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根、根茎类中药

何首乌)

少数为须根系,多数细长的须根集生于根茎上(威灵仙、龙胆)。

单子叶植物的根一般为须根系,有的须根先端膨大成纺锤形块根(郁金、麦冬)

②根的表面常有纵皱纹或横纹,有的可见皮孔; 双子叶植物的根表面常为栓皮,较粗糙;

单子叶植物的根表面常无栓皮而为表皮,有的仅具较薄的栓化组织。

有的根顶端带有根茎或茎基,根茎俗称“芦头”,上有茎痕,俗称“芦碗”(如人参等)。

③根的横断面,首先应注意区分双子叶植物根和单子叶植物根。

双子叶植物根有一圈形成层的环纹,环内的木部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央无髓部,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的射线纹理,木部尤为明鲜,外表常有栓皮。

单子叶植物根有一圈内皮层的环纹;中柱一般较皮部为小,中央有髓部,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纹理,外表无木栓层,有的具较薄的栓化组织。

注意根的断面组织有无分泌组织散布,如当归、白芷有黄棕色油点。 少数双子叶植物根有异常构造(何首乌的云锦纹,商陆的罗盘纹)。

2.显微鉴别

双子叶植物根

一般均具次生构造。

①最外层大多为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及栓内层组成。

②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由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或初生木质部组成。

③双子叶植物根一般无髓;少数次生构造不发达的根初生木质部未分化到中心,中央为薄壁组织区域,形成明显的髓部(川乌、龙胆) 双子叶植物根常见的异常构造有:

(1) 多环性同心环状排列的维管束 (牛膝、川牛膝、商陆) (2) 韧皮部维管束 (何首乌)

(3) 内涵韧皮部 又称木间韧皮部 (华山参) (4) 木间木栓 (黄芩、秦艽) 单子叶植物根 一般均具初生构造。

①最外层通常为一列表皮细胞,无木栓层,有的细胞分化为根毛,细胞外壁一般无角质层; ②皮层较宽,占根的大部分,内皮层及凯氏点通常明显。

③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无形成层。 ③髓部通常明显。

显微鉴定时注意根中是否有分泌组织、草酸钙结晶或碳酸钙结晶; 如桔梗、党参等有乳管; 人参、三七等有树脂道; 当归、木香等有油室。

人参有簇晶,甘草有方晶,牛膝有砂晶,麦冬有针晶。 有的根含有多量淀粉粒,如葛根;

有的根含有菊糖,不含淀粉粒,如桔梗等; 个别中药既含淀粉粒又含菊糖,如党参。

厚壁组织的有无也应注意,通常根类中药可以见到韧皮纤维或木纤维、石细胞。

二、 根茎类中药 1. 性状鉴别

根茎类是一类变态茎,为地下茎的总称,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

①根茎表面有节和节间,单子叶植物尤为明显;节上常有退化的鳞片状或膜质状小叶、叶柄基部残余物或叶痕;有时可见幼芽或芽痕;根茎上面或顶端常残存茎基或茎痕,侧面和下面有细长的不定根或根痕。 ②药材中以根状茎多见,其形状不一,有圆柱形、纺锤形、扁球形或不规则团块状等。 鳞茎的地下茎呈扁平皿状,节间极短,称鳞茎盘,上面有肉质肥厚的鳞叶(百合、川贝母) 蕨类植物的根茎常有鳞片或密生棕黄色鳞毛。

③双子叶植物根茎外表常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木部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中央有明显的髓部。单子叶植物根茎外表无木栓层或仅具较薄的栓化组织,通常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 束小点散布,无髓部。

注意根茎断面组织中有无分泌组织散布(如油点等)及少数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异常构造(大黄的“星点”)

2.显微鉴别

双子叶植物根茎 一般均具次生构造。

①外表常有木栓层,少数为表皮。 ②内皮层多不明显。中柱外方部位有的具厚壁组织,如纤维和石细胞群,常排成不连续的环。 ③维管束大多为无限外韧型,少数为双韧型,多呈环状排列,束间被射线分隔。 ④中央有髓部。

双子叶植物根茎常见的异常构造

(1) 髓维管束 是指位于根茎髓部的维管束,如大黄根茎髓部有“星点”。 (2) 内生韧皮部 (3) 木间木栓

单子叶植物根茎 均为初生构造。

①外表通常为一列表皮细胞,少数根茎皮层外部细胞木栓化,形成“后生皮层”(起保护作用,如藜芦)。②皮层宽广,常有叶迹维管束散在;

