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5年9月创刊于上海,是一份小型抗日救亡报刊,成舍我任社长,张季鸾、萨空了前后任总编辑,共产党员恽逸群等曾任编辑工作;
3、 实行“大众化”和“精编”方针,宣传抗日,抨击时政,很受读者喜爱,曾创全国报纸销量最高记录。 《新生》事件:
1、1933年12月,邹韬奋《生活》周刊被封后,好友杜重远创办《新生》周刊,继续宣传抗日救亡,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引起日寇及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
2、1935年,上海《新生》周刊发表艾寒松《闲话皇帝》一文,指出日本天皇空有其名,不过是日本军部掩饰罪恶统治的傀儡。6月7日,日本驻沪领事馆,以“侮辱天皇,妨碍邦交”为由,勾结国民党政府,查封《新生》周刊,判处杜重远一年零两个月徒刑。
3、《新生》周刊散发《告别读者诸君》传单,上海各界群众成立“新生事件后援会”,全国民众抗日救亡高潮进一步兴起,史称“新生事件”。
《申报》改革与史量才之死:
①《申报》,1872年由英商美查创办,是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②1912年史量才接办后厉行改革,更新设备,发展广告业务,增出《自由谈》副刊,成为进步文化园地,《申报》一时成为全国财力雄厚、销量最多的大报;
④史量才遇刺充分暴露出国民党对新闻控制的黑暗与残暴,激起全国的抗议与指责,上海五千多人出席史量才追悼会以示悼念。 《大公报》的发展及亲蒋倾向:
《大公报》,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由满族人英华创办,至目前香港《大公报》仍在继续出版,是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1902~1916,由英华主持,以“敢言”、 “替劳苦大众说话”和报风严肃成为华北地区颇有影响的报纸; ②1916~1926,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了一张亲日报纸;
【篇三:中传新闻学基础和文史综合复习经验】
我是三跨专业生,本科就读于河北省一个很普通的二本院校,学的是经济专业。之所以选择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完全是兴趣使然。没有本科的基础,那就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这里就要说到我的第一个需要提醒广大12年考生的问题了,就是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你是否真的喜欢它,因为你一旦选择,
那就意味着接下来有10个月的时间,你要埋头沉浸在这里面了,如果你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抑或奔着中传的美名,抑或随大流,心里想着“大家都考研,那我也试试”,如果你只是想“试试”,如果你没有下定决心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付出像你准备高考甚至比高考还多的辛苦的话,那我奉劝你还是不要考了,因为考研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样简单。当初我决定考研的时候,听到的最多的两句忠告就是:“考研是个体力活儿”;“最终考研成功的往往不是最聪明的,而是能坚持到最后的人”。起初体会不深,但真正经历了才深深体会到这两句话说的有多对。因为看到太多因为缺乏毅力,过不了单调辛苦的备考生活半途而废的人了。如果你真想最终得到想要的结果,除了付出努力之外没有任何捷径。当然,这里的付出指的就是乖乖的上自习,乖乖的看书背书。保证自己能在自习室坐的住,保证你为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和复习计划都能兑现。因为看到太多抱着打酱油的心态一座到自习室就拿出手机按个不停的人,看到太多一坐到自习室就倒头大睡的人,看到太多豪情壮志说以后每天要六点起床,结果不到两天又恢复九点才赶到自习室的人。还是那句话,考研没有你想的那样简单。
说完了兴趣和毅力问题,我言归正传,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复习新闻学基础和文史综合这两门专业课的一些心得。报考中传新闻学、国际新闻、广播电视新闻所考的都是考这两门专业课,考试大纲一样,最终的试卷也是一样的。因为中传近两年已经不指定参考书了,改出大纲。很多同学在疑问看什么参考书的问题。其实现在还是按照中国传媒以前给出的参考书目进行学习,因为学校给出的大纲绝大部分也是跟着这些书的内容走的。 一、新闻学基础的复习
新闻学基础一共考察三部分的内容,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我分开来说。首先是新闻理论的复习。新闻理论给出的参考书有三本雷跃捷的《新闻理论》、《媒介批评》和何梓华的《新闻理论教程》,其中两本新闻理论的书的部分内容是重复的。因为前一本书的内容相对少也比较简洁,所以大家可以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后者。我个人的方法是,按照大纲,把两本书的知识点结合起来,总结在笔记本上,注意条理,注意全面。另外参考我买到的一本很厚的《新闻学基础大纲参考书》,里面是按照考试大纲总结的考点详解和部分知识扩展,以便在我不确定自己的整理是否完整的时候辅助参考。总结笔记是个耗时又耗力的工作,但一旦大功告成,那
两本课本基本上就可以放下了,因为你完全可以按着你的笔记背了。至于《媒介批评》,整本书内容深奥艰涩,理论性很强,大家只需
