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曹禺《雷雨》的艺术魅力
戏剧,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艺术,它是由演员直接面对观众表演而引起美感的内容的艺术。而在这个艺术大观园里,有那么一朵奇葩——曹禺的《雷雨》。《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是影响中国现代文化的经典着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成熟的标志,它写于1933年,1934年发表于《文学季刊》,1935年在天津和日本东京公演,引起轰动,郭沫若称之为“一篇难得的优秀力作”。
《雷雨》是四幕悲剧,它通过周、鲁两个家庭,8个人物,前后30年间复杂的纠葛,写出旧家庭与旧社会的悲剧与罪恶。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各具特色的人物、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和简练含蓄的语言,以及话剧中的诗意特征,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颤抖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在戏剧艺术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雷雨》臻于完美之境,本文从《雷雨》的戏剧艺术冲突、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语言特色三个角度浅析此剧的艺术魅力。
一、雷雨的戏剧艺术冲突
《雷雨》的出现纠正了中国早期话剧一味摹仿西洋剧的欧化倾向使话剧创作与现实生活更加贴近了,曹禺谈到他的写作意图时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激流来推动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它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集中描写了周、鲁两家个家庭成员之间前后年的复杂纠葛和大悲剧深刻地暴露了旧中国上层社会的罪恶。只要读过《雷雨》的读者,在面对剧中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尖锐的冲突时,定为剧情的跌宕起伏所折服,为人物角色最终悲哀凄凉的结果所叹息。这部剧作向读者集中展示了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怨情仇和关于人世间爱情、亲情的苦辣酸甜,作者确实独具匠心,笔法高超,剧作家在表现人物生存的悲剧命运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来实现的。
剧情在危机上开始讲述旧中国一个大家庭的乱伦故事周朴园年前还是大少爷的时候勾引过使女梅侍萍后来为了娶门当户对的小姐将侍萍赶出家门,年前他又娶新妇繁漪,年前繁漪不堪忍受牢狱似的家庭专制爱上他的大儿子周萍。周萍移情别恋丫头四凤想要甩掉繁漪周萍和四凤原来是同母异父兄妹这种乱伦关系不可避免地酿成大悲剧曹禺正是借用这种乱伦原型抒发他生命中的痛苦和愤懑。这个跨度年的乱伦故事从哪里说起呢小说可以“从头说起”原原本本地交代故事的来龙去脉戏剧却有严格的时空限制必须“由主题的中心直入仔细分辨剧情开始的时机”。什么是《雷雨》“剧情开始”的最佳“时机”呢,从年前周朴园勾引和遗弃侍萍开始还是从年前繁漪和周萍发生不正常关系开始作者采用从现在开始在危机上开幕的结构方法他不是流水式的渐次展开剧情而是在矛盾冲突接近总爆发的危机时刻回溯和交代复杂的前因。开场戏的时间是“一个夏天的上午”地点是“周宅的客厅里”主要事件是鲁贵连哄带骗地跟女儿四凤要钱还赌债。父女对话中冲突如波浪起伏鲜明地显现出父女二人的不同性格而鲁贵的饶舌则简捷而含蓄地介绍了错杂的人物关系和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交代了大多数人物的“幕前动态”。周朴园三天前从矿上回来正忙于会客设法平息工人罢工周萍为摆脱繁漪想要离家到矿上去繁漪要拆散周萍与四凤的恋爱通知四凤的母亲来领走女儿鲁妈在济南打工不希望女儿走她的老路现正乘火车赶来。父女对话这场戏写得较长其中穿插了鲁大海和周冲的两个过场使得父女冲突的场面富于变化且更加紧张。鲁大海代表矿工来找“董事长”谈判透露出眼前这个“体面”大家庭的阶级实质周冲亲热而神秘地来找四凤说明周家二少爷与四凤也不是一般的主仆关系。鲁贵这个恶俗卑鄙的奴才把女儿当摇钱树不管四风会有什么感受居然恬不知耻地抖开了她和周萍的私情还威胁四凤说太太要我找你妈来“叫她带着你卷铺盖滚蛋”。鲁贵的唠叨让这个涉世不深的少女感受到沉重的心理压力前面有狼后面有虎四凤的危机出现了。由于别出心裁地设计了父女冲突这场戏并且通过人物对话交待了幕前情节剧中几条重要情节线索也被牵引起来。鲁贵说“太太跟老爷不好”三年前“他周萍和他后娘在屋子里闹鬼”这就透露出全剧
