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最新教育资料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千百年来,教育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有人选择墨守中庸,有人选择标新立异。其实就教育本身而言,根本没有什么既定的法则,所谓的重点只在于教育者所选定的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而言是否恰当合适。一成不变的教育方法或许稳妥,可一成不变的教学并不一定符合社会的需求,符合特定环境。所以教育者们需要具备创新意识,懂得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我国农村由于地理等因素的局限导致教学相对落后,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欲望,因此农村小学的教育体制迫切的需要改革,在农村开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更为迫切。

一、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现状

学生的智力并不是学生学习困难的唯一因素,年龄和情感等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小学的数学知识对于智力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农村小学在数学教育上仍存在问题。经过分析,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数学未能取得预想成绩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如下几点:第一,缺乏主动性。学习动机不强烈,因为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知识的过程基本上依赖老师督促才被动完成;第二,自我控制力差。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孩子没有毅力,在学习时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想着如何去逃避问题;第三,农村孩子缺乏监管,自

身坏习惯相对城市里的孩子多,有很多坏习惯直接影响学习;第四,家长的教育观念偏差。由于农村家长受教育水平本来就不高,一方面无法对孩子进行高水准的指导,另一方面,很多家长至今仍旧抱定“学习无用”的理论教育下一代。 二、自主学习

何为自主学习?这是一种与传统学习相对的现代化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改变了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传统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自主学习的这一系列特性,我们已经明确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培养这种精神的必要性。

三、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一个人长期坚持某项事物最根本的理由,学习亦是如此,只有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了,他们才会愿意去主动学习。利用小学生心智不成熟乐于玩耍的角度出发,创建有趣的学习氛围,将小学数学的教育模式植入与游戏谜语笑话一类,用大家都喜欢的动物等创建有效地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便会自发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2.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突出主客体关系

学习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老师是客体负责讲授传道解惑,学生负责吸收知识为己所用。但传统意义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老师占据大量的课堂时间讲,不仅占用了学生的练习机会甚至在某个意义上也剥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任何人都不会质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最佳途径。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能力,给予机会让他们展示,让他们乐于自主创新,善于自主创新,做到在活动中学习,在玩耍中实践,继而培养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知识理论是枯燥的,可生活确是丰富多彩的。比如在讨论圆形和三角形谁更稳定的问题,就可以用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车轮来进行论证。将枯燥的数学应用于生活,将书本现实生活化,让学生参与到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为直观的看到问题本质。

4.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实现由抽象向具体的转变 数学不同于语文等学科,有些理论相对抽象,善于利用模型和多媒体等辅助手段,通过展示动画插图使深奥的知识更为直观,帮助学生建立思维联系,促进新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固定思维。 5.设计实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中国有句话叫做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广泛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将课本、生产、生活统一起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

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考虑团队协作问题,提倡学生互帮互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享交流,吸取经验。 6.鼓励很重要

如果说兴趣是学习的帆,那么将鼓励比作船桨一点也不过分。兴趣是学习的必要条件,然而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帆方顺的,困难会磨灭学习的热情,所以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现不足与进步,,适时地鼓励批评,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在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同时,建立完善的评价措施,既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动力。 四、结束语

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切不可怀着一蹴而就的心态。教育工作者应该定期不定期对自身教育作出总结,将总结变成一种习惯,发现自身的缺点,并从中获得相应的经验;勇于创新,敢于打破不符合实际操作的传统教育模式,创建更切合实际的教学,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实现自主学习的终极目标。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