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是全球史潮流的一部奠基之作。斯塔夫里阿诺斯通过描述各大洲的文明发展历程,将世界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和考察,并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一种全球史观,给后人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观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一本好的史书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简单介绍,还是要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历史和现实联系在一起,产生对人类社会的一种思考,而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的《全球通史》便是这样一部优秀著作。《全球通史》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代表作,也被誉为影响世界历史的10本书之一,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经典著作,本书概括全面,涉及领域广,除了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宗教、教育等各个方面,还容纳吸取了20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的新成就,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汤因比曾评价此书:“尽管它结束于1500年,但却给他以强烈的现实感,它是一种思想武器,可以用来医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深的精神危机,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性的未来”。[1,2]所以,对于许多读者来说,阅读《全球通史》不仅仅是在阅读历史,还是在了解现实;不仅仅是在与过去沟通,还是在与现实对话,当我们阅读了《全球通史》之后,会对当今世界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会对现实世界的走向有一个自己的判断。 《全球通史》共分八个部分,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和世界文明发展对后世文明的影响,即现代社会的影响。而斯塔夫里阿诺斯着眼全球,重点阐述那些对历史影响深远和促进历史发展的事件,这种全方位的思想被看成是西方学术界从西方中心论向全球史观的转变,体现了一种“全球史观”。因此,斯塔夫里阿诺斯这部代表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流传至今,其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影响深远,被称为“经典中的经典”。
这本书从时间上共分为1500年前的历史和1500年后的历史。 上册第一编从1500年前的世界人类开始写起,主要叙述了人类食物采集者和生产者了解人类最初的生活活动;第二编记录了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公元前3500~1000年),生动地记录了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各领域的类型到古代文明的结束;第三编叙述了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公元前1000 ~公元500年),写到最初欧亚文化高度发达的核心地区,其中代表的有希腊、罗马、中国和印度,具体阐述了这几个国家的文化兴起发展和古典文明的结束;第四编描述了欧亚大陆的中世纪文明(500~1500年),主要阐述了伊斯兰教的兴起,传统的拜占庭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对世界的影响,西方这段时期从革命中推动文明的进步,这些组合起来代表了欧亚大陆文化高度发达的核心区,其对这世界历史的影响非常深远;第五编阐述了1500年以前的非欧亚大陆世界的格局情况,也是欧洲扩张前夕的世界,简要介绍了各个大洲的历史发展差距逐渐慢慢开始拉大。到此也是本书的上册,让我们生动的了解了人类1500年来的发展始末,让我们认识历史有一个全新的观点。
下册介绍的是1500年以后的世界。第一编介绍了1500年以前孤立地区的世界,从地区到世界间开始接触与联系,主要讲述西欧扩张的根源,文化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对财富梦的渴望促使其对外扩张的勇气,描述了同时期的穆斯林世界、儒家思想世界和非洲这时期的经济文化思想等概括介绍;第二编阐述了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主要介绍了西欧的扩张,西欧各个国家阶级的状况,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还叙述了伊比利亚阶级(1500~1763年)在荷兰、法国、英国对外扩张的情况;在亚洲,主要讲述了俄国在亚洲的扩张,这一时期西欧各国扩张对世界历史的意义和影响,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前行;第三编阐述了工业革命环境下的西方占据优势地位时期的世界(1763~1914年),介绍了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的变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也总结了这一时期对世界历史的意义,具体讲述了俄国、
中国、印度国内的变化和这一时期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特别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向富国强兵的道路,英国在世界各地建立自治区,非洲、南北美洲这时期人们生活的悲惨命运,注定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第四编也是最后一编,阐述了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和成功的世界以及世界格局的风云莫测的变化,这段时期,人类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到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大同盟到冷战和各个帝国走向终结,世界格局走向两极分化,直至两极分化的结束。
斯塔夫里阿诺斯用全球史的观点和方法将世界看成一个整体,不同于西方传统研究单一地区的方式,他侧重于考察整个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他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一个是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另一个是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然而,这样一种划分方法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是不习惯的,因为中国读者已经形成了传统的“古代―中古―近代”的“三分法”的思维定式,但是这种划分方法却可以让中国读者改变原来对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在时间上的一个间隔,从而更好地让中国历史融入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中。 读完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仿佛在历史长河中游历了一番,1500年以前,世界范围分别以东方文学、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为三大格局;1500年以后,西方文明一枝独秀世界史就成为西欧白人的发家史,通过几百年的耕耘,把全世界链接成一个整体,西方文明成为现代文明的集大成者,其科学、商业、工业、政治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但如今,伊斯兰文明已经是多事之秋,东方文明也辉煌不在,要知道早在中世纪中国的东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都颇为辉煌,但强势的文化和大统一的帝国文明将其束缚,反而在古典文明完全被摧毁和分裂的欧洲,孕育出以商人和市民为重要力量的新型文明。同时,也说明历史的多元化和开放的一样。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致读者”中有这样的表述:“每个时代都书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书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临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节奏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所以我们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从这里可以看出《全球通史》的一个时代性。当然,同其他学术作品一样,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也不可能完美无缺,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也应该带着一种批判精神。例如,他对西方中心论的质疑就与他在书中关于西方是动力之源的观点产生了矛盾,使读者对他的论点产生了怀疑,当然这些问题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在爱学习别人的优秀作品时要具有批判精神,这样才能够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每个主要部分的结尾都会提出一个问题:“历史对我们今天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当代人去思考总结,并对后世具有一定的启示,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不只是后人在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让后人明白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联系的,我们要通过对前世经验的总结来对后世产生影响。然而,《全球通史》正在告诉我们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