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井田含有两煤层,煤层厚度分别为m1=6m,m2=8m。煤层间距82m,煤层倾角13度,煤层埋深煤露头15,煤层倾斜长度2000m,走向长度10000m,设计生产能力为300万t/a,采用胶带运输,属低瓦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顶底板均为中等稳定砂岩。1、初步设计矿井开拓方式,2、设计开采水平划分,3、初步分析大巷布置方式,4、对井底车场进行初步设计。 要求:按毕业设计格式来做 实际分为四部分;
1、 矿井开拓方式的确定 2、 开采水平划分
3、 大巷布置方式的确定 4、 井底车场方式的确定
附图:开拓方式示意图、井底车场线路图、井底车场平面布置图(比例:1:500、1:200)。
一、矿井基本资料
1、井田概况
井田含有两煤层,煤层厚度分别为m1=6m,m2=8m。煤层间距82m,煤层倾角13度,煤层埋深煤露头15,煤层倾斜长度2000m,走向长度10000m,设计生产能力为300万t/a,采用胶带运输,属低瓦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顶底板均为中等稳定砂岩。 2、井田内可采煤层
共有2层可采煤层,倾角均为13°, 属低瓦斯和低水涌出量矿井。 二、储量计算
1、矿井地质资源量Zz
Zz?2000?10000?(6+8)?1.25?35000万t
2、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矿井资源/储量是矿井设计和生产建设的主要依据,长期以来,我国用于评价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主要依据是矿产资源的勘探程度。原有的储量分类采用A、B、C、D级分类标准,其中,A+B+C级储量为平衡表内储量,D级储量为远景储量。2005年发布的《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对固体矿产资源进行了重新分类,分类结果如表所列。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地质可靠程度 经济意义 探明的 可采储量(111) 经济的 基础储量(111b) 预可采储量(121) 基础储量(121b) 基础储量(2M11) 边际经济的 基础储量(2M21) 资源量(2S11) 次边际经济的 资源量(2S21) 内蕴经济的 资源量(331) 资源量(2S22) 资源量(332) 资源量(333) 资源量(334) 基础储量(2M22) 预可采储量(122) 基础储量(122b) 查明矿产资源 控制的 推断的 潜在矿产资源 预测的 第1位数字表示经济意义: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 编码(111~334)说明 第2位数字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 第3位数字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根据钻孔布置,在矿井地质资源量中,60%是探明的,30%是控制的,10%是推断的。
根据煤层厚度和煤质,在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量中,70%的是经济的基础储量,30%的是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则矿井工业资源/储量由公式:
Zg?Z111b?Z122b+Z2M11?Z2M22?Z333k
式中:Zg—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Z111b—探明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 Z122b—控制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 Z2M11—探明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Z2M22—控制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Z333—推断的资源量;
k—可信度系数,取0.7~0.9,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取0.9;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取0.7。 Z111b?35000?60%?70%=14700万t
Z122b?35000?30%?70%=7350万t Z2M11?35000?60%?30%=6300万t Z2M22?35000?30%?30%=3150万t
由于地址条件简单,k在0.8以上取值。 Z333?35000?10%?k=2800万t
Zg?Z111b?Z122b+Z2M11?Z2M22?Z333k =14700+7350+6300+3150+2800
=34300万t3、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按公式计算: Zs?(Zg?P1)
