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田园诗情教案1苏教版

11.田园诗情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文章,全文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碧绿的草原,黑白花牛,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安谧的夜晚……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和感受到荷兰田园那诗情画意的美以及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要引导学生体会学习。 设计理念:

以画面再现的方式,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研读感受到田园风光的诗情画意。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生字,能够正确书写。读读记记“极目远眺、仪态端庄、绿意盎然、骠悍强壮、辽阔无垠、悠然自得、默默无言、舒缓平稳”等词语。

2.边读边想象画面,凭借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激发学生赞美与向往之情。

3.积累文中佳词妙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谈话导入。

1

谈话:大自然风光无限,跟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我们欣赏了泉城,领略了九寨沟,这些都是我们祖国的奇特风景。今天,我们又要乘着语言文字这辆高速列车,去国外的荷兰走一趟,去感受那里浓浓的田园诗情。

2.板书课文题目:田园诗情。

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

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 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 3.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文题目。

4.质疑过渡:这田园诗情的地方是哪儿呢?对,就是把郁金香定为国花的荷兰。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轻声读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积累好词,在好词下面做记号。 2.学生自己读课文,圈画好词。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相机正音,学生评议。 交流圈画到的好词,多读几遍。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读后交流,相机板书:

奶牛图 骏马图 家畜图 傍晚图 夜晚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2.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

2

教学过程:

一、播放动画,感受荷兰。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田园诗情》,有一个名字已经深深印在我们心底,那就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的荷兰。

2.播放荷兰的录像资料。

3.看着画面,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对荷兰的印象吗?(仪态端庄绿意盎然剽悍强壮辽阔无垠悠然自得默默无言舒缓平稳) 二、细读探究,品味荷兰。

过渡:是的,辽阔无垠的草原,仪态端庄的奶牛,自由驰骋的骏马,悠然自得的羊群,荷兰的牧场就如同一幅幅充满诗情的田园风景画,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画中,通过朗读去品味那里独特的田园诗情。

(一)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一边品读文字,一边思考:如果这三个自然段是三幅画的话,你想给他们分别取什么名字?(学生自读品味,教师巡视)

(奶牛图,奶牛家族,骏马图,骏马驰骋,家畜图,家畜悠闲) (二)这三幅画有了同学们取的名字,显得更加诗情画意了。 1.奶牛图。

过渡:看,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了真正的荷兰的草原上了,看一看这片绿色的草原,你想怎么来赞美它?(让生说)

文中说这是一片“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屏幕显出汉字) (1)“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

*多美呀!你见过丝绒吗?那是怎样的?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读好“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

*想象一下,假如草原是绿色丝绒,那么上面黑白两色的奶牛是什么? *巧妙的比喻!这就是荷兰草原独有的色彩,谁能让这风景再现在我们眼前? (2)迷人的草地上,还有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咱们走近瞧瞧!

*(指图)看,那头就是——背上盖着防潮毛毡的牛。这头牛——站立不动,仿佛在思考什么?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的牛犊在哪里?你来指!(这就是牛犊)它身边的就应该是那——仪态端庄的老牛啦!

*有意思!让我们读出这有趣的画面。指导点拨:

“有的……有的……”它似乎在思考呢。(齐读)能读出不同的感受吗?(个别读)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