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鹤”的意象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 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 同游不同志,如此十馀年。 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牵。 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一鹤东飞过沧海 放心散漫知何在 仙人浩歌望我来 应攀玉树长相待
鹤,属鸟之涉禽类,形似鹭,嘴长而坚直,色绿,头顶赤色,全身纯白,也有灰色苍色的。下颚、两翼末端或尾部多果断色,足长,胫骨披鳞,色青绿。高三、四尺,形貌潇洒,繁殖于黑龙江等处,夏季北归,冬季南去,以小鱼、昆虫及谷类等为食。中国古代的人很早便注意对鹤的研究,特别是它的叫声,《诗经》有\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描绘。很多详尽,也很有参价值。由于鹤形貌出众,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又因鹤舞姿态美妙,所以古时王公贵胄和文人雅士很爱养鹤以供玩赏。最早记载养鹤的事要属《左传》:\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晋羊祜镇荆州时,尝取泽中野鹤,教之以舞,娱乐宾客。至如陆机为成都王司马颖所诛,临死时犹\顾左右而叹曰:'今日欲闻华亭鹤唳,不可复得。'\可见其爱鹤心切。至于文人雅士以鹤为题材的作品,如白居易《池鹤》、杜牧《别鹤》、苏轼《鹤叹》等,更多不胜数。鹤在中国文学里,是一个很常见的描写对象,有平实的白描,也有加以神化,以至用以象征离别、情义、君子、大志、清高、隐逸、神仙、长寿等。
一、情义中国古籍文学里,常常用成鹤对幼仔的精心哺育,象征父母对子女的爱,为了维护子女,甘愿牺牲。
《广五行记》记载,隋炀帝要组织仪仗队,于是下令征课各县羽毛,用来制造侍卫穿的氅衣。百姓为了应付课税,只好捕捉禽鸟,拔取羽毛。在乌程,有鹤身于百尺高的树上,人们要把树砍下来,鹤怕幼子受到伤害,于是自动用咀衔下身上的羽毛,投在地上。鹤的出现,有时是由于孝行所致。《晋书·吴隐之传》记述吴隐之丧父时,痛哭流涕,路过的人也是感动得落下泪来。后来母亲去世,隐之更是悲伤不已,正当号泣的时候,忽然有双鹤鸣叫,时人都认为是孝行所感致,《晋书·陶侃传》亦载有此类故事,而且还多了一种色彩。陶侃因母亲病逝,辞官司守丧。一日,有两个客人来吊丧,没有哭便走了,陶侃觉得奇怪,于是跟
在他们后面,只见那两个客人变为双鹤,冲天而去,后世因此称吊丧为\鹤吊\。从以上两则记载,可鹤与孝行有密切的关系,鹤的出现,正是孝行所致,这大概就是古之所谓\孝感'动天\的一种文学表现吧。古代诗歌中,不乏关于鹤的爱情故事。汉代《古歌辞》中,有一首是以白鹤忠于爱情为题材的\飞来白鹤,从西北来,十十五五,蜀列成行。妻卒被病,不能相随,五里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日摧颓。\曹植也有一首同类题材的咏鹤诗。东晋王韶之《神境记》的记载,更富神奇色彩:传说一对夫妇隐居兰岩,一活就是是数百年,后来双双化身为鹤,不料其中一只为人所害,孤鹤终年哀鸣,长留不去。此外,《渚宫故事》记述南朝宋明帝修建竹林堂,新阳太守郑裒献雌鹤于堂,留雄鹤于府邸。雄鹤失侣,昼夜鸣叫,闻者为之泪下。雄鹤又常飞赴堂中,与雌鹤交颈共舞,宫人驱之,不肯离去。南北朝时庚信也写过《鹤赞》诗,赞美了鹤对爱情的忠贞。
二、离别在南北朝的诗文中,诗人常常以别鹤来比喻夫妇离另的悲哀,其中大部分是写深闺女子对客居它方的爱人的思念。
如汤惠休《白歌》、柳恽《掏衣诗》、吴均《与柳恽相赠答诗》、陆厥《李夫人及贵人歌》、虞羲《自君之出矣》、梁武帝《燕歌行》等。柳恽《掏衣诗》曰:\鹤鸣劳永叹,采?伤时春。念君方远游,望妾埋执素。秋风吹绿潭,明月悬高树,佳人饰净容,据携从所务。\此处,也有写男子思念女子的,如江淹《悼室人诗》、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等。从以上提及的诗文中,可以找到用字极相似的诗句,如陆厥《李夫人及贵人歌》中有\寡鹤羁雌\句,梁武帝《燕歌行》中有\沙汀夜鹤啸羁雌\句,梁朝王筠《春月》也有\独鹤惨羁雌\句。\孤鹤羁雌\在以后的诗文中也常常出现,用以象征夫妇或恋人的分隔异地,遥相思念。古人还用别鹤来比喻朋友的离别,如鲍照《与荀中书别》:\劳舟厌长浪,疲饰倦行风。连翩感孤志,契阔伤贱躬......渐无黄鹤翅,安得久相从。顾遂宿知意,不使旧山空。\以鹤比喻感伤。除了离情别绪外,还有用以表现游子思乡以及痛悔自已行为的等,如到溉《秋腐咏琴诗》:\寄语调弦者,客子心易惊。离泣已将坠,无劳别鹤声。\繁钦《愁思赋》:\鸣鹤之哀音,知我行之多违。怅俯仰而自怜,志荒咽而摧威。聊弦歌以励志,逸奉职于闺闱。\
