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双主”教学模式促进有效课堂教学

构建“双主”教学模式 促进有效课堂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3-005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3.025

所谓“双主”教学模式,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简称“双主”)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双主”教学模式将以教师教为主和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有机结合,避免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满堂灌”或“盲目学”的现象,优化了教学过程,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面以“氯气与水反应及氯水成分的探究”为例,说明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如何构建“双主”教学模式,促进有效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1.理解氯气与水的反应,了解氯水的不稳定性及氯水可用来漂白杀菌的原因。

2.通过对“新制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新制氯水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体验由实验探究事实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的能力。

3.关注氯气及含氯化合物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

际问题。 【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氯气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采用“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等环节组织学习活动。进行多样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探究意识。 【教学过程】

[引入] 观看影像资料: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导入是一堂课关键,好的导入能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立即投入到良好的学习氛围中。 [交流讨论]“氯气能用于自来水消毒”,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进行沟通和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猜想]猜想①氯气能溶于水,溶于水的氯气能杀灭水中的细菌;猜想②氯气能与水反应,反应后的某种生成物能杀灭水中的细菌;猜想③“猜想①”和“猜想②”兼而有之。

说明:学生经过交流讨论后,只得出了猜想①和猜想②;猜想③是在教师的点拨下得出。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证明氯气能与水反应?

(提示:若cl2能与水反应,则溶液的组成和性质一定会发生变化。)

[演示实验]利用电导率传感器(图1)和ph传感器(图2)进行实验探究,证明氯气能与水反应。 图1 图2

[实验现象]将氯气不断通入水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黄绿色;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溶液的ph变小。

[实验结论]氯气通入水中“溶解”和“反应”兼而有之,溶解于水的氯气部分能与水反应。

设计意图:教师将传感技术引入化学演示实验,可以优化实验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了解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分析推理]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

[学生练习]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设计意图: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分析推理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全体学生参与写出方程式,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又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阅读课本]小结hclo的化学性质。 [投影] hclo的化学性质 1.极弱酸,比碳酸还弱。

2.强氧化性,能用于杀菌消毒和漂白。 3.不稳定,易分解。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从阅读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