的主要冲突即繁漪和周朴园、周萍的冲突。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以繁漪、周萍的冲突加强繁漪和周朴园的冲突周公馆母子乱伦事件是周朴园的家庭专制造成的这个格局在开场戏中就初步形成。开场戏还直接表现了鲁大海矿工和周朴园矿主的矛盾,再有就是侍萍和周朴园的冲突,反映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民同剥削阶级势力的斗争。后半部分,鲁大海的出场,展开了工人阶级与封建资产阶级的矛盾冲突。鲁大海站在周朴园面前,父子不相认。因为,鲁大海直接威胁到周朴园的切身利益,威胁到这个封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根本利益。周朴园对鲁大海没有而且不能有父子之情了,有的只是压迫的欲望和阶级的仇恨。欺诈行不通后,只好撕下伪善的面具,恶狠狠地训斥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鲁大海则是满怀阶级仇恨,单刀直入地揭露周朴园:“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两百个小工!””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在激烈紧张的戏剧冲突中,人物短短的对话,就使我们看到了周朴园镇压工人罢工手段的毒辣,发家史的罪恶;看到了他狡诈、残忍的嘴脸;也使我们看到了鲁大海坚定的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而今,我们从《雷雨》的戏剧冲突中,形象地读懂了“封建”,深刻地领悟了“剥削”,会心地触摸到了“抗争”。我们在心灵经受艺术洗礼的同时,还应树立起作者那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伤时忧国的可贵精神。
二、雷雨中独特丰满的人物形象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少不了成功的人物形象,而何谓成功的人物形象?那种好就好得不得了,坏就坏得不得了,好坏两极背反写人物的方法是简单的,低层次的,而由此刻画出的人物也绝不是受观众喜爱的丰满的人物形象。写人应当写真实的人,写具有复杂性格的人。当然复杂性不等于多元性,而是在规定性前提下具有的复杂性,这是符合文艺辩证法的。
(一)蘩漪——最“雷雨”式的人物
剧中的繁漪作为名门之女,正值花样年华的繁漪,十八岁那年便被迫嫁给了比她大十几岁的周朴园,一个足以做她父亲的男人,被周朴园续娶为妻。繁漪与周朴园的结合,实际上却是貌合神离,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他们两者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物质方面,繁漪可以得到一切用来满足女人虚荣心的东西,但在精神方面,繁漪却一生的空虚。自己非但不能得到真正的爱情,还要被封建专制主义铐上精神枷锁。俗话说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如果对繁漪所处的时代、自身教养、家庭属性等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看出繁漪有着资产阶级女性和旧式女人两个方面的因素。对繁漪性格上的两重性,曹禺先生也曾经这样说:“繁漪是五四以后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在繁漪的舞台指示中他又说:“她是一个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而在新版《雷雨》中他综合了以上两种说法:“她是一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明慧。”显然,在繁漪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人身上还带有非常浓厚的封建色彩。繁漪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同时她又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三个时期都在她的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繁漪具有旧式女人的“文弱”、“明慧”,以及在仆人面前那种旧式大家主妇的风范,这主要通过繁漪对侍萍貌、四凤深重的阶级偏见。
其次,繁漪上过私塾,又“受过一点新式教育”,这不仅使她具有了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使她具有了较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条件,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掀起以后,受到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使她不能安于“三从四德”所规定的命运,她要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身为“工具”的命运,力图作为一个“人”而“真真活着”。她不顾封建礼法高呼:“我的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可繁漪这个“中国旧式女人”无法选择到更好的叛逆的方法和途径,“她毫不犹疑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救出自己”,“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进行困兽欲斗的反抗,她不甘心,她以摧毁一切的力量发起进攻,进行报复。这一声声高呼完全是一个资产阶级女性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的重要表现。繁漪生活了十八年的周家,其阶级属性对她