式中: Zs—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P1—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构)筑物煤柱等煤柱损失量之和。
其中P1按煤矿工业资源/储量的3%估算,则:
300 Zs?(Zg?P1)=34?3?4%3003万=3 3271t 4、矿井设计可采储量按公式计算:
) Zk?(Zs?P2C 式中: Zk—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P2—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损失量之和;
C—采区采出率,厚煤层不小于75%;中厚煤层不小于80%;薄煤层不小于85%。
其中P2按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的2%估算,则:
Zk?(Zs?P2)C?(33271?33271?2%)?75%=24454.185万t
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0万t/a 2、服务年限
Z24454.185 T?k??58.23a
A?k300?1.4在计算矿井服务年限时,考虑矿井投产后,可能由于地质损失增大、采出率降低和矿井增产的原因,使矿井服务年限缩短,设置了备用储量Zb,备用量为:
Zk24454.185?0.4??0.4?6986.91万t 1.41.4在备用储量中,估计约有50%为采出率过低和受未预知地质破坏影响损失的储量。矿井开拓时认定的实际采出的储量约为:
24454.185?6986.91?50%=20960.73万t
四、开拓方案及技术比较 1、井筒布置
从井田的地质条件来看:水文地质情况较简单,顶底板均为中等稳定砂岩。
因此从地质条件来看,井筒形式可采用立井或斜井。
Zb?立井开拓的适应性很强,一般不受煤层倾角、厚度、瓦斯、水文等自然
条件的限制。较相同条件下的斜井,立井的优点具有:井筒短、提升速度快、提升能力大,提升费用低,对辅助提升特别有利;通风线路短,通风阻力小,当表土层较厚,井下有含水的冲积层或流砂层时,立井井筒掘进技术简单,施工容易。对井型特大的矿井,可采用大断面的立井井筒,装备两套提升设备;井筒的断面很大,可满足大风量的要求;由于井筒短,通风阻力较小,对深井更为有利。其缺点和斜井开拓的优点相对应。
斜井开拓与相同条件下立井相比,其优点具有井筒掘进技术和施工设备比较简单,掘进速度快,地面工业建筑、井筒装备、井底车场及硐室都比立井简单,一般无须大型提升设备,同类井型的斜井提升绞车也较立井需用的绞车型号小,因而初期投资少,建井期短。采用胶带输送机斜井开拓时,可以布置中央采区,利用主副斜井兼作中央采区的上山,从而可节约初期建井工程量,加快矿井建设。胶带斜井可以同时为几个水平提煤,这对上下水平过渡时期的提煤或多水平同时
生产的提煤都有利。当矿井许增产而扩大提升能力时,更换胶带机也是比较容易的。
斜井开拓与立井相比缺点是:在自然条件相同时,斜井要比立井长的多;围岩不稳固时,斜井井筒维护费用高;采用绞车提升时,提升速度较低、能力较少、钢丝绳磨损严重、动力消耗大、提升费用较高,当井田斜长较大时,采用多段绞车提升,转载环节多、系统复杂,更要多占用设备和人力;由于斜井较长,沿井筒敷设管路、电缆所需的管线长度较大,有条件时可采用钻孔下管路排水供电,但要为此留保安煤柱,增加煤柱损失;对生产能力特大的斜井,辅助提升的工作量很大,甚至需增开副斜井。另外,斜井的通风风路较长,对瓦斯涌出量大的大型矿井,斜井井筒断面小,通风阻力过大,可能满足不了通风的要求,不得不另开进风或回风的立井兼作辅助提升,当表土为富含水的冲积层或流砂层时,
斜井井筒掘进技术复杂,有时难以通过。
综合以上井田的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等条件考虑:煤层开采采用的井筒形式为斜井具有优势。
2、阶段划分和开采水平设置
根据井田条件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本井田可划分为2个阶段,设置1~3个开采水平。 阶段内采用采区式准备方式,每个阶段沿走向划分为5个走向长2000m的采区,采区划分为若干区段。在井田每翼布置一个生产采区,为减少初期工程量,缩短建井时间,采区间采用前进式开采顺序。 因井田内瓦斯和涌水量均较小,采用上下山开采,下山部分在技术上困难较多,故决定阶段内均采用上山开采,由于井田斜长较大,倾角在为13°左右,因此排除了单水平上下山开采的开拓方案。
这样,阶段划分和开采水平设置有两个方案,一是井田划分为两个阶段,设置两个开采水平;二是井田划分为三个阶段,设置三个开采水平。 3、阶段和开采水平参数 (1)水平垂高
① 两阶段、两水平:1000?sin13°=224.95m,可取整为225m, ② 三阶段、三水平:800?sin13°=179.96m,可取为180m,
600?sin13°=134.97m,可取为135m。 (2)开采水平实际出煤量 ① 两阶段、两水平方案
第一、第二阶段为:20960.73/2=10480.365万t
② 三阶段、三水平方案
第一阶段:(20960.73/2000)?800=8384.292万t, 第二、第三阶段: (20960.73/2000)?600=6288.219万t。
(3)水平服务年限
① 两阶段、两水平方案:
第一、第二水平:58.23/2=29.12a ② 三阶段、三水平方案
第一水平:(58.23/2000)?800=23.2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