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可由两个转折点来划分,一个是 ,另一个
是 。途中少筋构件的M?f关系曲线有一个下降阶段,这是应为 。
1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基本假定是:截面应变应保持为 ,不考虑 混凝土的作用;当混凝土压应变 时;应力-应变关系为 ,当 时,应力-应变关系为 ,计算时取混凝土极限压应变 。
15.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截面受压区混凝土的实际应力图形是根据 的假定,采用上段为 ,下段为 的形状.但为了计算简便起见,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采用 图形代替原曲线的应力图形,其应力值取为 .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的等效原则是 .
16.
?b称为 ,它的计算公式(教材式3-_1)是利用
条件推导得出的。
217.II级钢筋的fy?fy?? N/mm, ?sb= ;?b= ,
III级钢筋的 值,?d称为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取?d= 。
18.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需要满足M?Mu/?d,试中M和Mu分别称为 值,?d称为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取?d 。
19.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中,h0?h?a,式中h0,h,a分别称为 。a值可由 计算得出,一般情况下也可按教材表3—2近似地采用。
20.教材上基本公式(3-3),(3-4)只适用适筋构件,其原因是 。为了保证构件是适筋破坏,基本公式(3-3),(3-4)应满足两个适用条件: ; 。前一条件是为了防止 ;后一条件是为了防止 。
21.受弯构件截面尺寸的确定应使计算得出的受拉区纵向钢筋配筋率?处在 范围内。其范围:对一般板为 ;对一般矩形截面梁为 ;对T形截面梁为 。
22.一配置II级钢筋的单筋矩形截面梁,?b= ,该梁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M等于 。若该梁实际承受的弯矩设计值大于上述最大弯矩,则应 或 或 。
23.双筋截面受弯构件中,当采用Ⅱ,Ⅲ级钢筋时,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fy?取用 ;当采用Ⅳ级钢筋时,fy?值只能取用 ,这是因为采用高强度钢筋作为受压钢筋时,构件破坏时,受压钢筋的强度受到 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4.双筋截面设计时,基本公式(教材式3-15,3-16)应满足适用条件式???b,是为
- 11 -
了 。为了保证受压钢筋应力能够达到抗压强度,基本公式适用条件为 ,当此条件不满足时可近似地取 计算,此时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s= 。
25.双筋矩形截面中,配置受压钢筋的作用是 。
26.对双筋截面设计,当A's和As未知时,需根据 原则,取x?xmax? 来求As。当已知A's时,就需要充分利用 的作用,此时x高度将减小,因而不能再用x= 去求As。
27.实际工程中,常遇到的T形截面梁有:在整体式肋形楼盖中,楼板与梁浇筑在一起形成 ; 在预制构件中,有时根据具体情况而做成的 。
28.T形截面梁由 和 两部分组成。 对翼缘位于受拉区的倒T形截面,由于 ,所以仍按矩形截面计算。
29. 对门形、箱形及空心形等截面,可以根据 原则转换成等效的T形截面计算。
30. T形截面中,bf?称为 宽度 ,主要与 有关。计算时,取规范规定的各项中的 值。当翼缘实际宽度小于bf?时,正截面承载力应按 计算;当翼缘实际宽度大于bf?时,应按 计算。
31.按中和轴位置不同,T形梁的就算分为两种,第一种情况为 ,第二种情况为 。对第一种情况的T形梁,可采用 截面公式计算,但应注意截面的计算宽度不能取用 宽度,而应采用 。对第
二种情况的T形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Mu可是看成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由 ;二是由 。两部分混凝土压应力值均取为 。
32. 对第二种情况的T形梁,常可不验算基本公式的适用范围(条件),其理由是由于T形截面的受压区较大,一般不会发生 ,所以条件 可不验算。二姐这种T形梁的受拉钢筋较多,均能满足 的要求。
33.鉴别两种情况的T形梁,可按下列办法进行,当 或 时,属第一种情况的T形梁;反之属第二种情况T形梁。
34.延性是指 的能力。延性好的结构,它的 比较长,破坏前 预兆。延性差的结构,破坏时会 。
35.提高受弯构件截面延性的办法:梁的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宜 ,梁内应 受压钢筋配筋率??。
二、选择题
1.梁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 )。
A.从受力钢筋截面形心算起到截面受拉边缘的距离 B.从受力钢筋外边缘算起到截面受拉边缘的距离
- 12 -
C.从箍筋外边缘算起到截面受拉边缘的距离
2.一处于室内的矩形截面梁,根据已知条件计算,需配置纵向受力钢筋6Φ20,钢筋布置如图3—1,正确的应当是( )。
A.(a) B.(b)
3.一悬臂板内钢筋布置如图3—2,正确的应当是( )。
分布钢筋(a)分布钢筋(a)(b)(b)
图3—1 矩形截面梁钢筋布置 图3—2 悬臂板钢筋布置
4.图3—3中所示五种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Ⅱ机钢筋,从截面尺寸和钢筋的布置方面分析,正确的应当是( )。
A.(a) B.(b) C.(c) D.(d) E.(e)
3&253&144&223&253&25(a)(b)(c)(d)(e)
图3—3 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
