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教案

皇秉烛夜游图》,极意描写唐明皇沉酣酒色,忘怀国事,终于酿成安史之乱。全诗多从《长恨歌》化来,但无一语相袭,高启在诗歌艺术上的工力可见一斑。高启的诗歌大部分创作于元末,其内容或是表现自己的生活理想与精神境界,或是表现自由精神被压制、摧残及自我价值难以实现的痛苦。高启也写了不少歌功颂德的作品,如《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天界玩月》等。前者是历来受人称道的名作,全诗意境阔大,笔力雄健,在明初实不可多得。历来人们对高启的评价都很高,认为他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他的诗歌创作对振元末纤秾缛丽之习,而返之于古,是有明显功劳的。

(四)台阁体、茶陵派

从明成祖到明英宗的几十年间,诗文的主流是台阁体。代表人物是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身居朝廷高位,当时社会政治又无太大的动荡,所以,他们的作品多反映上层官僚的生活,流连光景,歌咏太平,雅正平和而雍容冲淡,表现出陶醉悠然的满足心态,体现了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趣味。

台阁体之后,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则更多地重视诗歌的语言艺术,对诗的声律、音调、结构、用字等有细致的研究。而在散文创作上,则与台阁体没有太大的差别。

二、 明中期诗文 (一)前后七子

所谓前七子,指的是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其中李梦阳和何景明是最主要的作家。他们强调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宋诗,认为文学越古越好,“夫文与字一也。今人模临古帖,即太似不嫌,反曰能书。何独至于文,而欲自立一门户邪?”(李梦阳《再与何氏书》)前七子的作品重在拟古,艺术上没有太多特色,但对纠正台阁体的文风起到重要作用。在实际创作中,他们也写出了一些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后七子指的是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他们完全继承了李梦阳、何景明的观点,认为“文自西京、诗自天宝以下,俱无足观”。与前七子相比,他们的作品可以说没有显著的特色,只不过是将前七子的弊病表现得更为充分而已。

(二)唐宋派与归有光

嘉靖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重拾维护道学的立场,重弹“文道合一”,认为“文与道非二也”,“程朱诸先生之书??字字发明古圣贤之蕴”。同时,又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初唐、宋、元诗也有可取之处。宋元诸名家也“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虽不无道学色彩,但取法的对象要宽广得多,也实际得多,因而也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归有光的散文有自己的特点。他把生活琐事引进“载道”的“古文”中来,使古文密切地和生活联系,因而写出一些面目清新的作品。当然,他写得最成功的还是那些描写家庭琐事的作品,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这类散文继承了韩愈、欧阳修散文的优秀传统,不说教,不做作,感情真挚,描写生动,“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王锡爵《明太仆寺寺丞归公墓志铭》)。在明代散文中别具一格,他的文章被誉为“明人第一”。对后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归有光不能以重大题材来反映明代现实,但在复古派把持文坛的混浊气氛中,他却能以清新和富有真情实感的文字保持了散文健康的生命,因而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杰出的地位。

