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试卷参考答案(龙文玲)

广西师范学院课程考核评分细则 ∶∶∶∶∶∶∶∶∶(2007 — 2008学年度第 3 学期) 《 中国古代文学(二) 》课程(A /B /C √ 卷) 装考核年级、专业、班级:200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1、2、3班 考核形式:闭卷笔试 ∶∶∶∶∶∶∶∶∶∶命题教师(签名): 龙文玲 考核时间:20 年 月 日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5空,每空1分,共25分) 1、吕氏春秋、杂家;2、士不遇赋、悲士不遇赋;3、传说中的黄帝、汉武帝; 4、感于哀乐,缘事而发;5、两都赋、二京赋;6、七子之冠冕、七哀诗、登楼 赋、悲愤诗;7、山水诗;8、谢灵运、鲍照;9、颜氏家训、《水经注》与《洛阳订 伽蓝记》;10、志怪小说、志人小说;11、衣带日以缓;12、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淮南子》是汉初南王刘安招致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原称《淮南鸿烈》。(1分)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墨、申、韩之说,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1分)其文风新异瑰奇,行文也多形容铺张,注重语言的修饰和整饬, 线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1分) ∶∶∶∶∶∶∶∶∶∶∶∶∶∶2、汉大赋又称散体大赋,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特征,(1分)以主客问答为基本结构(1分)的韵散相间、半诗半文的文体。(1分) 3、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蔡琰为代表的作家(1分)亲身经历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目睹了民生的苦难,因而大都既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与抱负,(1分)其作品大都呈现出高扬理想、忧时伤世、充满个性、富有悲剧色彩的特征,这种特点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建安风骨”。(1分) 注: 课程考核可采取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调查报告、课程论文、课程设计、案例分析、实验操作、技能演示、艺术创作、表演等形式。 《中国古代文学(二)》课程(C卷),第1页,共 4 页 1 / 5

4、太康诗风:陆机、潘岳是两晋诗坛的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两晋诗风。(2分)繁缛,是太康诗风的特征。(1分)

5、骈文:文体名。指用骈体写成的文章,别于散文而言。(1分)起源于汉魏。 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易于讽诵。(1分)迨南北朝,专尚骈俪,以藻绘 相饰,文格遂趋卑靡。唐代以来,有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者,称四六文,即骈文 的一种。(1分)

三、翻译,并指出出处(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出自贾谊《过秦论》。(1分)

然而秦凭借小小的土地就获得帝王的权势,排列雍州以外的八州,使原与秦 地位相同的诸侯来朝见。(1分)??一个普通人造反就使秦朝的宗庙毁坏,秦二 世和子婴都被人所杀,为什么呢?(1分)就在于秦统一天下后不施行仁义,不知 夺天下与守天下的形势不同。(1分)

2、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1分)

既然自己已经认识到心神被形体所役使,为什么还独自惆怅悲伤呢?(1、5 分)趁着迷途不远,感觉现在辞官归田是正确的,而以往所为皆不对。(1、5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司马迁的家学渊源与他本人的转益多师,为他写作《史记》打下深厚 的学术基础:(1、5分)(2)司马迁三次漫游,搜集历史材料,对历史获得了亲切 的感性认识;(1、5分)(3)公元前98年,李陵败降匈奴,司马迁因替他说情而 遭受宫刑。此后忍辱负重,继续写作。李陵事件(李陵之祸),促使与司马迁修史 观念发生转变:从立言不朽转向了发愤著书。(2分)

2、张衡《归田赋》的文学史意义在于:(1)是汉大赋向抒情小赋过渡的里 程碑;(1、5分)(2)是我国今存的第一篇骈赋;(1、5分)(3)是第一篇田园赋, 为后世文学表现田园题材提供了艺术借鉴。(1、5分)

3、《汉书》与《史记》相比有如下不同特点:(1)笔法精密,史实记载更详 尽严谨;(1、5分)(2)内容丰富,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1、5分)(3)评述 人物重点在忠君保皇,而《史记》重豪侠尚义;(1分)(4)注重交代事件的始末、 在篇末缀以轶闻佚事,往往意味深长。(1分)

《中国古代文学(二)》课程(C卷),第2页,共4 页

4、曹植前期代表作是《白马篇》,诗中所写慷慨赴国难的侠少年,实际上是

作者的自我化身,诗风豪迈慷慨,洋溢着自信自负的少年意气。(2分)后期代表 作是《赠白马王彪》,此诗中,曹植前期那种豪迈自信、昂扬乐观的情调已消散, 代之出现的是深沉的愤激与悲凉。诗歌抒写了曹植对京城的留恋、对个人命运、 前途的失望、对曹丕集团的怨恨、对兄弟生离死别的感伤、对生命短暂的感叹, 悲凉沉郁,鲜明感人。(3分)

5、同:在诗歌结构上,小谢诗承大谢,结构皆为写景加抒情与说理;都善于 熔裁警句。(2分)区别:小谢诗已基本剔除玄言说理成分;2、小谢诗风清新明 丽,格调明净潇散,改变了大谢诗的繁富典重之风;3、相比而言,小谢诗歌语言 音律更协调、流畅自然。(3分)

6、陶渊明诗的题材主要可分5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 诗。(2分)其田园诗的代表作有《归园田居》五首等;咏怀诗有《饮酒》、《拟古》、 《杂诗》等;咏史诗有《读三海经》、《咏荆轲》等;行役诗有《始作镇军参军经 曲阿作》等;赠答诗有《答庞参军等》。(3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两汉乐府诗的叙 事艺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善于选取生活镜头;2、具有尚奇倾向;3、出现了故事情节完整曲折的诗 篇;4、诗歌人物形象各具特色;5、叙事详略得当。

(答出要点5分;结合诗歌进行论述6分)

2、杜甫曾说“庾信文章老更成”,“暮年诗赋动江关”,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 看法。

2、杜甫这句话,是就庾信的生平经历与他所取得的诗歌成就的关系作出的客 观准确的评价。(1分)

庾信一生,以42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标志,分前后两期。前期为梁 宫廷文学侍臣,诗文有供君王消遣娱乐的性质,主要是奉和、应制之作。其早期 对诗歌形式的探索为后期成就打下基础;后期滞留北方,屈仕敌国 ,感伤时变, 常有乡关之思。他秉持前期艺术修养,接受了北朝文学浑灏劲健之风,从而开拓

《中国古代文学(二)》课程(C卷),第3页,共 4 页

和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唐代新诗风的形成作了必要准备。(答出这一要点,5 分;结合庾信晚年诗歌作品进行论述,5分)

《中国古代文学(二)》课程(C卷),第4页,共4 页

2 / 5

∶∶∶∶∶∶∶∶∶ 装 ∶∶∶∶∶∶∶∶∶∶ 订 ∶∶∶∶∶∶∶∶∶∶∶ 线 ∶∶∶∶∶∶∶∶∶∶∶∶∶∶

∶∶∶∶∶∶∶∶∶ 装 ∶∶∶∶∶∶∶∶∶∶ 订 ∶∶∶∶∶∶∶∶∶∶∶ 线 ∶∶∶∶∶∶∶∶∶∶∶∶∶∶ 《 》课程( 卷),第5页,共 页 3 / 5

《 》课程( 卷),第6页,共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