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史记》中的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作者:樊娜 刘晓瑛 谷宇忻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11期

摘; 要:《史记》是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重要积淀,是最为珍贵的文化宝库。对我们价值观的树立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在《史记》中也有和传统文化所反映的价值观、人生观等一系列内容相吻合的地方。关注《史记》和传统文化的联系,是我们体味《史记》文化,感受《史记》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史记》;传统文化;联系

作者简介:樊娜,生于1996年,本科学历,就读于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152班;刘晓瑛,生于1994年,本科学历,就读于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152班;谷宇忻,生于1997年,本科学历,就读于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61班。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1-0-02 一、圣贤人格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司马迁最推崇和赞扬的人物,孔子的言行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故而司马迁借《诗经》之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对孔子寄予了深切的敬仰,读到《孔子》一书,内心便向往之。想去孔子生活的朝代,观其言行,学其思想。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护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由此可见,《史记》深受《孔子》的影响,自然司马迁的《史记》中便会体现出传统文化所体现的圣贤人格。常言道,文化来源于生活,那么《史记》本就是生活的体现,自然它同我们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二、渴望建功扬名的入世精神

在春秋时期便有“三不朽”的人生观,功名观念是他们的主要思想。成就功名不仅能够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而且是永垂不朽的,载入青史,光宗耀祖,福荫后代。当然,这一观念是以为国效力为基础的,然而,古代所有的著名学者都是特别的人士,他们的价值和利益体现在许多方面。儒家所强调出来的一种虚空的孝是古代人所更加推崇的,而儒家文化中孝的最高境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便是光宗耀祖,司马迁之父去世前曾说道“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常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史记·太史公自叙》)”。 再言,《史记》写作的原因之一就是为历朝历代的有德有功之人立碑树撰,这一思想也恰好与战国时期以来,世人追求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想法相吻合。因此这一文化积极的鼓舞世人投身社会,将自己投身到国家的事业当中,将自己的理想同国家的发展达到完美的契合,以为国家社稷做出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文化价值,实现自身的飞跃,以达到建功立业的心理,完成自我的飞跃。他在书中亦是为奋斗谱写着赞歌,鼓励人们积极入世,通过建立功业名留青史,从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三、言行一致的社会思想

重信守信是中国传统精神中的一种十分突出的优良品质,即便是在当今社会,诚实守信也是社会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社会生活在变迁,但是“信”一直是我们所遵守的道义准则,是人与人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准则。“信”也是儒学中的一个中心思想,孔圣人曾强调“恭、宽、信、敏、惠”乃是为人处世一个准则,并说“能行五者为天下仁焉(《论语.阳货》)”。而《史记》为人立传时,对恪守信用的言行一般记载较为详细,如《吴太伯世家》记载李札出访鲁国途中赠剑徐地徐君的故事,不仅做到许诺必行,而且做到对死者无欺(遵守诺言和诚信);《赵世家》中程婴、公孙杵臼能将赵氏遗孤保护下来,与赵国大臣韩厥始终不忘赵朔临终相托、恪守机密并且一直在暗中默默保护赵武有直接关系。司马迁在传末如此评论《史记》卷四十五《韩世家》太史公曰:韩厥之感晋景公,绍赵孤之子武,以成程婴、公孙杵臼之义,此天下之阴德也。韩氏之功于晋,未其大者也。在这里,《史记》赞扬的正是侠客们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救人于水火之中的非同寻常的能力,“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信守诺言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国社会中的一种传统品质与美德,往往在某些时候能够起到约束的作用。通过《史记》的记载与上升,取信于民、恪守承诺这一战国时期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游侠类的小说作品也一直被后人追捧赞扬,甚至影响着如今的武侠类小说与影视,使其深受人们喜爱。 四、人道主义精神

国内外许多著名的学者都曾提到过,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自己为主,做到以人为本,遵从自己的人之善性健康的发展。与此同时它也维护着社会之中人与人的稳定与和谐。

在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因为许多的因素的影响,例如社会、权利或是对生命本能的渴望,人们常常会忘却自己的善性,性格变得扭曲与极端,人性变得逐渐疏离,从而引发了许多的社会悲剧。同时阴暗的国家政治和丑陋的社会事件的发生,人们逐渐丢掉了自己博爱、友善的一面,变得自私、凶残、贪心,这些都体现了当时人性的扭曲与异化。作为一部以写人为主的重要史学,司马迁《史记》大力赞美了人性中的善与义。在《史记》中赞美好的人性是人類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最基本的人类价值。例如在描写屈原、廉颇、伍子胥、孙斌等人时尽管他们有些许的缺点,却也还是大力的赞扬了他们的一些善良与纯洁的品质。对人性的改变而造成的悲剧也毫不留情的进行了批判,对于吕后等人的贪婪以及楚霸王等好坏参半的人物,既有褒扬也有批判。

五、《史记》人文精神传承与发展

人文精神无论何时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不论是对社会的发展,还是对当代人们道德素养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司马迁在“史记”的创作中发挥了巨大的创造性作用。从全书体例、涉篇立意、多方取材、文章结构、叙事手法、评论艺术,直至书中每一个历史人物的处理,无一不是贯穿着独具匠心的设计。

习主席强调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传承和弘扬《史记》的人文精神更加重要,它中间所体现出来的历史积淀是我们后代的财富宝库,我们要关注《史记》人文精神的传承,尤其是要关注在青少年中的传承,我们应当重视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去传播,让人们能好的接受文化,让文化和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以水为师,促进文化和城市经济的“双赢”发展。

《史记》中的人文精神同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体现的精神密不可分,并且在对人生价值的体现和自我价值探索的过程几乎是没有什么差别的,都在鼓励我们积极入世,去寻找自我的人生价值,通过在社会中发挥自身作用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并且找到自我完善的方法,用社会道义约束自我的行为,在社会道义的框架下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且有自身的所作所为。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 1982.

[2]楼宇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J].武汉宣传,2013. [3]袁济喜.论中国传统学术的人文精神[J].社会科学战线,201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