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问题导入→地理小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列举实际生活案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分析热力环流,培养大家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法、图示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指导:
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视频)《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把司马懿困在“上方谷”中,用火攻之,眼看火烧到紧要关头,天突降大雨,救了司马懿的命。诸葛亮叹到:“天不助我,助尔曹。”那么这场雨真的是天意吗?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热力环流。 【板书】热力环流
请大家阅读课本P29内容,找出热力环流的概念。(学生阅读回答) (播放热力环流的实验视频)(告诉学生实验所需及步骤如下:
材料: 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cm左右,宽30cm左右,高40cm左右)、胶合板、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实验步骤:
1
(1) 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 (2) 用平整的胶合板将玻璃缸上部的开口盖严; (3) 在胶合板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 (4) 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仔细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大家清楚地看到烟雾在缸内形成一个环流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热力环流,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环流?我们先来回顾一些常用的概念。 【提问巩固】什么是气压?
气压是单位面积上空气柱所产生的压力,以百帕为单位。
对于同一个地点而言,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空气密度越小,气压越低。 在同一水平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高,称为高压;空气密度越小,气压值越低,称为低压。
【创设情境】在水平方向上,我们假设地表性质均一,且受热均匀,近地面ABC三地空气密度都相等,同一水平面气压都相等,这时,空气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 【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是不均匀的,低纬受热多,高纬受热少,地表冷热不均,大气会怎样运动呢?
【总结归纳】下面我们归纳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提醒学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由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引起的。) 【承转提问】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也是自然界极其常见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海陆风。 【合作探究】海陆之间的热力环流—海陆风
白天,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夜间,陆地降温快,海上降温慢。海陆风就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完成如下任务。(1,2,3组分析图a白天,4,5,6组分析图b夜间)
(1)标出陆地和海洋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及气压的高低。
(2)画出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想想一天之内,海岸边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
(3)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
【实际应用】学生思考、讨论,上台展示昼夜海陆风示意图,回答问题(3)。
2
【歌曲欣赏】《军港之夜》,从热力环流的角度,找出歌词中欠妥的地方。 【问题回归】分析课前导入提出的问题:《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把司马懿困在“上方谷”中,用火攻之,眼看火烧到紧要关头,天突降大雨,那么这场雨是 “天意”吗?(学生讨论回答) 【课堂练习】略 【课堂总结】略
【课后思考,继续探究】课后作业: 1、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并写出形成过程 2、画出海陆风
3、课下趣味探究:山谷风
相传在莫须有山,山谷里住着一个卖臭豆腐的老汉,山腰上住着一个烧炭的老翁,有一天卖臭豆腐的老汉到县衙控告烧炭老翁烧炭的烟气熏得他晚上睡不着觉;烧炭老翁到县衙后同样控告老汉臭豆腐的气味熏得他白天吃不下饭。 县太爷不思其解感到很茫然,你知道为什么吗? 【板书设计】
热力环流
一、概念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太阳辐射 地区间冷热差异 空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三、应用:海陆风
热力环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