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版秋季课程初一语文】第13讲《论
语十二章》对比阅读-教案
适用学科 适用区域 知识点 教学目标
语文
部编版 ?<论语>十二章?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那么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那么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1.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2.拓展应用课外文言文阅读。
适用年级 课时
初一
2课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一】导入 教学过程 讲述古代宋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引出?论语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因为早年读书不多,没有很多学问,对历史
?。
典故也不熟悉。等他做了宰相以后,太祖经常劝他读书。因此,赵普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打开箱子,拿出一部书,仔细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便得心应手。家人习以为常,却不知道他读的是什么书。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是山东老学究,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适合。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我也是不相信的。〞
后来,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了。〞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箧,里面果真就是一部?论语?。
〝半部论语〞这那么成语,也常被后人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
考点1.1 作家作品 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孔子〔前
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2.?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考点2 字音
考点1 “怀人思乡诗”的特点
论〔lún〕语 不亦说(yuè)乎 不亦乐(lè)乎 不愠(yùn) 曾(zēng)子 吾(wú)日三省(xǐng)
传〔chuáng〕不习乎 吾十有〔yóu〕五 逾〔yú〕矩〔jǔ〕 罔〔wǎng〕 殆〔dài〕 箪〔dān〕
瓢〔piáo〕 曲肱〔qū gōng〕 笃〔dǔ〕志
考点3 重点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吾十有〔you〕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古今词义
朋:〔古〕志同道合的人。 〔今〕彼此友好的人。
君子:〔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对别人的尊称。
可以:〔古〕两个词。可以,凭借。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三:〔古〕表示多,虚指。 〔今〕表示确数。
罔:〔古〕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 〔今〕蒙蔽,没有。 〔今〕危险。
疏:〔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水: 〔古〕冷水。
殆:〔古〕有害。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匹夫:〔古〕普通人,男子汉。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3.词类活用
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日。 4.文言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