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诗与远方
说句很着调的话,我不是诗人,只是诗歌的爱好者。
两个月前,就受邀答应与大家见面交流,由于我的种种原因,所以推迟到今天,在此一并报歉。
今天有幸与大家坐在一起,非常高兴,在座的诸位,我认识一大部分,在这里想聊聊新诗创作方面的一点体会,我没有压力,我大约用45分钟的时间,以聊天的形式与大家交流,希望今晚是一个收获的夜晚、一个因诗意而浪漫的夜晚、一个心情愉悦而惬意的夜晚。
一聊聊作家与诗人
在学生时期的梦想里,人人都有一个梦想,大多数人都写过所谓的诗一样的东西。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按常规的认识,一个人在学生时期,如果平时作文成绩在班级没有在前几名的情况下,请远离创作这条道路。这是打酱油的给出的论断,我也认可。当然也有天才和意外。
这些年,在文学的这条道路上我认识许许多的人,他们当初都拿着一支笔闯荡天下,结果慢慢地都消失了。这是为什么? 我周围就在这样的人,去年和县委一位领导聊天,领导问我,为什么现在搞创作的越来越少?我直言不讳地说:现在搞创作的就是三种人:一种人是真正的文学爱好者,由于自己的功力不够,还没有被发现。这种人一般是教师和其他部门的干部,或者普通的农民,由于受视野、文化程度、氛围等因素的限制,还没有创作出能够被社会激
1
动的作品,所在还埋在土里。
我是地地道道的报社帮,我和清河名记裴海潮先生一样原来都是老师,而清河名笔谢丙月老师就是普通的农民,我们当初都像节肉爬一样,用了多年的努力,才有了在高枝蝉鸣的机会,抬头一看天,哇塞,又立秋了。我毕业后第一个职业就是老师,在学校教书四年,平时爱写点东西,经常在报纸上发表,也算一个文学青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史长生老师发现,被借调到报社,才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所以说平台很重要,如今没有今天党群服务中心这个平台,也就没有我显摆的机会。有人说,胸怀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说,平台有多大,发展空间就有多大。珍惜现在的平台,珍惜党群服务中心,珍惜在座各位的支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出发,你会发现人生的道路越来越宽广。
我是2006年从报社走出来,当初受益于史长生老师,我如果今天还算有点成就的话,离不开报社的土壤,离不开史老师的培养。从报社出来后,我被调在行政部门,在座的大多数人都知道我在曾在哪儿工作,由于所处的单位是一个高度政治敏感的单位,离开报社后开始写公文,给县领导写讲话写汇报,一年最多的时候写过二十万字,后来被提拔后,主要是自己懒了,大约有六、七年的时候没搞过文学创作,一个人能有多少个六七年,想想都可怕。扯远了!
搞创作的第二种人慢慢地走进公务员队伍。现在在清河县公务员队伍中有许多了不起的文学大伽,都曾在清河文坛活跃过,但是自从进入行政部门,整天与公文打交道,慢慢地就没有时间再爬格子了,
2
在行政机关会写公文的人都很吃香,基本上都被提拔成领导干部了,这样更没有时间玩文学了。清河报社出的人就是一个例子,在报社里培养的人基本上都是笔杆子,个个都能写,慢慢里都被各单位要走了,陆续地都成了领导干部,有的还当了单位的一把手,可是到现在真正搞创作的却很少。我是2001年进的报社,在报社当记者、编辑干了六年,在那期间我创作了许多文字,现在拿出来自我感觉都很良好,那时候在论坛上写篇稿子有时一夜之间点击量能上百万,我记得写过一篇小文名字叫《第一次收礼》发到网易论坛上,被几十家网站转载,后来还被《北京晚报》《重庆晚报》《法制生活》《幽默世界》《杂文选刊》等十几家报纸、杂志转载。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因出差和同事在石家庄街头漫步,在一个书摊上,我翻开一家《特别关注》,竟然在里面找到这一篇小文。那时候没有版权意识,把自己的作品贴到网上还用了一个网名叫“幽幽一客”,现在想想实在可笑。那几年在网易上很火,就是163网站,我贴出的帖子无一例外都被加精推荐,不少作品还被网站专门制作了图片向外推介。前年的时候,我把曾经在报社期间发表的文学作品,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整理,粗略地笼统了一下大约24万字,经过层层筛选,我选了17万字,组成一个集子叫《丑石》,出版社都找好,本打算让县里出钱印出来,可惜遇到了县四大班子换届,所以就不了了之了。
有版权被盗用的伤痛之后,现在变精了,从来不轻易晒东西,写得文字要么换成毛爷爷、要么换成奖杯证书,等新文字成了旧文章才偶而地拿出来晒一晒,再也不为一时的虚名而浪费才情了。当然,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