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分析与路径探讨-教育文档

高校德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分析与路径探讨

当今世界,英语是国际讲坛上通用程度最高的一门国际语言,英语教学也成为国内高校开设最多的外语教学专业。而德语和英语同属印欧语系,在过去很长时间被作为专业学习的国人人并不多,现在情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据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外指委)德语分委员会2008年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已开设德语专业的高等学校达80余所。进入2009年以来,这个数字呈上升趋势。①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人才,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因此,教育质量的提高比规模的扩大更为重要。而要提高办学质量,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容忽视。优秀的青年德语教师是德语专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是专业创新和发展的生力军,但现实中他们还是一个弱势群体,正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其自我专业化发展意识比较薄弱。因此,加强高校青年德语教师自我专业化发展意识,对加速其自身成长和促进德语专业发展具有双重的重要意义。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和目标

教师职业具有双专业特性,即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的融合,优秀的德语教师应是德语学科专家和教育能手的结合。对青年教师来说,专业化发展不仅仅是对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在职业生活中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意识,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地;完善自己的专业行为,适

应新的教师角色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具有多层次、多领域的特点,既包括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又涵盖了教学态度的改进、对教学职业和学生的热爱等。

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直是各国政府和教育组织努力发展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先进国家教育战略中的共同措施。1986年美国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教育作为一个专门职业”工作组,在引起世界广泛注意的《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的报告中,人们看到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对提高教育职业专门化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强烈愿望,以及对如何提高教育的专业化水准的积极建议。德国对教师职业要求同样非常高,主要体现在:教育培养规格高,从教资格要求高,师资队伍素质高等方面。中国的束定芳、戴曼纯等学者也对外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发展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他们认为,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系统、扎实的本体性知识(专业知识),深厚、细致的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广博、厚实的文化知识(本学科之外的深厚文化积淀),较强的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及良好的人格修养等。②

二、我国高校德语青年教师的综合情况分析 1.自身素质和能力。

德语青年教师具有许多显著的优势:他们朝气蓬勃、精力充

沛,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积极进取、思维活跃,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接受能力,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亲和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目前高校德语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拥有德语语言文学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有不少在德国留学多年,因而总体上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此外,德语教师们受到了理性、严谨的德国民族性格的熏陶,在教学中也体现了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作风。

但是,青年教师在能力和素质方面也存在着种种不足。例如忽视或缺乏对教学论与教学法的研究,缺乏普遍的、系统的教学法及其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过程就走上讲台;强调“在干中学”,单纯模仿前辈教师的做法;认为专业水平高就意味着教学水平高,或者将教学经验与教学水平相提并论,认为有了一定的教龄和实践经验之后便可以不变应万变;片面理解“大学生学习主要靠自己”,忽视教师必要的指导作用;科研意识比较淡薄,科研能力不强;缺少理论的思考,更谈不上在实践中去运用“自己”的理论,也不善于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反思,或者根据理性自觉的调整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这些缺点成为阻碍青年教师发展的桎梏。③ 2.外部压力。

近几年来,国内大学,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和民办学院开办德语专业的势头有增无减。2009年参加德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学校为73所,参加考试学生人数为4245人,与2003年的23所参考学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