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前置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前置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1.小学高年级学生:指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2. 语文前置性学习能力: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语文前置性学习能力指学生具有良好的前置性学习习惯,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前置学习,具备自主学习生字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搜集筛选资料等方面的学习能力,能够在自主学习时有所感悟,具有发现问题,并懂得通过怎样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校本研究:指立足本校学生实际,通过研究解决本校学生在前置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策略,提高本校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能力。

4.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前置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指立足于本校学生的语文前置性学习的实际状况,研究培养本校五、六年级学生前置性学习能力的策略,提高前置性学习的能力,解决本校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本校学生语文学习效益的研究。

二、课题的理论(政策)依据

1.生本教育理论

生本主义理论认为,儿童作为拥有高级思维的人类雏幼体,在进入人类的文化领域时是需要推动的,但是只要有了最初的入门推动(获引导)和最必要的知识基础,生命就可以尽其所能“多路而出”,去使用其可以占用的资源,以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提升。儿童需要教师的帮助,但是这种帮助不是核心部分,而是非核心、辅助性的。整体而言,教师的帮助,其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因此,教师的职能应该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组织者,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保护好学生的自主学习。组织好学生的学习生活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

郭思乐教授认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在于从主要依靠教到主要依靠学的转变,要建构“主要依靠学”的体系,倡导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

以学定教,进而不教而教。

生本教育理论让我们对儿童有了新的认识,对儿童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对教师的职能有了新的认识。儿童有着巨大的学习潜能,作为教师,要高度尊重儿童,高度依靠儿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组织好学生的自主学习生活。高年级学生处于小学阶段的相对成熟期,完全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有必要构建完全依靠学生学的教学方式。生本教育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坚定了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决心。 2.小班化教育的发展

原南京市教育局徐传德局长说过,小班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方向,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小班化教育的推进,对南京市教育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前,南京市小班化学校不断增加,小班化教育在南京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小班化的内涵是什么,小班化应具有怎样的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式,小班化教学应具备哪些要素,理论界和广大教师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尊重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前置性学习作为小班化教学中的必备要素,却得到了一致的认可,体现了前置学习在小班化教育重要地位。因此,开展本课题研究符合当前小班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对推进小班化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3.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展本课题研究是落实新的课标精神、践行新的课程理念的体现。

三、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国内背景

当前,在生本理论的指引下,教学研究正发生着深刻的转型,将“课堂”变

“学堂”、“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课堂教学正由研究“教什么”、“怎么教”转变为“学什么”、“怎么学”,涌现出多种多样以“学”为核心的课堂。余文森教授指出,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的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阶段),就要让他们自己阅读和思考,当学生不能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是他所认定的教学三条铁律之一。当前国内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在促使着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探究学习策略,让学生会学、乐学,构建以“学”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2.学校背景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班化学校,尽管实施小班化教学已进入第十年,但从课堂教学的形式来看,很多班级仍然是小班形式的大班教学,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小班教学的优势没有得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益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得到培养,语文素养没有得到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及时转变,没有深入地研究培养学校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的策略。因此,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助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的策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研究的文献综述

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生本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课堂,而这必须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取决于学生的“先学”、“会学”。生本教育理论告诉了我们,要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就要让孩子“先学”、指导孩子“会学”,这样才能做到“以学定教”、“不教而教”,这也是生本理论把前置性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的原因所在。

生本理论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倡导生本理念的今天,在南京市大力推进小班化教学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能力对于践行生本理念,凸显小班化教学优势,体现“关注每一个”的核心理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