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机械效率说课稿 人教版

《机械效率》说课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

本节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机械效率”两大方面的内容,它

是学生在学习了“功”和“功的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这一实验的基础;所以本节在本章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教材的特点

本节教材的编排从实际出发,利用插图,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有助于提高

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培养了学生从分析物理现象抽取物理规律的能力。

3、 教学目标

大纲对节教材的要求是:知道有用功和总功,知道机械效率。根据学生已有

的认知基础及本节课的教材地位,依据教学大纲,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A ①复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定义,指出它们间的关系。 ②复述机械效率的定义,会写出其计算公式

B ①能从机械功中区分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②解释机械效率小于1及没有单位的原因。 C ①会利用η=W有用/W总进行计算。 ②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4、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分析课本第170页图14-9得出有用功、额外功

和总功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正确判断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是本节的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图14-9,抽取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二、教学方法

1、目标教学法: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将依目标为向导,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2、启发式教学法: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课堂教学三为主的原则,充分利用挂图启发学生思维,通过阅读教材、感知教材,让学生从中领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

3、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目标教学的要求,我安排了以下几个五一节: 1、 前提测评

首先,我出示下列思考题:

(1)功包括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2)轼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重力做功或克服重力 做功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

(3)重为50牛的物体在2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10米重力做功为_______,拉力做功为____________,若此人把这个物体匀速举高2米,此人做的功为____________.

测评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进入角色,二是为了消除学生的知识缺陷扫清学习障碍。 2、 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设计了如下导语:

现代社会是讲效率的社会,时时处处都要讲效率;例如工作效率、学习效率

等;使用机械做功时也要研究机械效率,什么是机械效率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此时,板书课题:14-3机械效率。

3、 认定目标

首先我出示目标,让学生阅读目标,指出重点目标。学生只有明确了目标, 才能学有方向,有的放矢。

4、 导学达标

(1)落实目标A①和B①

此时,我出示挂图(见课本170页图14-9)。说明本图的含义:把砂子从一 楼搬到三楼采取的三种方法。

首先我引导学生定性分析方法(一):提出问题,人在把砂子从一楼搬到三楼的过程中,对哪些物体做了功?哪一部分功对我们有用?哪一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然后,根据上面的分析思路让学生再分析方法(二)、 (三)中在忽略摩擦时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用功、额外功的理解,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_____,额外功为_________;如果水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水桶时,有用功为_________,额外功为________.

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我提问“如果让你采取除上述方法之外的其他方法将砂子从一楼搬到三楼,你打算怎么办?大家讨论一下。“然后,引导、提问,对好的做法及时表扬、激励,激活课堂。

此时学生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理解还不全面,还需继续强化。这时,我对照挂图说明:砂子重100牛,人体重400牛,动滑轮重10牛,桶重20牛,口袋重5牛。然后让学生分别计算出方法(一)、(二)、(三)中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学生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认识水到渠到,此时让学生总结,教师板书“(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① 定义、②联系“。此时,目标A①、B①自然达成。

(2)落实目标A②

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我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总结出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总结,到黑板的指定位置板书出“(2)机械效率 ① 定义、②公式η=W有用/W总。”至此,就完成了目标A ②。

(3)落实目标B②

得到公式后,让学生根据公式,再求前面挂图中三种方法的机械效率。通过这一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机械效率小于1和没有单位的原因,并说明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来表示,从而知道用什么方法最好,用什么方法不好。至此就完成了目标B②

(4)落实目标C①

为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我设计了例1:效率为70%的机械把重为700牛的物体提高2米,求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此题让学生板演后,师生共同给予补充、矫正,让学生明确解题规范。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审题解题的准确程度,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练习:

①某机械做500焦的功,有100焦的功是没有用而又不得不做的功,求机械效率。 ②用效率为60%的机械,做1000焦的功能把重为600牛的物体提多高?

③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所做的额外功是有用功的25%,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A.25% B.75% C.80% D.60%

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醒和矫正。至此完成目标C①。 (5)落实目标C② 首先提出问题:“在生产和生活中,提高机械效率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如何提高机械效

率呢?”同时板书“③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171页第三自然段,说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同时联系日常生活的实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至此最后一个目标C②也已达成。

5、 课堂小结

找一位同学小结本节学到了哪些知识,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相互借鉴,形成 本节的知识网络。

6、达标测评(以下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