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常州市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真题和部分答案资料

2015 年常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教育教学理论与教科研水平考试试题

题号

第 I 卷

得分

题号

总分

四 五 六

第 II卷

得分

总分

说明: ①本次考试为书面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②本试卷分 I、 II 两部分,其中第 I 卷满分为 70 分,第 II 卷满分为 80 分。

第 I 卷(教育教学理论

阅卷人

70 分)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序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下的空格中。每小题

得分

2 分,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的何种教育思想

A.因材施教

础性教学原则的是

A.量力性原则

B.学思行结合

C.好学乐学

D.启发诱导

、 18 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视为基

2.被 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视为教学的“金科玉律”

B.直观性原则 B.合作学习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3.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

A.发现学习

C.观察学习 D.有意义学习

4.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罗杰斯 C.布鲁纳 D.布鲁姆 D.差异性

,学生成绩为因变量

5.人们常说“聪明早慧” 、“大器晚成” ,这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控制变量包括

B.互补性 C.顺序性

6.某学校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开展

”生本教学法 ”研究 ,以生本教学法为自变量

,则

①教师教学风格 A. ①③

②作业数量与形式

③期末统考试卷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④班级文化

7.因怀疑自己解题错误而重新审题,因阅读遇到障碍而反复阅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

际关系中的

A.首因效应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她 )的缺点,这是人

8.一个教师想到班级中的一个好学生,总是想起他

(她 )的优点,而很难想到他

B.晕轮效应 C.刻板印象 D.投射效应

9.通过道德教学来实施德育,其不足之处在于

A.课程时间难以保证

B.德育内容零散

C.学生道德认知不全面 D.学生道德行为难以落实

10.在学期即将结束时 , 教师为了解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情况而进行的考试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11.关于翻转课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②增加了学生与教师个性化沟通的方法 ③降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④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A .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2.当前,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初中物理课、高中物理课中都有跟“力

”有关的知识,这种课程编排

方式称为

A.单科直线式

B.单科循环式

C.螺旋式

D.多科并进式

13.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

A.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 B.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实践课程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14.某政治老师教授“物质”概念时

,自己先读了一遍课本中的“物质”定义 ,然后就要求学生看书并熟记书上的 \物质 \概念。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属于

①被动学习 ②自主学习

③机械学习

④他主性学习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④

15.当今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非常重视“选修制” 、“经验课程” 、“综合课程” ,这种重视体现了当

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即追求

A.理想课程与现实课程的内在统一 B.传统课程与现代课程的内在统一 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 D.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的内在统一

得分

阅卷人

二、简答题( 15 分)

学生小李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来复习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在快要考试时他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复习。在复习时,小李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

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学习

成绩一直不理想。请你从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角度对小李的学习提出指导建议。

得分

阅卷人

三、案例分析题( 25 分)

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两种 “学生插嘴 ”的现象:第一种现象,当教师在讲解、引

导或者提出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会冒出一句意想不到的话;第二种现象,当

某个同学在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会无意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这

两种现象给很多教师带来了担心与困惑,为此,张老师提出了一条规定:课堂上不许学生插嘴。 1.请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张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 13 分)

2.结合你的教学经验,就处理

“学生插嘴 ”现象提出你的建议。 ( 12 分)

,

第 II 卷(教科研水平

80 分)

得分

阅卷人

四、 简答题 ( 20 分)

1. 小李老师工作三年了,他对不少问题都很感兴趣,并想开展研究,但对于选择什么问题作为课题来研究,小李老师却犹豫不决。请你告诉小李老

师,当作课题来研究的问题必须具备哪些基本要求。

(10 分)

2. 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研究由于其特殊性,应该采用定性研究;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研究必须 用数据说话,应该采用定量研究。请简要分析以上两种观点。

(10 分)

得分

阅卷人

五、理论应用题 ( 25 分)

某教师很擅长钓鱼,而且该校许多学生也对钓鱼很感兴趣,于是该教师想

开发一门钓鱼方面的校本课程。请你帮该教师设计一份《钓鱼校本课程纲要》 (只要列出课程纲要的

要点即可)。

得分

阅卷人 六、理论应用题 ( 35 分)

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推进国家课程的最优化实施,而国家课程最优 化实施的最佳路径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为此,某校成立了“国家课程校

本化行动研究”课题组,准备开展相关研究。

1.请你为“国家课程校本化行动研究”设计研究内容。 (10 分)

2.请以“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策略”为题,写一篇论文(只要呈现论文的框架结构和每个段落的要点即可) 。( 25 分)

2015 年常州市晋升高级职称理论考试参考答案

第 I 卷(教育教学理论

70 分)

一、

题号

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3

4

5

6

7

8

9

1 2

10 B

11 D

12 C

13

14 A

15 C

答案

D B C B D B D B D D

二、

简答题( 15 分)

答案要点

1.复习策略:建议小李改变这种考前突击复习的不良习惯。 ( 3 分) (1)复习的时间:及时复习,在遗 忘尚未产生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 (2)复习的方式:适度过度学习; (3)复习的方法:要注意选择 有效的复习方法,如尝试背诵法。

(6 分)

2.组织策略:(1)系统复习: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 ( 3 分)( 2)运用摘录、画线、写标题、列提纲、做笔记等学习策略概 括、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构建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 三、案例分析题( 25 分) 答案要点:

1.( 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倡师生关系平等融洽。 ( 3 分)张老师出于课堂管理的原因,不许学生插嘴,其出发点是为了提高 (1 分) 课堂效益,但这种做法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不可取。

( 2)课堂是学生获得发展的主要渠道,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课堂插 嘴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方式,因此,不应该简单禁止学生插嘴。 新的师生关系。 ( 3 分)

( 4)学生插嘴现象对教师提出了考验,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变能力、管理能力都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灵活机动地处理学生插嘴现象,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这一点来看,也应该允许学生插嘴。( 3 分)

2.答案要点: (1)要允许学生插嘴,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 3)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衡量教学决策的依据。

(3 分)

( 3 分)

( 3 分)

(3 分)

(3 分)

( 3)由于师生是平等的,学生在课堂上有发表见解的权利,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有利于形成

( 2)要进行生成性教学,把学生插嘴的内容作为生成性资源加以开发并充分利用。

( 4)允许学生插嘴,并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肆无忌惮地表达,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注意尊 重他人,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切实提高教学效益。

(3 分)

第 II 卷(教科研水平

80 分)

五、简答题( 20 分)

答案要点:

1. (1)问题必须有价值; (2)问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5)问题要有可行性。 (每一点 2 分)

2.( 1)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过于片面。 ( 1 分) ( 2)定量研究的数据只能表明趋势,却无法发现教育的深层次原因( 能量化。( 1 分)

( 3)定性研究能挖掘教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4) 问

2 分),且不是所有的问题都

但研究样本小, 研究成本高, 且结论不宜推广 (2

(2 分)我们在选用研

分)

( 4)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二者对立统一,相辅相成。 究方法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决定以哪种方法为主,以哪种方法为辅。

(2 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