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界的争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作者:王蓉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3年第05期
摘要:“五四”前后是中国思想界争论最为激烈的时期,这一时期内出现了多种思潮并存、争论不休的局面。这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五四”前后的中国思想界的几个典型的思想争论进行分析研究,并探索了这些思想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五四 思想争论 影响
“五四运动”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思想转变、思想争论最为激励的时期,特别是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得当时的经济变动以及社会动摇十分激烈,从而也导致中国思想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争论”。 一、反孔思潮 (一)反孔思潮主张
反孔思潮在1915至1918年间最为兴盛,是当时袁世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开始提倡“祭天祀孔”,对于拥护孔子的一些组织社会给予支持,逐渐形成一股“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全国上下被这种思想弄得乌烟瘴气,导致辛亥革命后仅剩的民主自由思想荡然无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反对孔子的思想成为必然的产物。人们开始对孔子思想进行反思,认识到孔子思想存在的弊端,消除对孔子思想的盲从和迷信,主张思想自由。比如,即使拥护孔子思想的谭嗣同也认为其所主导的“三纲五伦”过于封建化,对“三纲五伦”实施了最为猛烈的“攻击”。陈独秀、李大钊以及胡适等人更是将矛头直接指向孔家学说,认为孔家学说是“吃人的礼教”,并曾通过《新青年》号召推翻孔子思想。 (二)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它是一种大力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思想,摒弃封建的旧思想,其影响深远,大大超过了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它剔除了封建的那些忠孝两全、三纲五常的旧伦理、旧观念及封建迷信,使人们不再受旧思想的精神束缚,放下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引领人们以崭新的眼光,解放的思想迎接新时代的来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现如今看来,反孔思想也确实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但是,这种反孔思想也让我们经历了很深的文化断层,虽然摆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但是也丢掉了中国深厚的道德文化。现代社会人们追逐名利权,往往丢失了最基本的诚信,儒家的思想文化仅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只有少数人去钻研学习,丢掉了对本土传统文化的领会。孔子思想所倡导的“仁义礼德”已成为我们当前应该重点培育的,否则,我们几千年来形成的民族美德就有可能逐渐地消弱。 二、傅斯年“造社会论” (一)“造社会论”概述
大约在1918年至1920年间,傅斯年提出中国有“群众”而无“社会”,要造有思想、有组织的社会。他指出在旧社会,群众过的都是无意识的生活,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只是一个无机体,“造社会论”就是要引导中国老百姓树立新的“意识”。中国是一个缺乏秩序的混乱组织,仅仅有一群人,这堆人缺乏精神生活,没有民族爱国精神,没有事业责任心,只是消极的生活着。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如此局面?傅斯年认为是二千年的国家专制形式(即政治专制和科举文化制度)造成的,使中国人丧失了民族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他强调造有组织的社会,会培养中国人的社会责任心及公德心,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使国家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有机整体。与“五四”前后其它思想相比,傅斯年可谓是独辟蹊径,提出了“造有组织的社会”、 “无中生有地改造社会” ,该思想对于揭示晚清时期以来社会观念认识不清、社团改造亦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傅斯年的“造社会论” 他强有力的提出建设有组织的社会,关注“社会”这一要素概念,强调组建有思想、有意识的社会是中国的首要任务,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强调中国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崛起首先需要人们拥有自觉、奋斗、自强的意识,意识觉悟是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的基础条件。“造社会论”对激发中华民族的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造社会、改造什么样的社会是傅斯年“造社会论”的独创之处。但是,由于这种思想过于强调意识的作用,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然而,即使从今天来看,这一思想强调的民族意识仍然值得学习研究。 三、陈独秀的教育改革思想 (一)教育改革思想概述
陈独秀认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教育塑造优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使人们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改掉毛病不断提升自己,给国家带来繁荣富强。他强调国民只有享受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文化、有责任的社会接班人,通过教育塑造人格优点,减少恶点。教育改革思想开拓了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先河,将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地步。社会要发展、要进步,必须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而素质的提高又必须以教育作为基础。陈独秀认为中国的教育模式只是被动的给学生灌输知识,压抑了学生的自由水平发挥,学生成为学习教育的奴隶,丢掉了个性的发展。教育变成统一的一张模板,教师盲教学生盲学。同时,中国的教育内容与社会实际脱节,始终停留在四书五经,儒家思想的旧年代,过于幻想不切实际,缺少与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际应用相符合的知识教育,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将人的思想进行了固化,不利于思想的创新、社会的发展。另外,忽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中国教育只注重表面文章,忽略了学生身体及心理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精神不振的“书呆子”。 (二)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陈独秀是位见识卓越的教育家,深刻的揭露了中国传统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中国的教育应当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新论点,提倡教育的个性化发展的改革新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独秀的教育改革思想具有极强的创新性,成为“五四”前后最主要的主导思想之一,而且这种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现如今中国经历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阶段,必然存在诸多问题,陈独秀的教育改革新观点——个性、全面、创新、独立、自由,对于现今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价值,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顽强斗志和强健体魄的良好国民,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虽然陈独秀的教育改革思想也不是尽善尽美,但是,与其它很多思想相比,陈独秀的教育改革思想对我国五四以后的教育改革、教育发展,乃至于今天的素质教育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事实上,我们目前实施的应试教育与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有着一个共同的通病——不利于培养个性、全面、独立具有创新型的符合型人才。因此,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还是任重而道远。
除了以上几种重要的思想之外,科学救国思想、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新思潮运动、互助论、唯生主义等思想都是“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界的争论。而且随着西方思想的流入,中国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结论:
在中国近代史上,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在思想认识上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对旧思想的否定,对新思想的倡导、认可。“五四”前后一段时期内,是各种不同思想、不同主张以及不同主义共存的时期,在这一期间内,几乎所有的思想都得到了表达的机会,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这也是中国思想界争论最为激烈的时期之一。虽然每种思想的主张并不相同,争论也颇为激烈,但是,正是由于这些争论思想的存在,才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邱若宏.论五四科学思潮的进步意义及历史局限性[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3,(4).
[2]张燕.“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教育思想研究(1915—1927)[D],2006.
[3]谢美航.科学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兼析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