③内皮层大多明显。

④中柱中有多数维管束散在,维管束大多为有限外韧型,也有周木型。 ⑤无髓部。

蕨类植物根茎 均为初生构造。

①外表通常为一列表皮,表皮下面有下皮层,为数列厚壁细胞。

②一般具网状中柱,网状中柱的一个维管束分体中柱。分体中柱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是鉴定品种的重要依据。

显微鉴别时注意有无分泌组织存在,如川芎、苍术等有油室;石菖蒲、干姜等有油细胞。 单子叶植物根茎中常有黏液细胞,其中常含草酸钙针晶或针晶束,如半夏、白及等。

厚壁组织也常是重要的鉴别特征之一,如苍术的木栓层中有石细胞带,黄连(味连)的皮层及中柱外方部位均有石细胞。

多数根茎类中药含有淀粉粒,菊科或桔梗科中药含有菊糖而无淀粉粒,如苍术等。

狗脊

[来源]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根茎。 [产地]主产:福建、四川 [鉴别]

(性状鉴别):药材

①不规则长块状,表面深棕色,被光亮的金黄色绒毛 ②上面有数个棕红色叶柄残基,下面残存黑色细根 ③质地坚硬,味淡微涩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

①表皮细胞1列,外被金黄色腺毛 ②后壁细胞10-20列,内含淀粉粒 ③双韧管状中柱,木质部由管胞组成

④皮层及随部宽,均为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及棕色物质。 (理化鉴别):

在紫外光灯(254nm)下,断面淡黄色荧光,木质部环黄色荧光。 [成分]根茎含:绵马酚

绵马贯众

[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产地]主产:东三省。 [鉴别]

(性状鉴别):药材

①长倒卵形,稍弯曲,外表黄棕色-黑褐色

②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条状披针形鳞片,有弯曲的须根 ③叶柄残基断面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 ④气特殊,味涩-苦-辛 (显微鉴别):叶柄基部横切面 ①表皮细胞1列,外壁稍厚

②周韧维管束(分体中柱)5-13个,环列,木质部由多角形的管胞组成 ③薄壁组织排列稀疏,有特殊的细胞间隙腺毛 ④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及棕色物质 (理化鉴别):

叶柄残基或根茎横切片,滴加1%香草醛溶液及盐酸,镜检,间隙腺毛—红色。(挥发油) [成分]

①主含 间苯三酚衍生物 绵马精(易分解)、黄绵马素、白绵马素。 ②挥发油 ③鞣质 ④树脂

间苯三酚类化合物为抗肿瘤及驱虫有效成分,以绵马精驱虫力最强 大黄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根及根茎 [产地] 掌叶大黄 甘肃、青海、西藏、四川 唐古特大黄 青海、甘肃、西藏、四川 药用大黄 四川、云贵 [采收加工] 忌铁器 [鉴别]

(性状鉴别):药材

①类圆形、除外皮后外表黄棕色-红棕色 ②断面红棕色、颗粒性

③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明显 ④气清香、味苦涩、嚼之粘牙,唾液染成黄色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

①髓部宽广、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异常维管束的形成层成环,外侧为木质部、内侧为韧皮部,韧皮部中有大型粘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 ②射线呈星状射出 粉末

① 草酸钙簇晶多而大

掌叶大黄 :棱角短钝 唐古特大黄:棱角长宽而尖 药用大黄:棱角短尖 ②导管为大型网状 ③淀粉粒甚多 (理化鉴别):

①粉末升华物为黄色针状、片状或羽毛形结晶,加碱试液显红色(蒽醌) ②TLC: 大黄对照药材、大黄酸对照品作对照,显5个橙黄色的荧光主斑点 [检查]

土大黄苷,甲醇提取,在紫外灯下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 [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规定,用HPLC法测定,本品以干燥品计算,含大黄素、大黄酚的总量不得少于0.50% [成分]

①蒽醌类衍生物,游离蒽醌: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结合蒽醌及双蒽酮苷(番泻苷A-F), ②鞣质

③挥发油、有机酸、脂肪酸、甾醇等

游离蒽醌,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为大黄的抗菌成分;结合蒽醌及番泻苷A-F,为大黄的泻下成分。 [附注]

伪品: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

均无“星点”,含土大黄苷,断面在紫外灯下显蓝紫色荧光。

虎杖

[来源]为蓼科植物虎杖/根及根茎 [成分]

① 蒽醌类衍生物,以游离蒽醌: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为主;结合蒽醌含量低。 ②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为抗真菌、镇咳、降血脂的成分 ③鞣质及酚性化合物

④多种多聚糖及黄酮类化合物

何首乌

[来源]为蓼科植物何首乌/块根 [产地]主产:河南、湖北、两广 [鉴别]

(性状鉴别):药材

①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 ②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

③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皮部有4-11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花纹” ④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