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平行线的性质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平行线的性质 2.内容解析
平行线的性质是证明角相等、研究教的关系的重要依据,是研究几何图形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基础。是平面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学习简单几何的逻辑推理的素材。它不但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是今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平移等知识的基础。
图形的性质是研究图形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它和图形的判定是几何中研究研究的两个方面。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对图形性质的第一次系统研究,对今后学习其他图形性质有示范的作用。
教科书有平行线的判定引入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既渗透了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之间的互逆关系,又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平行线的三条性质都是需要证明的,但是为了与学生思维水平相适应,性质1是通过操作确认的方式的出的,在性质1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推理,得到性质2和性质3.这一过程体现了有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渗透了简单推理,体现了数学在培养良好思维品质方面的价值。 因此,可以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得到平行线性质的过程。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2)经历平行线性质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方法。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知道平行线的内容,并会运用性质进行简单推理。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操作确认获得性质1,再借助已有相关知识,通过推理得到另外两条性质,知道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异同,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获得性质的过程。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平行线的性质是学生对图形性质的第一次系统研究,对于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都是陌生的,所以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类比研究平行线判定的过程来构建平行线性质的研究过程。
对于作为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内容——性质2性质3的得出,学生可以做到说理,但把推理从逻辑上叙述清楚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先做示范,然后进行模仿。推理过程的符号化,对于刚刚接触平面几何的七年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推理过程符合逻辑的前提下,对学生在证明过程中使用文字语言还是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不作限制,更多关注学生对证明本身的理解。
本科的教学难点是:性质2和性质3的推理过程的逻辑表述。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需要白纸、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梳理旧知,引出新课
问题1:上节课,问们学习了三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分别是什么? (1)你认为上三中判定方法中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在三种判定方法中的条件下,都可以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反过来,在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什么关系呢?
(3)师生活动:学生代表回答,如出现错误或不完整,请其他学生修正或补充。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并一如探究课题,有意识的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为后面类比研究平行线判定的过程类构建平行线性质的研究过程做好铺垫。 2、动手操作,归纳性质
类比研究平行线判定的思路,首先来研究两条直线平行时,同位角的数量关系。
问题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会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师生活动:学生首先对结论进行猜想,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探究,学生代表演示、说明。
教师追问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图1形成的8个角中,哪些是同位角?猜想在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条件下,同位角有什么关系。你能验证你的猜想吗?
师生活动:学生自己画出图形并进行猜想。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能否正确标记角,能否准确找出同位角,能否正确使用工具比较角的大小。
教师追问(2):你能与同学交流一下你的验证方法吗? 师生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如果出现操作或表达不规范的的地方教师给与指正。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度量法,用量角器进行测量或使用图形计算器进行验证;?叠合法,通过剪纸、拼图进行比较。
教师追问(3):如果改变截线的位置,你发现的结论还成立吗?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制定方案,进行说明。学生可能做出多个图形,可以通过度量验证,也可以使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软件的相关功能让截线先运动起来,发现同位角的不变的数量关系。 教师追问(4):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你发现的结论吗? (性质1 两直线平行,同为角相等。)
6 7
8 3 5 1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