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2017年湖北省咸宁市试题(word版,含解析)

(3)如果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选择装置A来制取;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气泡均匀连续的冒出时,再收集氧气;故答案为:A;分解反应;均匀连续的冒出时.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 14.某金属冶炼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硫酸和铁粉分离回收铜,并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其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查阅资料得知: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2H2SO4+O2

2CuSO4+2H2O.

(1)步骤Ⅰ中分离得到固体A和蓝色溶液B的操作名称是 过滤 . (2)蓝色溶液B中的溶质是 CuSO4、H2SO4 (填化学式). (3)写出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 (4)硫酸亚铁可用作治疗 贫血症 (选填“贫血症”或“佝偻病”)的药物.

(5)铜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以判断出铜锈需要空气中的 H2O、CO2 (填化学式).若要探究“铜生锈是否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如图2所示实验中,只需完成 BD (填字母)两个实验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设计方案图1可知,废料中的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蓝色溶液中的溶质中含有硫酸铜,根据蓝色溶液中加入铁有气体产生,说明蓝色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硫酸,所以溶质中还含有硫酸;加入铁粉是利用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将铜置换出来,得到硫酸亚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也是获得硫酸亚铁,所以加入略过量的铁粉,过量的目的是使CuSO4、H2SO4完全反应;固体C中可能含有铁所以先用硫酸清洗把铁除掉,再用水冲洗,最后进行干燥就能得到铜了;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铜生锈条件,根据对比实验法探究铜生锈的条件分析应进行的实验.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废料中的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蓝色溶液中的溶质中含有硫酸铜,根据蓝色溶液中加入铁有气体产生,说明蓝色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硫酸,所以溶质中还含有硫酸;加入铁粉是利用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将铜置换出来,得到硫酸亚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也是获得硫酸亚铁,所以加入略过量的铁粉,过量的目的是使CuSO4、H2SO4完全反应;固体C中可能含有铁所以先用硫酸清洗把铁除掉,再用水冲洗,最后进行干燥就能得到铜了.所以:(1)步骤Ⅰ中分离得到固体A和蓝色溶液B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2)由上述分析可知,蓝色溶液B中的溶质是 CuSO4、H2SO4.

(3)由上述分析可知,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4)硫酸亚铁可用作治疗贫血症的药物.

5)铜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以判断出铜锈需要空气中的H2O、CO2.若要探究“铜生锈是否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如图2所示实验中,只需完成BD两个实验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为:(1)过滤.(2)CuSO4、H2SO4.(3)Fe+H2SO4═FeSO4+H2↑.(4)贫血症.(5)铜H2O、CO2,B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置换铜必须用铁,因为还要得到硫酸亚铁,为了反应充足加入的试剂要过量,再利用铁能与硫酸反应,铜不能与硫酸反应将铜和铁分开. 15.

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aCO3、BaCl2、Na2SO4、NaOH和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前小组同学对五种物质从酸、碱、盐的角度进行了初步分类,其中CaCO3、BaCl2、Na2SO4、NaCl属于 盐 .

【查阅资料】BaSO4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 【实验探究】甲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原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 a.取少量该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充 有白色沉淀 分溶解 b.将步骤a试管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 溶液变红 加酚酞溶液 原粉末一定含有 NaOH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步骤a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其理由是 BaCl2+Na2SO4═BaSO4↓+2NaCl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他补充了如下实验,取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 沉淀完全溶解 .从而得出结论:步骤a中得到的白色沉淀全部是CaCO3.

丙同学取甲同学步骤b中已变红的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稀硫酸,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褪色.溶液褪色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

【总结归纳】通过以上探究,原白色粉末中无法确定的成分是 NaCl (填化学式)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根据盐是指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解答;

【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钙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氯化钡和硫酸钠可以反应生成不溶于水且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NaOH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分析解答. 【解答】解:

从酸、碱、盐的角度进行了初步分类,其中CaCO3、BaCl2、Na2SO4、NaCl属于盐;

【实验探究】a.取少量该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碳酸钙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原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

b.将步骤a试管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NaOH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原粉末一定含有NaOH;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步骤a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其理由是:氯化钡与硫酸钠会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他补充了如下实验,取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沉淀完全溶解,从而得出结论:步骤a中得到的白色沉淀全部是CaCO3.

丙同学取甲同学步骤b中已变红的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稀硫酸,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褪色.溶液褪色的原因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NaOH+H2SO4=Na2SO4+2H2O;有白色沉淀生成是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原混合物中一定有CaCO3、BaCl2、Na2SO4、NaOH;

【总结归纳】通过以上探究,原白色粉末中无法确定的成分是NaCl. 答案:盐;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原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 a.取少量该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充 有白色沉淀 分溶解 b.将步骤a试管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 溶液变红 原粉末一定含有 加酚酞溶液 BaCl2+Na2SO4═BaSO4↓+2NaCl;沉淀完全溶解; 2NaOH+H2SO4=Na2SO4+2H2O; 【总结归纳】NaCl

NaOH 【点评】本题为推断题对于推断题的解法,要根据题给条件和物质的化学特性找准突破口,然后顺藤摸瓜尽可能的把没有组合写出,然后进行解答.

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6.

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O2,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制取O2的质量是 19.2 g.

(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生成氧气的质量;

(2)根据氧气的质量求出氯酸钾的质量,即可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60g﹣40.8g=19.2g; (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 96 x 19.2g

解得:x=49g

(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是:

=81.7%.

故答为哦:(1)19.2;(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是81.7%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