三、神仙传说中鹤能翩翩于仙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关于鹤的出生也有种种神话传说,例如影生、声交而孕、胎生等,加上古代人相信鹤的形象于是被神化了。
因此,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鹤多被喻为\仙禽\,或是直接比喻为神仙。在神仙的传说中,仙人驾驭的多是鹤。如《列仙传》中载有王子乔乘鹤的故事。《述异传》中的仙人是\驾鹤之宾\,能够\跨鹤腾云\,鹤于是成为\仙人的骐骥\,常常往来于仙凡之间。鹤与神仙既然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所以诗文中\驾鹤\的意象,也往往有\神仙\的寓意。例如南北朝诗歌中何召《游仙诗》、鲁范《神仙篇》、释慧净《英才言聚赋得升天行诗》等。除了\驾鹤\外,还有\控鹤\、\御鹤\、\驭鹤\、\拂鹤\及\乘鹤\等语汇,并且在诗文中配上\琼台\、\桂寝\、\
金坛\、\瀛洲\等与神仙或仙境有关的词语,更突出了鹤所具有的神仙意象。还有传说修道的人可以化成鹤,或是仙鹤可以化成人的故事。葛洪的《光朴子·释滞》:\君子为鹤,小人成沙。\《神仙传》中又载苏仙公成仙化鹤的故事。其中陶潜《搜神后记》记载丁令威的成仙经过最为详尽:\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绯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还夺薛用弱《集异记》记述徐佐卿化成鹤时,被箭所伤;吴淑《江淮异人录》载孙绍元死后变鹤的故事;王世贞《列仙全传》记赵惠守修道成仙,化为仙鹤而去。至于仙鹤化成人的故事,范晔《后汉书·郑弘传》中记:射的山有白鹤替仙人取箭,但遗箭被樵夫弘拾得,后来白鹤化成人向弘讨还遗箭。《古琴疏》载:恒山有双白鹤,化成神女在台上载歌载舞,今遍山俱响。刘敬叔《异苑》记载:晋情帝永嘉中,徐被一个由白鹤化成的女子迷惑的事。刘义庆《幽冥录》也记晋元帝元兴时,苏琼由白鹤化人迷惑一少年的经过。虽然这些能化成人的鹤不尽是神仙,但超越常人而类于神仙的意象则仍然可寻。可见,鹤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往往有着强烈的神仙意象。
四、君子由于鹤的形态是长颈、竦身、顶赤、身白,给予人一种清高的感觉,所以鹤很早就被人认为是有德行的禽鸟。
《诗经·小雅》就有《鹤鸣》诗:\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爱有树檀,其下维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正是以鹤寓喻君子。《周易·系辞上》也以鹤比作君子:\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于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也。枢机之发,荣辱之主。言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鹤在树萌中鸣叫,小鹤也会随声呼和,喻指有道德学问的君子,虽深居简出,他的嘉言善行,也会传至千里之外,受人赞扬。因此,\鹤鸣\一词也经常在诗文中出现。如汉《虞?碑》:\惟此君子,除汉之英,德为龙光,声化鹤鸣。\汉以后,诗文中常以\鸣鹤\或\鹤鸣\喻君子,如陆云《鸣鹤诗序》:\鸣鹤,美君子也。\此外,又有所谓\鹤鸣之士\,指那些修奂践言为当世所赞颂的人,《后汉书·杨赐传》载:\唯陛下慎经典之诫,图变复之道,斥远佞巧之臣,速征鹤鸣之士。\葛洪的《抱朴子》中更有君子化成鹤的故事:\君子为猿鹤。\庚信《哀江南赋》中\君子化成猿鹤\之名,就是用的这一典故。唐代天子求贤的诏书,也因以鹤与君子的联想,而称为\鹤书\或\鹤板\。此外,唐诗中更有\鹤貌\、\鹤体\来形容君子的高洁,如唐壶。吴中高士虽求死,不那稽山有谢敖。\古谚云:\鹤非染而自白,鸦非染而自黑。\就是说人的正派与否,是由本身决定的,元代郑德辉《王粲登楼》四说:\你可晓得那鹤非染而自白,鸦非染而自黑。既读孔孟之书,心达周公之礼。\这里,鹤