56

三、 明后期诗文 (一)公安派与竟陵派

公安派指的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故称。他们深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叙小修诗》)。强调文学情感的真实性,反对虚伪。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拟古,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认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也,亦势也”(袁宏道《与江进之》)。总之,强调真实与变化是公安派理论的核心。公安派在文学上反对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在思想上反对封建礼教和儒家道统。他们的作品也能打破传统诗文的陈规陋习,抒发个性,清新流畅。但由于不适当地表现自我,忽视社会实践,故作品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思想贫乏,风格轻佻。其末流更是“冲口而出,不复检点”,以至“鄙俚大行”,故而又有竟陵派出来加以匡救。公安派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是袁宏道。其散文多为游记、书信等,以描写风景、表现士大夫的情趣为主。往往写得意境优美,轻松活泼,而且篇幅也不太长,如山间小溪,清澈透亮,惹人喜爱。清初人钱谦益说:“中郎以通明之资??读书论诗,横说竖说,心眼明而胆力放。于是乃昌言击排,大放厥辞??中郎之论出,王、李之云雾一扫。天下之文人才士始知疏瀹心灵,搜剔慧性,以荡涤摹拟涂泽之病。其功伟矣。”(《列朝诗集小传·袁稽勳宏道》)可见,袁宏道在文学的发展史上是有特殊贡献的。竟陵派以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钟惺、谭元春为代表。他们接受了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同时在某些方面又加以修正,如以“深幽孤峭”来纠正公安派的俚俗、浅露、轻率。他们的创作以诗歌为主,偏重心理感受,境界不大,主观性强,在形式上追求新奇,喜用奇字险韵,故作深奥,文风冷僻苦涩。如“树无黄一叶,云有白孤村”、(钟惺《昼泊》)“渊静息群有,孤月无声入”(钟惺《宿乌龙潭》)等。总的说来成就不大。竟陵派敏锐看到公安派末流俚俗肤浅的弊病,企图另辟蹊径,绝出流俗,具有一定的胆识。但他们偏执地将“幽情单绪”、“孤行静寄”的境界当作文学的全部内蕴,将创作引上奇僻险怪、孤峭幽寒之路,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

(二)张岱与明末诗文

明末诗文大致可以分为文人诗文和志士诗文两类。前者以张岱、张溥为代表的,后者以陈子龙、夏完淳为代表。

文人诗文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品文的创作上。小品原为佛家用语,指大部佛经的略本,晚明则用来指尺牍、游记、传记、日记、序跋等。晚明的小品作家为了区别以往人们看重关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之类的高文大册,于是提倡一种灵活鲜明、真情流露的新格调散文。他们最推崇的是《世说新语》及苏轼的抒情散文。晚明小品创作始于公安派,中间经过李贽、竟陵派作家以及王思任等人的发展,到张岱时,达到顶点。

张岱生活于明清易代之际,对世事沧桑颇多感触,因此,他的小品文可称为一部“梦华录”。风格上则受公安派的影响,以清新流畅为主调,描写中杂以竟陵派的冷峭,时有诙谐之趣,旷达与痴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如《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等,篇幅不长,却写得极其生动。一些写人的小品,如《柳敬亭说书》、《王谑庵先生传》等,也惟妙惟肖,绘声绘色,堪称散文中的精品。与晚明小品发展的同时,爱国志士陈子龙、夏完淳等积极投身于抗清斗争,写下了许多酣畅淋漓、充满爱国情感的诗歌。陈子龙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志士,并最终为抗清斗争而牺牲。他的作品如《秋日杂感》、《望下邳作》等,豪放悲壮,

57

大气磅礴,真可谓明代诗歌的黄钟大吕。夏完淳是陈子龙的学生,十七岁就为抗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诗歌或歌颂爱国英雄,或表达爱国之情,或抒发亡国之悲,感情真挚沉痛,与晚明那些流连光景的作品不可同日而语。

58

第四讲 清代文学

概 说

清代文学指清初至清中叶这一段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文学现象。 一、社会概况

清朝是满洲族贵族所建立的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王朝。清朝统治者在明末清初长期战乱、土地荒废,民生凋蔽的情况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安定社会。恢复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使清代社会进入了全盛时期。这个时期从康熙中叶到乾隆中叶,延续了一个多世纪,史称“康乾盛世”。直到道光中叶,由于外国帝国主义的侵入,清王朝才开始走向衰亡。清代社会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加强。其主要表现如下:

1、皇权空前提高。皇帝集大权于一身,一切重大问题均须皇帝裁决,君臣关系,完全是主人和奴才的关系。

2、制定《大清律》、《大清律例》,用极其野蛮的刑法来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 3、大力提倡程朱理学,鼓吹封建礼教,豢养“理学名臣”,以禁锢人民的思想。

4、推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编纂大型丛书、类书、字书、设立严密的文网,以拉拢和镇压相结合的政策对付知识分子,使大批知识分子或埋首青灯黄卷之下出入科场;或钻进故纸堆中,为考据而考据;或不幸落入文网,而惨遭杀身抄家之祸。

