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前期准备·明确原理——知原理 抓住关键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外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平方的正比关系。 【实验原理】
1.改变功的大小: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臵,用1条、2条、3条、?规格同样的橡皮筋将小车拉到同一位臵由静止释放,橡皮筋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依次为W、2W、3W、?
2.确定速度的大小:小车获得的速度v可以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测出。
3.寻找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以橡皮筋拉力所做的功W为纵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v为横坐标,作出W-v或W-v2图象。分析图象,得出橡皮筋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的定量关系。
【实验器材】
小车(前面带小钩)、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臵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若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则不用学生电源)、若干条等长的橡皮筋、毫米刻度尺。
再现实验·重视过程——看过程 注重数据 【实验步骤】
1.按原理图将仪器安装好。
2.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下面垫一块木板,反复移
动木板的位臵,直至小车上不挂橡皮筋时,轻推小车,纸带打出的点间距均匀,即小车能匀速运动为止。
3.先用1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将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
4.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2,将数据记入表格。
5.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
【数据处理】 1.求小车速度
实验获得如图所示纸带,利用纸带上点迹均匀的一段测出两点间的距离,如x
纸带上A、C两点间的距离x,则v=(其中T为打点周期)。
2T
2.计算W、2W、3W、?时对应v、v2的数值,填入下面表格。
Wvn v v2 W W 2W 3W 4W 5 3.作图象
在坐标纸上分别作出 W-v 和 W-v2 图线,从中找出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误差分析】
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误差。 【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
阻力平衡。方法:使小车连着纸带并接通电源,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长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
2.选点测速:测小车的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时的部分。
3.橡皮筋的选择: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4.先后顺序: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并且要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5.小车的选择:小车质量应适当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
剖析考点·瞄准热点——析考点 强化认识
考点一 对实验原理的考查 [典题1] 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装臵如图甲所示):
(1)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__。(填选项前字母) A.平衡摩擦力时必须将钩码通过细线挂在小车上 B.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大于小车质量 C.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
(2)图乙是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选取O、A、B、C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 50 Hz,则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________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 (1)平衡摩擦力是让小车重力的下滑分力与摩擦力平衡,故不能挂钩码平衡摩擦力,A错误;本实验中,近似认为小车所受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因此应使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B错误;实验时,为充分利用纸带,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