要把考纲要求的那几个知识点掌握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整本书去读。 新闻史包括《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和《外国新闻史》两本书。有同学会问,用不用再看其他的书,我的回答是,你把这两本吃透就不错了。因为新闻史的内容,涉及到时间,人物,各种报纸,机构,事件,非常繁杂,要想把他们通通掌握,势必要下很大的功夫。中新史部分,我的方法同样是先总结笔记,基本上需要把整本书的内容整理一遍,然后直接背笔记。笔记基本上都是按照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的方式整理的。背的过程中可以先把知识点分开, 第 1 页 共 1 页
比如什么是《清议报》,什么是《中国日报》,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有哪些,但一定要注意脉络的梳理,即你要掌握维新派戊戌变法前后都办过包括《清议报》的哪些报纸,你要总结资产阶级革命派都办过哪些报纸,组织过什么活动,影响和意义什么,要连得上,要说的清。这个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反复记忆。那本《外国新闻史教程》并不好读,内容很多也很杂,还给人一种无序的感觉。我的方法是把每章课后练习题的答案自己整理出来作为课本知识的浓缩。这些题基本上能够涵盖整本书的知识点了。当然有些题课本上没有直接给出答案,需要自己找其他途径去总结答案。
新闻业务包括《新闻写作教程》、《现代新闻采访学》、《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和电子媒介》。这一部分注重的是操作性,但书中的各个知识点仍然是需要牢固掌握的。分析历年真题你会发现,这部分内容,中传出题一向是要求结合实例的,所以千万不要死记硬背,要注重理解,注重书里的例子,注重把所学的新闻实务和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报刊或者电视新闻联系起来。譬如,你从广播里听到了《中国之声》的主持人在和记者进行连线,你最好能联想到课本里面讲到的现场音响采录、人物谈话采录、记者现场口述的技巧。这说来有些夸张,但这种敏感性的培养其实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你理解记忆考点,更给你的实例库里面增添了新鲜的内容。
另外需要补充的是,新闻本来就是一个涉及面很广也很灵活的专业,所以建议大家平时应该多关注新闻界的动态,条件允许的多看相关的期刊杂志,不允许的话多浏览一些像中华传媒网、中国报业网这
样的新闻类专业网站,多搜集一些相关知识。对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新闻事件,譬如近来炒的沸沸扬扬的“天价香烟”,被网友曝光的城管掌掴76岁菜农事件等,这些都涉及到网络舆论监督的问题,这还是看你有没有相关的敏感性,是否能把他们和所学的舆论监督那部分知识结合起来认识。今年的考题里果真出了一道关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大题,如果你能关注到日常生活里的这些新闻,这道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文史综合的复习
这门课只有一本参考书《文史要览》,起初我也在发愁,这么厚的一本书,知识点这么多,怎么看啊?但后来,研究了真题,从头到尾看过一遍书之后得到结论:抱怨没有用,老老实实把这本书掌握了才是王道。好多人说文史综合只要背过历年来的真题就行了,因为以前的考题看似都是从题库抽的题,重复率非常高。也许在09年之前这种方法可以,但是2009年和2010的试卷将敲醒很多人,它明白的传递了一个信息:中传开始有了创新意识,以后每一年的考题都会尽量避免重复。这两年的简答题更是剑走偏锋,出的都是些非常大和空的问题,如果你对每个词条都只是略有印象,那肯定是打不完整的。那我们怎么办呢?“以不变应万变”,因为“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书本,啃烂了《文史要览》,如何变,都不在话下。我的方法也许很笨,但还比较有效的,就是把近20年的真题先做一遍,在把每道题涉及到的书中知识点都标出来,并作适当联想,比如2002年填空1题,“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1985年日本侵占,1945年回归祖国。”这道题涉及到清朝,日本,台湾,那我就从文史要览这本书里找关于它们的词条都有哪些:关于清朝的—八旗制度、军机处、清圣祖玄烨、平定准格尔?..关于日本的---物语文学、井上靖、德永直、甲午战争??就这样联想,可以联想到好多。因为几乎每年的真题都会涉及到很多知识面,这样联想,一次次的重复记忆,直到最后掌握。政论文写作占50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关于这方面的复习,我只能说文笔基础固然重要,但平时还要多阅读一些时评文章,从中学习人家的写作思路、语言优点和看问题的角度。而且不能犯懒,多练笔,找同学帮忙提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在这推荐两个不错的网站,平日里可以关注一下里面的评论(今年刚考过的政论文题目在这两个网站里可以找到类似文章哦):中国广播网—时评;中国新闻评论名专 第 2 页 共 2 页 栏--观点--人民网
另外,我的文史综合复习在看了一位学长写的《文史要览高分技巧》这篇帖子后受了很多启发,里面讲的方法真的很受用,大家可以试着从论坛里面找找。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