单掌握一些汽车维修知识,以应对途中意外情况,保证急救通畅[5]。(5)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注重培训护理人员的转运技能,建立转运中途标准化监护,以防止转运途中因体位安置不佳等因素造成患者的二次伤害,同时要注重感染管理,为保证紧急情况下有效消毒,救护车内听诊器、体温表等诊疗物品应备用2套甚至多套,接触患者时,医护人员也应穿戴齐全,同时小心扎伤、划伤等,防止血液感染,加强自身防范。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出车时间(接诊—起车时间)、院外救治时间(到达现场—起车转送)、呼救至院内治疗时间(急诊往返+院内接诊)及急救成功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家属对院前急救护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结果
2.1 两组院前急救基本指标比较
试验组的平均出车时间(1.9±0.3)min,院外救治时间(24.2±5.3)min,呼救至院内治疗时间(47.2±7.0)min,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家属对院前急救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家属对院前急救护理非常满意21例,基本满意3例,总满意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和重要构成要素,在争取救治时间、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6]。但是,院前急救也是我国急诊医学中普遍认为的薄弱环节,这不仅与我国院前医疗救护水平有关,也与民众的自救能力、互救意识等有关[7]。由于院前急救具有不可预测性,且救治场所特殊,因此,与院内急救相比,其具有随机性强、流动性大、病种多样复杂、急救环境条件差、时间紧急、体力劳动强度大的特点[8]。因此,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提高院前急救可行性、有效性和及时性至关重要。
受客观条件、医护人员主观因素、相关配套管理不足等原因影响,院前急救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多见于出诊不及时、现场急救局限性、急救设备限制、急救技术不熟练、转运途中处理不当等[9]。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现,笔者所在医院近年院前急救安全隐患主要包括电话出诊不规范、出诊不及时、物品准备不充、团队配合欠佳、护士应急能力欠佳、安全防护意识差等。为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效率和质量,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据此强化了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其中,加强急救电话管理有助于在短时间内尽可能收集到详尽的电话信息,是做好接诊工作的前提。而通过对护理人员理论技能的培训和风险防范意识与应急能力的培养,可有效降低现场抢救和转运途中人为失误给急救带来的安全隐患,是提高急救安全性的有效途径[10]。此外,通过加强管理,进一步实现了院内、院外急救的一体化流程,能够保证各个环节衔接妥当,也能有效消除因物品准备不当等细节造成的护理安全问题[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平均出车时间(1.9±0.3)min,院外救治时间(24.2±5.3)min,呼救至院内治疗时间(47.2±7.0)min,对院前急救护理总满意率96.0%,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正确认识和把握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并以此为据强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安全,对保证院前急救高效、快速、准确的完成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