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生产工艺设计

第一章 尿素生产概述

1.1尿素生产的原理

尿素的合成原料是氨和二氧化碳,这两种原料均来自合成氨装置。尿素合成的条件为:188℃,15.6,进料氨与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比是3.6,水与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比是0.67[2]。

一般认为在合成塔尿素的反应分以下两部进行 第一步,氨基甲酸铵的生成。反应式为:

2NH3(l)?CO2(g)?NH4COONH2(l)?Q1

第二步,氨基甲酸铵脱水。反应式为:

NH4COONH2(l)?CO(NH2)2(l)?H2O(l)?Q2

1.2尿素生产的方法

由于这两个反应都是可逆反应,因此氨与二氧化碳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尿素。在工业生产条件下,二氧化碳转化率仅在5070%之间[3]。为了分离和回收未反应的氨和二氧化碳,可将合成熔融物加热分解,使气体逸出。但要将逸出的氨与二氧化碳全部或部分返回合成塔重新合成尿素,这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流程。有循环法,半循环法和全循环法。

全循环法又可以分为热气全循环法、矿物油全循环法、气体分离全循环法、水溶液全循环法及汽提全循环法。

气提全循环法又可以分为二氧化碳汽提法、氨汽提法和双汽提法。

1 / 25

第二章 斯那姆氨汽提工艺

2.1工艺基本原理

汽提是使尿液中的甲铵按下述反应分解为NH3和CO2的过程:

NH4COONH2(l)?2NH3(g)?CO2(g)?Q

这是一个可逆体积增大的反应[4]。我们只要能够供给热量,降低压力或降低气相中NH3和

CO2某一组分的分压都可使反应向右方进行,以达到分解甲铵的目的。汽提法是在保持压

力与合成塔相同的条件下,在给热量的同时采用降低气相中NH3和CO2某一组分的过程。当温度为T℃时,纯态甲铵的离解压力与各组分(NH3和CO2)的分压的关系按以上化学方程式可作如下表示:设总压力为则从反应式中可以看到氨分压为2/3二氧化碳分压为1/3如反应式在温度为t℃时的平衡常数为,则:

Kt?(2/3Ps)2(1/3Ps)?4/27Ps3

假如氨和二氧化碳之比不是按2:1状态存在,在温度仍为t℃时,它的总压力为P,其各组分的分压为:NH3的分压

PNH3?总压?氨的分子数=P?XNH3

CO2的分压

2PCO2?总压?二氧化碳的分子数P?XNH3

XNH3和XCO2分别为气体中氨,二氧化碳的分子分数这样反应式在温度为t℃时平衡常

数应为:

2Kt?(P?XNH3)2?(P?XCO2)?P3?XNH?XCO2 3温度相同,平衡常数应相等,所以当温度为t℃

34/27Ps3?P3?XNH?XCO2 3?P?30.53X3NH3?XCO2Ps

23但纯甲胺在某一固定温度下离解力为不变的常数C,所以

2 / 25

P?30.53X2NH3?XCO2

从此式可以看出,当趋近于1时,则XNH3必趋近于0,就趋近于0,则XCO2趋近于无限大,就是说当甲铵液用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气相中几乎全为二氧化碳时(XCO2=1)P趋于无限大,即甲铵的离解压力近于无限大,我们知道如果甲铵在某温度下的离解压力大与操作压力,甲铵就会得到分解,现分解压力为无限大,大于固定操作压力,所以液相中甲铵就进行分解,这就是二氧化碳气提法分解甲铵的理论基础[5]。

2.2工艺特点

(1)高NH3/CO2高转化率

合成塔入口物料中NH3/CO2为3.3-3.6,塔内操作温度186-189℃,操作压力约15.5,

CO2的单程转化率可达65-67%。

(2)热利用率高能耗低

a.采用钛材的降模式氨气提塔,操作温度高达205℃左右,气体效率高,从而减轻了下游工序的分解负荷,降低了共用物料的消耗。

b.中压分解气的冷凝热,用于真空预浓缩器蒸发尿液;低压分解气和解吸气在液氨预热器加热液氨;蒸汽冷凝液用于高压甲铵泵后加氨液加热。这些措施相当于节省蒸汽约400kg尿素。使蒸汽和冷却水的消耗降低。另外,工艺冷凝液经处理后,可直接作为锅炉给水使用,也相应减少了操作费用。

(3)操作弹性大年运转率高[6]

由于该装置的防腐性能好,可在40%的生产负荷下稳定运行,封塔时间可达4天也不需要排放,事故排除后即可快速开车,提高了装置的运转率。本装置的年运转天数可达340天左右。

(4)设备水平布置

尿素合成工段采用了高压喷射器作为抽吸循环甲铵液的动力,使得合成塔高压设备直接坐落于地面上,无需高层框架。使安装和维修费用降低。

(5)操作安全性强

3 / 2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