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文体特征与专题训练

第三讲 中考议论文文体特点与测评训练

【训练重点】

1.议论文文体特征与写作目的。 2.议论文三要素及其主要考点。 3.议论文语言的基本特点:严谨。 【知识梳理与对点训练】 一、议论文的定义

1.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其写作目的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分类:(1)立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驳论文: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中阐述己方的观点。 二、议论文三要素 (一)论点

1.中心论点: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一般用肯定句来表达。

2.分论点:一篇文章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一般都有若干个分论点。分论点包含于中心论点。分论点相加不能大于中心论点。 3.论点的特点:

①正确性: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特征。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 4.论点在文中或段落中多以中心句的形式出现。 〖随堂练习〗

阅读下面文段,找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要和谐必有诚。

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正是刘备与诸葛亮彼此坦诚相待,才使君臣关系如鱼水般和谐。可以说,离开诚谈和谐,无异于缘木求鱼,形式上轰轰烈烈,结果确是一无所获。不难想象,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诚,交流时就会“话到嘴边留半句”;合作时就会“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做事时就会“未肯全抛一片心”。如果人与人之间关系如此,社会和谐就很难实现。

诚是和谐持续发展的保障。诚不仅是建立和谐的基石,还是维系和谐的润滑剂。“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人与人之间讲诚信可以延伸和谐之路。原本和谐的关系,不靠真诚维系,结果和谐也会丧失。蔺相如与廉颇一文一武,和谐共处,齐心协力辅佐赵王,而在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后两人关系产生裂痕,正是蔺相如的坦诚、大度使“将相和”的佳话千古流传。当前在我们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毒奶粉”“地沟油”等缺乏诚信的事件的出现,危害到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所以没有诚信作为保障,社会和谐很难长久维系。

……

有了诚,和谐才能成长;有了诚,和谐才能维系;有了诚,和

谐才能禁得住考验。如此,才能让“诚果”累累,才可使和谐满园。 (二)论据

1.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和数据。事例要典型,史实要可靠,数据要确凿。

2.理论论据:主要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等。 3.论据使用要求:

(1)确凿性(2)典型性(3)论据与论点的统一。 〖随堂练习〗

继续阅读上面文字,请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正是刘备与诸葛亮彼此坦诚相待,才使君臣关系如鱼水般和谐。

(三)论证过程:用论证方法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过程。

主要论证方法有:

1.例证法:以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引证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突出论点,让人印象深刻)

4.喻证法: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其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说服力。

〖随堂练习〗

下面段落中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⑥只有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出热忱。比如,在解一道很是复杂的数学题时,如果没有兴趣,就不会认认真真地去解答这道题目了:但是,如果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从解答数学题中得到很多乐趣,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失去了兴趣,想把一件事做好是不可想象的。

三、议论文语言特点:鲜明的指向性和严谨的逻辑性。

〖随堂练习〗

(2017·全国甲卷)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 ③ 四、议论文的思路与层次

(1)总分式。(2)并列式(3)层进式。 〖随堂练习〗

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这种环境,给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一一蜚声中外的学者。

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到过巴黎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在每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所,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都听不到大声的喧哗。人们静静地欣赏生活的美,品味艺术的神圣。平时习惯了大声说话的我们,在这种环境里更要学会适应。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

1.上面第一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2.请将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完整。(3分)

①首先提出分论点: ,②

然后 加以论证,③最后得出 的结论。

【中考真题训练】

1.不能没有家 梁衡

①一个人品德和能力的养成有三个来源,学校的知识灌输、社会实践的磨炼和家庭的熏陶培养。家庭是这链条上的第一环。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最大的不同是: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学校教育有前提,讲纪律、讲成绩;社会教育有前提,讲原则、讲利害。家庭里的爱,这种博大、包容的爱比社会上同志、朋友式的爱至少多出两个特点。

②一是绝对的负责。父母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是为了孩子,没有隔阂、猜疑,不计教育成本。大人是以牺牲自己的心态来呵护孩子,就像一只老母鸡硬是要用自己的体温把一颗冰冷的蛋焐成一只小鸡,并且一直保护到它独立。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小孩子不吃饭,父母会追着哄着去喂饭;不加衣服,父母追着去给他添衣。有不懂事的孩子说:“我不吃难道你饿呀?”确实,父母肚子不饿,但心中疼。同时又因为有了这种无私的、负责的态度,才敢进行最彻底的教育,不必保留,不用多心,坚决引导孩子向最好的标准看齐,随时涤除他哪怕是最小的毛病,甚至用打骂的手段。(A)……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在成人社交场合看到某人吃相不雅,举止太俗时,就暗说:家教不好。但说归说,这时谁也不肯去行教育责任,指破他的缺点了。因身份不便,顾虑太多。有些毛病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去克服,有些习惯必须在家庭环境中培养,错过这个环境、氛围,永难再补。

③二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因为有了动机上的无私、负责,才会有效果上的无微不至。孩子彻底生活在一个自由王国中,他所有的潜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孩子有什么想法不会看人脸色而止步,不会自我束缚而罢休。甚至撒娇、恶作剧也是一种天性的舒展。这

样,他的全部天才基因都会完整地保留下来,将来随着外部条件的到来,就可能长成这样那样的大家、人才,甚至伟人。但是一进入社会教育,哪怕是最初的幼儿园教育都是某种程度的修理、裁剪、规范统一,是规范教育不是舒展教育、创造教育。家庭教育中的无微不至,充分自由,将一去不复返。当然,人总得从家庭教育升到学校教育阶段,但绝不能缺少家庭教育。(B)

④其实,家庭给人的温暖和关爱,以及由此产生的特殊的教育作用还不止于孩童阶段,它将一直伴随人的终生。表现为夫妻间、兄弟姐妹间、子女与老人间的坦诚指错、交流、开导、帮助等,这都是任何社会集体所办不到的。(C)我们细想一下,一个人成家之后在亲人面前又不知改了多少缺点,得到了多少鼓励,学到了多少东西。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继续教育机构,但常忽略了这个终身家庭教育机构。一个独身的人或寄人篱下的人将失去多少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⑤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家庭这个细胞它将无缘发展。虽然,曾有志士仁人说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语,但那是特殊情况,甘愿牺牲小家为了天下人都能有一个安定的家。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牺牲前在其著名的《与妻书》中说:“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赵一曼烈士对儿子说:“你长大成人后,

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祖国而牺牲的。”乱世舍小家是为救国家;盛世则要思和小家而固大家。恩格斯说家庭就像一个苹果,切掉一半就不再是苹果。当年林则徐说,烟若不禁,政府将无可充之银,无可征之丁。现在如果都由这样的家庭组成社会,国家将无可育之才、可用之才。社会要增加多少本该可以在家庭圈子里消化的矛盾。《西厢记》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我则为天下计,愿情缘血缘总相续,小家大家皆欢喜。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A.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

B.人不能缺少家庭教育。 C.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D.盛世D.要思和小家而固大家。

2.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一句采用的是比喻论证的方法。

B.第②③段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段的位置可以调换。 C.第④段是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补充论述,与②③段构成因果关系。 D.第⑤段加点的“最基本”一词删掉后,不影响观点的准确表述。 3.下列事实论据放在原文中哪一处最恰当( )(2分)

球王贝利少年吸烟时,被父亲发现,但父亲没打骂孩子,而是好朋友间谈话似的,向儿子解释如果抽烟喝酒就踢不好球的道理,然后让他自己决定今后怎么办。直到许多年后,贝利向人反省说,当时要是父亲狠狠打骂他,可能会激起他的反抗。由此可见,家人对孩子的尊重和开导,对于他的成长,以及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