也比喻为正君子。
五、大志鹤能够在广袤的空间飞翔,中国古代神仙故事中的鹤便可以在超越俗世的时间和空间往来,《相鹤经》说鹤\飞则一举千里\,这种特殊的飞翔能力,往往用来比喻有大志。
在表达手法上,除了写鹤飞行的状态外,还多与小鸟作对比。例如阮籍《咏怀》其二十四:\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反之,鹤因受伤或羽翼未成等理由不能高飞就显得\沮丧\。《世说新语·言语第二》载:\支(道林)公好鹤住剡东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公惜之,乃锻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其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总之,鹤飞则一举千里,便成为一个有远大志向的象征,再加上那些描鹤不与小鸟游,又不愿被畜养赏玩的诗文,更突出了鹤这一象征。
六、隐逸鹤喜欢栖息在涤尽繁器的郊野,如深谷、小渚等,所以有隐逸的象征。 司空曙《选僧无言归山诗》:\袈裟出尘外,山每项几盘缘。人到白云树,鹤沈青草田。龛泉朝清?,松籁夜和禅。自昔闻多学,逍遥注一篇。\宋代隐士林逋\梅妻鹤子\的故事,最为人所知:\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舟,游西湖诸寺。左右有客至?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必棹小舟而恨,盖尝以鹤飞为验也。\在这段文字中,我们感受到安舒和逸的气韵,自始鹤就与逸士不可分隔,由隐士自会想起鹤来。
七、报恩中国文学里常有对鹤知恩图报的描述。
最早记载鹤报恩的,要算是西汉焦延寿《易林》中的\白鹤衔珠。\其后唐徐坚《初学记》卷十六引《韩子》说:\师旷鼓琴,有玄鹤衔珠于中庭舞。\可见中国文学里很早便把鹤与珠连在一起。东晋以后也有记载鹤以来得及报恩的诗文,晋干宝《搜神记》郑二十载:\哙参,养母至孝。曾有玄鹤,为戒人所射,穷而归参。参收养,疗治其疮。疮愈放之。后鹤夜到门外,参执烛视之,见鹤雌雄双至,各以明珠以报参焉。\南朝梁兴嗣的《白鹤羽扇赋》开首即说:\衔明珠以报德\。
有时鹤会以其他方式报恩,如西汉路乔如《鹤舞》:\……赖君王之广爱,虽禽鸟兮报恩。方腾骧而鸣舞,凭朱槛而为欢。\文中说鹤知道自己备受宠爱,于是很高兴地在庞里鸣叫起舞。《格致镜原》记述李卫公因救仙鹤而得相位。甚至有以死相报的故鸣不食;卢勉饲之,乃就食甚驯。一创死,一哀鸣不食品店;卢勉饲之,乃就食。一旦,鸣绕卢侧。卢曰:'尔欲去也,有天可飞,有林可栖,不尔羁也'。鹤振翮云际,数四回翔,乃去。卢老病无子。后三年,归卧黄溥溪上,晚秋萧索,?杖林间,忽一鹤盘空,声鸣凄断。卢爷祝曰:\若非我陈州旧侣耶?果尔,即当下。'鹤竟投入怀中,以牵衣,旋舞不释。卢抚之,泣曰:'我老无嗣,形影相吊,幸尔留此,当如孤山?老,共此残年。'遂引之归。卢殁,鹤亦不食死。\灵鹤报恩的故事在
中国文学里是屡见不鲜的。
八、长寿鹤被认为是可存活千年的动物。
古人常以生命短暂的蜉蝣,与长寿的鹤作对比。《淮南子·说林训》载:\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暮死而尽其乐。\由于龟是长寿的象征,所以古文中鹤时常与龟并称。如汉桓谭《新论·辩惑》中说:\龟称三千岁,鹤称千岁\,\谁当久与龟鹤同居,而知其岁耳\,皆指龟鹤是长寿之物。
以\鹤老\喻长寿,在唐诗常常见到。唐柳公绰《赠毛侧翁》诗:\桃源千里远,花洞四时春。中有含真客,长为不死人。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莫遗同篱槿,朝荣暮化尘。\又如司马退之《洗心》诗:\山瘦松亦劲,鹤老飞更轻。逍遥此中客,翠发皆长生。\
鹤被视为仙禽,且又象征着长寿,所以常见于颂寿之辞,如\松鹤长寿\、\松鹤遐龄\、\鹤寿松龄\、\龟鹤延年\等。
白鹤的羽毛,常用以比喻人类的白发,所以鹤除了有长寿的意象外,也象征年老。\鹤发鸡皮\是形容年老、发白皮皱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