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消化道 B.血液 C.接触性 D.呼吸道 E.虫媒 14.关于结核菌素试验,正确的是
A.注射后15min观察局部反应 B.一般用1:100的浓度
C.红晕.硬结直径在10~20mm之间为“++” D.阳性反应表示有活动性结核病 E.阴性反应可排除结核病 15.降低麻疹发病率的关键措施是B
A.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 B.易感儿按时接种麻疹疫苗 C.患儿停留过的病室要彻底通风 D.易感儿接触患儿后注射免疫球蛋白 E.流行期间易感儿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16.确诊中毒性痢疾的依据是A
A.夏秋季急性起病,高热 B.粘液脓血便 C.腹泻、呕吐 D.血压下降
E.大便检查发现痢疾杆菌 17.结核性脑膜炎进入晚期的特征是A
A.昏迷、半昏迷或强直性惊厥频繁发作 B.脑膜刺激征 C.颅神经受损 D.腹壁反射消失 E.偏瘫或肢体瘫痪 18.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方法是D
A.及时发现患者 B.隔离患者 C.普种卡介苗
D.隔离治疗患者及普种卡介苗 E.对小儿进行预防性化疗
19.小儿时期的结核病,以哪型最多见A
A.原发性肺结核 B.结核隐性感染
C.支气管淋巴结核 D.粟粒型肺结核 E.结核性脑膜炎
20.一个2岁的小儿未接种卡介苗,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表示A
A.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 B.曾感染过结核 C.近3周内感染结核 D.对结核有抵抗力 E.不会再感染结核
21.结核菌素试验结果,以下哪项正确?C A.凡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可排除结核病 B.卡介苗接种成功,结素试验呈强阳性 C.粟粒性结核时,结素试验可呈阴性 D.结素试验阳性者可肯定有结核病
岁内阳性者(未种卡介苗)不提示结核活动的可能性。 22.诊断结脑最可靠的依据是:D
A.发热.盗汗.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B.结素试验强阳性
C.脑脊液细胞计数和生化检查呈典型结脑改变 D.脑脊液查到结核菌 E.胸部X线检查有原发性肺结核 23.二岁小儿结素试验强阳性说明该小儿:C
A.四周内接种卡介苗
B.一周内接触了开放性肺结核病人 C.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 D.过去患过结核病 E.出生时接种过卡介苗
24.卡介苗接种是防痨的一种有效措施。婴儿常用的方法是:D
A.肌肉注射 B.皮下注射 C.静脉注射 D.皮内注射 E.口服 25.小儿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胎盘传播 D.皮肤损伤处 E.以上都不是
24.肺结核原发综合征的最少见的症状是:
A.消瘦.盗汗 B.不规则热 C.食欲差.乏力 D.情绪改变 E.咯血 26.肺部原发结核若不进行治疗最大的威胁是:A
A.肺部病灶液化形成空洞 B.可在一年内发生肾结核 C.可在一年内发生结核性脑膜炎 D.可在一年内发生骨结核 E.以上都不是
27.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最常发生于:D
A.初感染后6个月内 B.感染后6个月至一年 C.感染后一年时 D.感染后二至三年 E.感染后立即发生
28.结脑患儿前驱期主要临床表现特点是:D
A.头痛 B.惊厥 C.食欲减退.呕吐 D.性格改变 E.便秘 三、简答题:
1.简述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措施。 答:(1)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 (2)合理安排饮食
(3)指导正确应用铁剂,观察疗效与副作用 (4)健康教育
2.如何安排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休息。
答:一般起病2周内英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血压降至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后,可下床活动或户外散步;1-2个月内活动量宜加限制,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尿内红细胞减少、血沉正常可上学,但需避免体育活动;Addis计数正常后恢复正常生活。
4.简述化脓性脑炎患儿体温升高的护理措施。
答:保持病室安静清洁、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3-4次。维持室温温度为18-20℃、湿度为50%-60%。高温患儿需卧床休息,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密切观察患儿热型,当体温超过℃时,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以降低脑的耗氧量,防止发生惊厥。退热出汗时应及时更换汗湿的衣裤,注意保暖,保持皮肤、床单、被套的干燥清洁,及时记录降温效果。鼓励患儿多饮水,保证机体液量的需求,必要时静脉补液,按照体温每升高1℃液体量应增加10ml计算,并记录液体出入量。
5.川崎病有哪些主要护理措施。 答:1.降低体温;
急性期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维持病室适当的问、湿度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护理措施;给予清淡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按医嘱用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2.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避免抓伤和擦伤衣被质地清洁柔软;
3.黏膜护理;4.监测病情,密切监测患儿有无心血管损害,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5.心理护理;6健康教育;
5.简述单纯性肾病的护理措施。
答:1.适当休息,一般不需要严格地限制活动,无高度水肿、低血容量及感染的患儿无须卧床休息,严重水肿和高血压时必须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病情复发。
,2.营养管理,给予易消化、优质蛋白、少量脂肪、足量碳水化合物及高维生素饮食; 3.预防感染,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合去,做好保护性隔离,进行空气消毒,减少探视人
数。
4.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