5.梁的受拉区纵向受力钢筋一排能排下时,改成两排后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将会( )。 A.有所增加 B.有所减少 C.既不增加又不减少 6.钢筋混凝土梁的受拉边缘开始出现裂缝是因为受拉边缘( )。 A.混凝土的应力达到混凝土的实际抗拉强度 B.混凝土的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C.混凝土的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D.混凝土的应变超过极限拉应变值
7.对适筋梁,最终破坏时正截面所能承受的荷载( )。 A.远大于受拉钢筋屈服时承受的荷载
- 13 -
B.稍大于受拉钢筋屈服时承受的荷载 C.等于受拉钢筋屈服时承受的荷载
8.钢筋混凝土梁即将开裂时,受拉钢筋的应力与钢筋用量的关系是( )。 A.钢筋用量增多,钢筋的拉应力增大 B.钢筋用量增多,钢筋的拉应力减小 C.钢筋的拉应力与钢筋用量关系不大
9.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当???b时,发生的破坏将是( )。 A.适筋破坏 B.少筋破坏 C.超筋破坏 10.截面有效高度h0,是从( )。 A.受力钢筋外表面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B.箍筋外表面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C.受力钢筋内表面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D.受力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11.在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中,?d是( )。 A.结构重要性系数 B.结构系数 C.设计状况系数 D.荷载分项系数
12.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时,受拉区混凝土作用完全忽略不计,这是由于( )。 A.受拉区混凝土早已开裂
B.中和轴以下小范围未裂的混凝土作用相对较小 C.混凝土抗拉强度低
13.适筋梁破坏时,钢筋的拉应变?s和压区边缘的混凝土压应变?c应为( )。 A.?s??y,?c??cu B.?s??y,?c??cu C.?s??y?fy/Es,?c??cu?0.0033
14.单筋矩形截面适筋梁在截面尺寸已定的条件下,提高承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A.提高钢筋的级别 B.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C.在钢筋能排开的条件下,尽量设计成单排钢筋
15.某矩形截面简支梁(一类环境条件),截面尺寸250㎜×250㎜,混凝土采用C20级,钢筋采用Ⅱ级,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M=170kN.m,结构系数?d=1.2。该梁沿正截面发生破坏将是( )。
A.超筋破坏 B.界限破坏 C.适筋破坏 D.少筋破坏
16.对适筋梁,当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已定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受拉钢筋配筋量的关系是( )。
A.随配筋量增加按线性关系提高 B.随配筋量增加按非线性关系提高 C.随配筋量增加保持不变
17.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便于施工,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不能太稀
- 14 -
B.超筋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控制于受压区混凝土,只有增加受拉钢筋数量才能提高截面承载力
C.界限破坏是指在受拉钢筋的应力达到屈服强度的同时,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的压应变也刚好达到极限压应变而破坏
D.分布钢筋应放在受力钢筋的上面 18.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双筋矩形截面设计时,对x?2a?的情况,可取x?2a?计算 B.单筋矩形截面设计中,只要计算出???b时,就只能采用双筋截面
C.对第一种情况T形梁,在验算截面配筋率???min时,梁宽应采用肋宽和翼缘宽度二者的平均值
19.双筋截面设计中,当未知A和As时,补充的条件是要使( )。
A.混凝土用量为最小 B.钢筋总用量As??As为最小 C.混凝土和钢筋用量均为最小 D.受拉钢筋As用量最小
20.复核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时,实际能承受的弯矩M?Mu/??d?0??,式中符号?代表( )。
A.结构系数 B.结构重要性系数 C.设计状况系数 D.稳定系数 21.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min的规定( )。 A.仅与构件分类有关 B.仅与钢筋等级有关
C.与构件分类和钢筋等级均有关
22.超筋梁破坏时,正截面承载力Mu与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s的关系是( )。 A.As越大,Mu越大 B.As越大,Mu越小 C.As大小与Mu无关,破坏时正截面承载力为一定值
23.双筋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设计中,当x?2a?时,则表示( )。
A.受拉钢筋应力达不到fy B.受压钢筋应力达不到fy? C.应增加翼缘厚度
24.当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不能满足计算要求时,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或提高钢筋级别,对承载力的影响是( )。
A.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效果明显 B.提高钢筋级别效果明显 C.提高二者相当
25.进行双筋截面设计时,在As?和As未知的情况下,需增加补充条件才能求解As?和As,此时补充条件取( )。
A.x?2a? B.x??bh0 C. x?h0/2 26.计算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时,翼缘宽度( )。 A.越大越有利 B.越小越有利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