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 活动.探究 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优质课教案_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把握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学会迅速抓取文中的主要信息。 3、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简洁和精炼。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消息。 2、品味课文准确、简洁、精炼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 2、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赏析课文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

2、把握消息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理解消息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2、感受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 教学方法

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2、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我们一起来看下这几幅图片,(PPT展示)大家脑海里想到了什么?(台风)那大家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了解是山竹台风呢?(生:回答)是的,我们能通过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浏览互联网来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信息。今天,就让我们共同研读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一则消息,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一、新知链接、预习检测

(1)消息的概念: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2)消息的三个特点:简明性、及时性、真实性

(3)消息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消息的结构:

①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消息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也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消息事件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③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

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④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⑤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

(4)消息固定的格式——“倒金字塔结构”: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重要的信息。

3、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方面的代表作有《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

4、时代背景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他们对长江防线苦心经营3个月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并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2日毛泽东写下了这两则消息,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5、字词正音 摧枯拉朽(xiǔ) .歼灭(jiān) .

区域(yù) . 溃退(kuì) .

督战(dū) .

荻港(dí) . 要塞(sài) .

锐不可当(dāng) 泄气(xiè) ..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高昂,有气势) 1、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读,注意体会文章的情感。 2、学生试读,要求读准字音。 3、点名读,师生评价,明确朗读要领。 4、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背景:国民党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教师点拨: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所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倒金字塔结构。这是由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重要的信息。

三、合作探究

分小组讨论,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时间:1949年4月20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 地点:芜湖、安庆之间 人物:人民解放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经过: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结果: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三、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简洁 、 醒目、概括性强

2.“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消息的什么?在消息中起什么作用?

是消息的电头。作用: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4、说说文章的导语部分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简洁、概括性强

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五、品味语言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中的“已”和“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案示例:不能去掉。“已”是“已经”的意思,表明解放军约有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表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句中的“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为什么?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