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题含答案

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答:(1)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主要表现在:1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暴露于事物外部,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深藏于事物内部,是不能直接感知的,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2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多种多样的; 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3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 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相对平静的。 (2)本质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这样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是现象存在的根据。 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含义: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作用:1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2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4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答:(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有两个因素: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

(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受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重要影响。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反之,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

简述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不同点。

答: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竞争的目的不同。垄断时期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竞争的手段有了新的变化。不但以前的各种竞争手段在继续使用,而且由于垄断的存在,各种凭借垄断地位采取的新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 (3)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由于垄断组织的实力及其所采用的手段与自由竞争阶段的企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竞争的激烈和持久及其造成的破坏,也大大超过了自由竞争阶段。

(4)竞争的范围不同。垄断阶段的竞争不仅存在于国内,而且扩展到了国外,除了经济领域的竞争外,还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 简述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答 :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社会集体中才能实现,要以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为支撑。另一方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又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出更加璀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力的失去社会全面发展。

试述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答:(1)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的统一。内容和形式是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两个不同的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同时,内容与形式又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都有一定的内容。内容和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某一种联系中是形式的东西,在另一种联系中可能成为内容,反过来也是一样。

(2)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1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 内容发生了

变化,形式或迟或早总要发生相应的变化。2形式对内容有巨大的反作用。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形式不适合于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3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形式和内容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不断循环的矛盾运动。

(3)内容与形式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是错综复杂的。1内容决定形式是归根到底意义 上的决定,而不是僵化的决定。在一定条件下,同一内容覃以采取多种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2在一定条件下,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旧内容也可以以新形式的面貌出现。

(4)掌握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所以我们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创造新形式或利用旧形式。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首先要重视内容,反对忽略内容的形式主义; 但也不能忽视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反对抹煞形式的形式虚无主义。 试述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答: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具有了周期性。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下一次危机的开始,期间所经历的时间便是一个再生产的周期。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来说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1)危机阶段是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商品销售困难甚至被销毁,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生产下降,工人大批失业,货币信用制度被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瘫痪和混乱,生产力遭遇到严重破坏。

(2)萧条阶段的特点是,生产力不再下降,企业停止倒闭,失业人数不再增加,但商品销售仍困难,信贷关系呆滞。

(3)复苏阶段的特点是,市场销售扩大,生产逐渐回升,企业利润增加,变业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