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二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精编作业

……………………………………………………………名校名师推荐…………………………………………………

专题二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随堂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纤维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纤维素是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B.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是因为这些微生物能产生纤维素酶 C.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

D.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均能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从而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 解析:选D 自然界中许多生物都不能分解纤维素,只有能合成纤维素酶的生物才能分解纤维素。

2.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 B.纤维素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C.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D.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解析:选D 纤维素酶是一种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的酶,它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前两种酶将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3.要将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 ) A.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 B.加入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

C.只含纤维素粉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 D.含四大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

解析:选C 将细菌接种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据此可将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分离出来。能产生纤维素酶的细菌能够以纤维素作为碳源和能源,不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由于缺乏碳源而不能正常生长繁殖。

4.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会出现透明圈,产生的透明圈是( ) A.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复合物 B.刚果红与纤维二糖形成的复合物 C.纤维素分解后形成的葡萄糖导致的 D.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形成的

解析:选D 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

1

……………………………………………………………名校名师推荐…………………………………………………

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与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 明圈。

5.使用刚果红染色时,加入刚果红应在( )

①制备培养基时 ②梯度稀释时 ③倒平板时 ④涂布时 ⑤长出菌落时 A.①③ C.③⑤

B.②⑤ D.④⑤

解析:选C 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长出菌落后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最终,两种染色法都可以在 培养基上观察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6.分离出的微生物还要进行鉴定,而微生物的鉴定需要鉴别培养基,下列不是鉴别培养基的是( )

A.加入酚红的培养基 B.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 C.加入伊红和美蓝的培养基 D.加入纤维素粉的培养基

解析:选D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指示剂配制而成的,如酚红、伊红和美蓝、刚果红等,而纤维素粉不是指示剂,由其配制而成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

7.分析下面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别培养基的配方,回答问题:

成分 CMC-Na 酵母膏 KH2PO4 琼脂 土豆汁 含量 5~10 g 1 g 0.25 g 15 g 100 mL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

(1)此培养基配方中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 (2)此配方为________培养基(根据物理状态划分)。

(3)若用此培养基鉴别纤维素分解菌,还应加入________染料。

(4)纤维素分解菌能否在不含纤维素但富含其他有机质的环境中生存?________。

2

……………………………………………………………名校名师推荐…………………………………………………

(5)若通过实验测定该培养基用于鉴定纤维素分解菌的最适pH,仅凭一次实验能否准确测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培养基中能够提供碳元素的物质称为碳源,该培养基中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有CMC-Na、酵母膏、土豆汁。(2)该培养基含有凝固剂成分,因此根据物理状态划分属于固体培养基。(3)该培养基含有CMC,可以与刚果红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若培养基中含有纤维素分解菌,则会形成以其为中心的透明圈。(4)纤维素分解菌为异养型生物,也可生活在其他富含有机质的环境中,只是数量不如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多。(5)由于所控制的pH不是连续的,实验中也可能存在误差等,因此仅凭一次实验是不能准确测出其最适pH的。

答案:(1)CMC-Na、酵母膏、土豆汁 (2)固体 (3)刚果红 (4)能 (5)不能 所控制的pH不是连续的,实验存在误差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