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压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转向压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水力压裂技术是低渗透油气藏改造的主要措施,但经过水力压裂后的油气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导致水力裂缝失效。对这类油气井很自然就会采取重复压裂措施以保证油藏稳产增产,提高油气采收率。正对重复压裂技术,研究开发出新的化学暂堵剂,可使流体在地层中发生转向,在裂缝转向技术、多裂缝压裂、有效缝长控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低渗油藏 重复压裂 化学暂堵剂 转向压裂

前言

水力压裂技术是低渗透油气藏改造的主要措施,但经过水力压裂后的油气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导致水力裂缝失效。对这类油气井很自然就会采取重复压裂措施以保证油藏稳产增产,提高油气采收率。目前美国压裂井的近1/3为重复压裂井。

基于对重复压裂方式的不同理解,目前国内外实施的重复压裂有两种方式:①层内压出新裂缝。厚油层纵向上的非均质性,油层内见效程度不同,层内矛盾影响开发效果。可以通过补射非主力油层或对非均质厚油层重复压裂、或者压裂同井新层等措施改善出油剖面,从而取得很好的效果。②延伸原有裂缝。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压力、温度等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原有压裂裂缝失效。这类井需要加砂重新撑开原有裂缝,穿透堵塞带就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效果。另外,压裂改造规模不够,或者裂缝导流能力低,这类井必须加大压裂规模继续延伸原有裂缝,或者提高砂量以增加裂缝导流能力。 1 转向技术原理及理论分析 1.1 技术原理

压裂裂缝控制技术是应用化学暂堵剂使流体在地层中发生转向,在压裂中可以暂堵老缝或已加砂缝,从而造出新缝或使压裂砂在裂缝中均匀分布。主要作用有:纵向剖面的新层启动;重复压裂的平面上的裂缝转向;裂缝单向延伸的控制。可广泛应用于重复压裂、细分层压裂、套变井及落物井压裂。

控制技术的实施方法是在施工过程中实时地向地层中加入化学暂堵剂,该剂为粘弹性的固体小颗粒,遵循流体向阻力最小方向流动的原则,转向剂颗粒进入井筒的炮眼,部分进入地层中的裂缝或高渗透层,在炮眼处和高渗透带产生滤饼桥堵,可以形成高于裂缝破裂压力的压差值,使后续工作液不能向裂缝和高渗透带进入,从而压裂液进入高应力区或新裂缝层,促使新缝的产生和支撑剂的铺置变化。产生桥堵的转向剂在施工完成后溶于地层水或压裂液,不对地层产生污染。

针对不同储层特性、不同封堵控制的作用,经过拟合计算确定不同的有效用量。通过特殊工艺技术,可实现支撑剂均匀分布在裂缝中、控制裂缝延伸有效长度、实现多裂缝的形成、实现重复压裂裂缝转向等充分挖掘剩余油富集区域、调整注采关系的改造工艺技术。 1.2压裂裂缝转向理论分析

重复压裂最为有效的措施是最大限度改造剩余油富集区,即重复压裂裂缝延伸方位与原裂缝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以提高油并的泄油面积,提高水驱波及系数,提高油藏的采出程度。

原始应力场将随着油田的开发而发生变化,这对重复压裂能否产生新的裂缝将产生较大

的影响。水力裂缝的延伸方向取决于地层应力状态,其几何形状还受地层岩石力学性质及施工参数控制,重复压裂产生的裂缝方向仍然取决于地应力状态,以及对原缝的封堵情况。

一般来说,地下受到三个主应力的作用:垂向主应力si,两个水平主应力sX,sy,对于形成垂直裂缝的压裂作业,新的压开裂缝方位总是垂直于最小水平主应力,那么,重复压裂所形成的裂缝是在原有裂缝延伸,如果把原裂缝封堵后,是否还产生新的水力裂缝?

