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题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解答】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父位,“禹传子”“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禅让制遭到完全破坏。 答案:C。

2.【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距今约4000年,用2070加上今年的公元年份再减1等于约4000年。 答案:C。

3.【解答】材料中“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意思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起一些诸侯国,让它们作为周王室的屏障,以维护周王室的统治。被分封的诸侯国在封地内有相对独立的权利,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答案:C。

4.【解答】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末年的公元前260年;盘庚迁殷发生在商朝;牧野大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掉商朝,建立西周;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后期。 答案:C。

5.【解答】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说法正确。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等,不是用于战争。

③司母戊鼎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不是四羊方尊。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说法正确。 答案:D。

6.【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故答案选A。 7.【解答】右图文物是甲骨文,它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左图文物是司母戊鼎,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所以通过图中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商朝的历史。 答案:B。

8.【解答】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到战国时,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故ABC符合这一时期的特征;随着诸侯争霸,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少。 答案:D。

9.【解答】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与原有的秦、楚、燕、齐,并称战国七雄。晋国曾称霸春秋时期。 答案:C。

10.【解答】由材料图中的“秦、赵、燕、韩、魏、齐和楚”可知:材料中的地图是战国形势示意图。因此说题干材料中的历史地图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历史现象。战国初期,诸侯国之间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答案:B。

11.【解答】题干中关键信息“商鞅变法中,把乡、邑、聚合变成县”。这一材料是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的反映。 答案:B。

12.【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这是对老子思想的运用,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答案:C。

13.【解答】题干中“提倡法治、主张改革”是法家思想,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答案:D。

14.【解答】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 答案:B。

15.【解答】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A是孔子的主张;B是孙武的主张;C是老子的主张。 答案:D。

16.【解答】题干关键信息是“武王既胜殷,邦诸侯”,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 答案:A。

17.【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春秋时期出现的铁农具和牛耕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选项ABC符合春秋时期时代特点;而选项D不是春秋时期时代的特点,外戚宦官的轮流专权是东汉时期的特征。 答案:D。

18.【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商君治秦,法令至行”,由此判断这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内容之一是奖励耕战,即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因此只有选项②④符合题意。 答案:D。

19.【解答】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在此以前,由于学在官府,平民子弟无权进入官府的学校学习,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才使平民子弟有机会上学。题干中“有教无类”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

的”的思想。 答案:C。

20.【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 答案:A。

21.【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甲骨文是商朝;②隶书是秦朝后期;③小篆是秦朝初年,统一文字; ④楷书是晋朝;因此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 答案:A。

22.【解答】依据题干“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灭亡的根源是暴政,而孟子的这一思想是“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思想,故A项错误。 加强中央集权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故B项错误。 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 答案:C。

23.【解答】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 答案:D。

24.【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礼仪规则”“遵守礼仪规则”,联系所学可知,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重视“礼”和道德教化的作用。 答案:B。

25.【解答】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相传在这次战役中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和施“连环计”。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BC都是后人撰写的,不是第一手资料。 答案:D。

二.综合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8分,共25分)

26.【解答】(1)根据材料一“牧野之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役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交战双方是商朝的军队与周武王的军队;这一战役的结果是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西周。 (2)根据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

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稳定周初形势,巩固疆土;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周天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是统治阶级;诸侯需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故答案为:

(1)公元前1046年;商军与周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西周。

(2)分封制;稳定周初形势,巩固疆土;加强了西周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3)周天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需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27.【解答】(1)根据材料一图片中“立木为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人是商鞅;他生活在战国时期;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商鞅变法是在秦国进行的;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此商鞅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改革创新的精神。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承认土地私有制,奖励耕战等;如果我是奴隶主旧贵族,我会对“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最为不满。 (4)根据结合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商鞅;战国时期;秦国;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创新精神。

(3)建立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承认土地私有制、奖励耕战;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4)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