的性格也有很大影响。周家是一个典型的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有明显的封闭性和凝固性。周朴园作为封建式的家长,他的生活、思想、道德观念和家庭观念,无不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他在家中是“天然尊长”,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他扼制一切有生气的东西。在这个家里,受害最深的要数繁漪,周家对繁漪来说,无异于一个不透气的“铁屋子”。这对她的个性解放是一个极大的限制,同时也使她的反抗形式明显地有别于西方资产阶级女性,西方资产阶级女性虽然也没有政治地位,但是在个人生活上却有一定的自由,而繁漪却没有任何社交的自由,她完全是周朴园生活中的一个附属品。虽然在物质上她应有尽有,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资产阶级太太的生活,但在精神上却一贫如洗。周朴园的凶横以及繁漪自身的地位,都使她再也难跨出周家大门一步。这使得她只能把自己的追求局限在家庭以内,不得不把眼光投向她不该爱的周萍,最终导致了她一步一步地走向悲剧的结局。
(二)周朴园——摇摆于封建专制家长与资本家之间的人物
《雷雨》的中心人物周朴园是《雷雨》中写得极好的一个典型,也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他出身于封建家庭,虽到外国留过学,却又尊崇旧道德。这是一个渗透着浓厚的封建思想的资产阶级人物。他的身上具有资本家与封建专制家长的双重特征。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周朴园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受新思想影响的年轻人,也曾有过想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要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的理想,因此,他对侍萍的爱是有过真情实感的,只是性格中也有懦弱的一面,不能与自己出身的阶级彻底决裂,最终又回到封建的阵营之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因此,他对侍萍的思念也不能就说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而当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的翻脸,也正是他不敢面对现实,也不想改变自己现状的懦弱而自私的表现,而当他得知眼前的这个“下人”就是当年佣人的侍萍时,他不是激动,而是紧张,惊慌失措,是软硬兼施,金钱收买,彻底的决绝,没有任何的旧情可念。作家通过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主要考察了他的历史,而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则集中展示了他在现实中作为一个封建专制家长的专横和冷酷。而他与鲁大海,以及与鲁贵等人的关系,又从不同的侧面补充了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残酷与罪恶。从序幕到结局,周朴园始终贯穿、促成整个冲突、悲剧的产生、发展;而至最后保持清醒的状态承受悲剧的,也是周朴园。从家庭到社会,从历史到现实,周朴园的罪恶得到了全面的彻底的揭露。他不但贪婪成性,残忍、自私,而且伪善、奸诈。在家庭里,他刚愎、专制,竭力维持着封建性的旧秩序;在矿山上,他野蛮地对工人进行惨无人道的剥削与压制。为了发财,他狠毒地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两千二百名小工,然后从每个工人的性命里,扣下鲜血淋淋的三百块钱;为了镇压矿山工人的罢工斗争,他指使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又利用金钱收买工人代表,破坏罢工斗争。然而,这个道貌岸然的资本家,却以他的伪善和欺骗,赢得了“模范市民”、“慈善家”、“社会上的好人物”的种种称誉,儿子周萍甚至尊崇他是“无瑕的男子”。随着剧情的开展,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许多劣性在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细腻的刻画和充分的表现。正如蘩漪揭露他的一样:“你!你忘记了你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啦!”可以说,“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
无论从社会还是从家庭的视角去剖析,无论从资本家还是从封建专制家长的身分去研究,周朴园都是伤天害理的食人者。但“周朴园”的艺术成就远不止于此,作家没有将他塑造成一个单纯的食人者的反面形象,而是从一个常人的角度去刻画他,写出了这个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使这个人物形象真实而不落俗套。
三、《雷雨》的语言极具特色
《雷雨》的语言,精练而真切,通俗而含蓄,富于潜台词。具有体味不尽的意蕴和浓郁激荡的情感,在同时期的剧作中,《雷雨》的语言表现出了一种新的迷人的风格,它标志着曹禺语言艺术的杰出成就,也标志着中国话剧在语言艺术上已走向成熟。总的来说,《雷雨》中人物语言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人物语言本质而又本能,高度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