油藏中形成一条水力裂缝,将导致一个椭圆形压降区。裂缝的椭圆形区域将产生双向附加应力,沿裂缝延伸方向附加应力远小于垂直裂缝壁面的附加应力。附加应力的增大将改变原应力场的状态。重复压裂形成的裂缝将会偏离于原来压裂所产生的裂缝方向。沟通了油层中非泄油区或低压降区,油藏中形成一条水力裂缝,将导致一个椭圆形压降区。裂缝的椭圆形区域将产生双向附加应力,沿裂缝延伸方向附加应力远小于垂直裂缝壁面的附加应力。附加应力的增大将改变原应力场的状态。重复压裂形成的裂缝将会偏离于原来压裂所产生的裂缝方向。沟通了油层中非泄油区或低压降区,这个区域大小水平应力的差值将发生变化。

+10 MPa-+7 MPa-+3 MPa-0,诱导转向应力区(见图1); 0-3 MPa-一7 M Pa,自然转向应力区(见图2)。

如果重复压裂裂缝超过椭圆形泄油区的边界,裂缝延伸就可能顺应最初原始应力方向。然而,由于受裂缝生长惯性的影响,裂缝也可能沿着已经改变的裂缝方向继续生长较远。 2 压裂转向剂的室内合成及评价 2.1 材料与仪器

有机单体(含有-SO3H和苯环侧基的烯烃),工业品;抗温材料,工业品;引发剂,工业品;氧化钠,工业品。 2.2 聚合反应

将有机单体溶于适量的水中,用适量的氢氧化钠将pH值调至要求值,然后加入抗温材料和引发剂,搅拌均匀后于50℃下反应6—8h,得到胶状产物;剪切、造粒、烘干得粒径为3-5mm的颗粒状产物(粒径可根据需要调整)。 2.3 评价方法

a、溶解速度

称取样品分散于自来水中,按要求条件养护后置于筛网(孔径为0.1mm)上至无水滴下,称取吸液后样品的质量,按下式计算溶解速度。

R= m2/m1,式中:m1、m2-分别为样品溶解前后的质量,g

b、承压能力

将样品用少量水喷涂挤压成饼,放入高压计量泵中,用清水打压,观察压力变化,记录最高压力。 2.4 配方确定

2.4.1有机单体加量对压裂转向剂性能影响

固定其他反应条件,考察有机单体对转向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 有机单体加量的优选

有机单体,g

70 100 150 200

室温2.5h溶解速度

0.75 0.84 0.95 1.0

80℃2.5 h溶解速度

0.85 0.90 0.95 1.0

注:100g抗温材料+0.3%引发剂,评价用水为自来水。

由表1可看出,随着有机单体的增加,室温下2.5h溶解速度从0.75到全溶,并且通过实验现象观察,转向剂强度逐渐变小,韧性逐渐增强,有机原料加量为100g-150g时,80℃2.5h的效果较好,这说明有机单体能提供较好的溶解能力及韧性,但影响转向剂强度。 2.4.2抗温材料加量的影响

在有机单体剂等条件不变条件下,改变抗温材料的加量,评价转向剂性能变化,结果见表2。

表2 抗温材料加量的优选

抗温材料,g

40 70 100 150

室温2.5h溶解速度

溶解 0.95 0.86 0.75

80℃2.5h溶解速度

溶解 0.97 0.90 0.80

注:100g有机单体+10g化学联接剂+0.3%引发剂。

从表2可看出,抗温材料加量从40g增加到150g时,转向剂的溶解呈下降趋势,但转向剂80℃2.5h的强度和韧性呈增强趋势,这是由于抗温材料作为桥接材料通过物理、化学吸附作用与聚合物分子链之间桥接,形成均一稳定的三维网状骨架结构,随着抗温材料增加,三维骨架网格点大大增多,因而体系强度增大,溶解速度下降,热稳定性提高,根据现场压裂要求,抗温材料加量为70g-100g较好。 2.4.3化学联接剂加量的影响

固定其他反应条件,改变化学联结剂加量进行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化学联接剂加量的优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