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6-000-01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法对体育课堂中的心理暗示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体育课堂中有效发挥心理暗示积极作用的方式方法,旨在为更好地发挥心理暗示在课堂教学的积极意义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心理暗示体育课堂教学积极作用

在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往往会因为教师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而发生巨大的变化,原因在于教师在说这一句话或做这一个动作时,其实是给了学生一个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现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暗示无处不在,它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影响,也可以给人带来消极的影响,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发挥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促进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心理暗示的概念

《心理学大词典》关于心理暗示概念的描述: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

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二、心理暗示的作用及特点 (一)心理暗示的作用

心理暗示按照作用进行分类可分为:正面暗示和负面暗示,其相应作用为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即通过正面的暗示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成就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习学习的内部动机。2.诱导情绪,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动用课堂的氛围和各种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教师的语言、眼神、手势、情绪等暗示手段来诱导学生的情绪,可使学生形成主动进取的积极心态。3.启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运用语言、表情、手势等暗示手段,可充分挖掘学生情感和智力等方面的潜力、启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倾向,让学生的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在课堂学习中共同发挥作用。心理暗示消极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堂中的负面暗示将会打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出现畏难、不自信等情绪,形成消极的学习心态;以及使学生无意识的心理倾向与有意识的学习相抵触,影响学习的效果。 (二)心理暗示的特点

心理暗示最大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它具有普遍性,因为暗

示是潜意识对外界任何现象(包括听到、看到的一切)以及任何显意识行为的认同、接收和储存,在体育课堂也是如此;其次是它的易接受性,心理学认为,人们都有一种倾向,即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自主的”地位,不愿意受别人的干涉或控制,暗示的作用往往比直接劝说或指示或命令的作用大,对于我们教学中面对学生更是如此,现阶段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成熟的阶段,自尊心和独立性强的是他们的个性心理特点,因此,相对于直接的劝说和命令,心理暗示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另外它还具有多层次性,心理暗示对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等方面都能产生影响,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心理暗示有利于学生个性与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三、体育课堂中发挥心理暗示积极作用的条件 心理暗示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发挥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需要创设哪些条件? 首先应该是教师的权威性。心理学研究认为,心理暗示具有无选择性,即个体对暗示不具有分辨力,无论有没有反对的声音存在,暗示都会产生效果,但权威的暗示会出现良好的暗示效果,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心理暗示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权威性直接影响到心理暗示的效果,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道德素养、突出的专业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学生中树立权威榜样,另外一个重要的条件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与学生的暗示必须是正面积极的暗示。

其次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暗示按照它的概念分类可分为:自我暗示和他暗示;心理学研究表明,他暗示必须转化成自我暗示才能对个体产生影响,不然,其效果将比较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心理暗示的主体是教师,暗示活动属一种诱导教育,被暗示者必须对暗示者具有充分的信赖和期望才能在暗示者给与正面暗示获得启发、受到感染,从而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因此,将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思想引进课堂,建立和维持与学生亲密无间、相互信赖的和谐关系是发挥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重要条件。

最后是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认为:人在清醒而放松的状态下,可暗示性和有意识的判断能力同时出现。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有利于暗示信息的吸收和巩固,是启动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有效条件。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对于消除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紧张和恐惧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体育课堂中有效发挥心理暗示积极作用的方式 (一)积极乐观的情绪暗示

体育课堂中要有效发挥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作为心理暗示主要实施者的教师在上课时需要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做到仪表端正、举止大方,同时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当教

师在动作示范时,应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当时的情绪表现,正确的动作和轻松自如的表情可使学生产生自信,激发其内心的潜力,反之,如教师在示范跨栏动作时,踢倒栏或表情不自如,这将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这种不良刺激会使学生产生抑制性的反应,失去完成动作的信心,影响教学的效果。

(二)巧妙的语言暗示

语言暗示是指教师通过特定的口头言语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心理暗示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暗示手段。体育教学其它学科教学有所区别,教师语言讲解相对教少,学生动作练习多。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讲清练习的目的、任务和动作要领,做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其次,暗示的语言要具有激励性和启发性,且学生乐于接受,暗示语言应当采用肯定的单词或简单的语句,如学生在完成动作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给与鼓励性的语言,如“你能行的,加油!”,或是学生较好地完成一次动作时,教师可以给与语言赞赏“好!非常好!”等,鼓励没有固定的语言,关键在于语言激励性和启发性,且学生易于接受,这样才能给学生积极的诱导。

(三)恰当的体态暗示

体态暗示是指教师运用眼神、表情、姿势和动作等体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