(二)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特别严酷。清初,统治者企图抑制人民的反满情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极其严酷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例如,他们颁发的“剃发令”,就曾激起广大汉族人民的武装反抗。乾隆中叶以后,社会矛盾开始激化,政治黑暗,吏治腐败,贵族地主大肆兼并土地,繁重的赋税,使人民群众无法生存。于是各族人民相继爆发了各种武装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三)思想领域的斗争激烈。在清代,一方面是统治者大力提倡理学,以加强思想统治;另一方面,反封建专制,反民族压迫的进步思想也非常活跃。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著名的思想家,提出了反封建专制、反民族压迫和一系列具有进步性、民主性的思想和主张。由于惧罹文网,清代文人大都钻进故纸堆,故考据学取得了较大贡献,但是有些考据学家,例如戴震,利用考据对理学进行了大胆的批判。

二、文学概况

清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终结,又孕育着二十世纪新文学的萌芽。无论是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还是新兴的小说,戏曲和民间讲唱文学,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清代文学以小说创作的成就最为突出。就短篇小说而言,虽然白话小说创作成就比明代逊色,但文言短篇小说取得了巨大成功。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集志怪、传奇之大成,又有新的创造,它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此外,清代还产生了数量很多的文言笔记小说,其中以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最有代表性。清代长篇小说成就更高。其中以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的影响最大。《儒林外史》以揭露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我国最成熟的讽刺小说。《红楼梦》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以贾府的由盛而衰为背景,对封建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揭露和批判,

59

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它不仅是清代—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而且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

(二)清代戏曲在元明戏曲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方面即将衰微的传奇又产生了《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等三部杰作。尤其是后两部,借爱情故事,反映一代兴亡,在思想上和艺术上代表了清代戏曲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从康熙末,地方戏开始兴起,经过一番“花雅之争”之后,到乾隆中叶,地方戏终于取代了传奇、杂剧而占据了舞台的主导地位。清代的戏曲理论也有了新的发展,其中李渔的《闲情偶寄》的有关戏曲部分的论述,是我国古代戏曲理论集大成者的作品。

(三)清代的民歌和民间讲唱文学也取得了较大发展。其中以弹词和鼓词成就较高。

(四)清代诗歌不仅数量多,作家众,流派纷呈,风格多样,而且题材广泛,几乎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已经走向衰微的古代诗歌又呈现出“中兴”的局面。其主要诗派有吴伟业为代表的尊唐派、钱谦益为代表的宗宋派、王士祯的神韵派、沈德潜的格调派、翁方纲的肌理派、袁枚的性灵派。各派之外,还有许多优秀诗人。

(五)清代词直承两宋,词人纷起,词派林立,词作众多,其中以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张惠言为代表。他们代表不同的流派,创作了不少佳作。

(六)清代的古文和骈文也很有成就。就古文而言,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的政治散文,魏禧、汪碗、侯方域的传记散文都很有名。清代古文以桐城派为主要代表。方苞、刘大槐、姚鼐号称“桐城三祖”。经过他们的努力,使我国古代散文进一步规范化。他们的散文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但也不乏优秀之作。清代骈文是六朝以后成就最高的,其代表人物有陈维崧、吴绮、袁枚、孙景衍、洪亮吉、汪中等,以汪中的成就为最高。

总之,清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全面繁荣的时期;但清代文学毕竟是三千年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尾声。道、咸以后,中国文学进入了近代文学的新阶段。

第一章 《聊斋志异》

一、蒲松龄的生平和创作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他才华横溢,热衷科举。十九岁应童子试,县,府、道试都得第一名,但此后屡试不第。三十三岁开始当塾师,一边教书,一边应试,直到七十—岁才援例当了—名贡生。他一生穷愁潦倒,饱尝世情,对清初政治黑暗有所认识,但思想比较复杂、矛盾。

蒲松龄著述丰富。除《聊斋志异》以外,还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词、赋、戏曲、俚曲,有《蒲松龄集》传世。

《聊斋志异》是—部短篇小说集,它代表了蒲松龄的最高文学成就。 二、《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一)故事来源

《聊斋志异》近五百篇作品,多记述花妖狐魅和畸人异行。故事来源大致有三:一是根据亲身经历的

6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