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江西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精品

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江西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由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农业厅等部门单位组成农业产业化调研组,从2019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分别对省内的8个设区市和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4个省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组与省内外农业产业化

第一线的政府和部门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走访了一批龙头企业、基地和农户,目的是摸清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为省委省政府制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现将调研情况和我们的政策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省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成效及发展特点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和农业产业化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创造性地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

各地把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扶持龙头企业成长壮大,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

一是企业数量、规模不断壮大、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全省国家级龙头企业由2019年的9家增加到14家、省级龙头企业由100家增加到259家,市级龙头企业也已超过800家.2019年,273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67.4亿元,企业平均销售收入为2.08亿元,与2019年相比,企业平均规模增加了0.78亿元,增长了60%.

二是带动能力明显增强.2019年,273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联系带动农户390万户,约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8%.

其中,以合同、订单形式直接带动农户196.3万户.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增加收入总数达到44.81亿元,同比增长12.6%,户均增长1150.58元,同比增长8.6%. 同时,龙头企业吸纳和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达12.3万人,同比增长30.6%.

三是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有了新突破.

省级龙头企业中,大多数建有专门的质检机构和质量管理制度,90%以上通过了ISO9000、ISO14000、HACCP、QS体系认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6个,获得省著名商标84个,省名牌产品54个;通过有机食品认证12个,绿色食品认证271个,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95个、省级585个. 如赣南脐橙、国鸿猪肉、阳光乳品、南安板鸭、汪氏蜜蜂、煌禽烤卤、军山湖牌清水大闸蟹已在省内外有了一定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扩大. 四是市场开拓能力进一步提高.

龙头企业通过在省内外异地投资建厂、建基地、设专卖店的形式来扩大生产,壮大实力.汪氏蜜蜂园从2019年起已在全国各地建立养蜂基地31个,已发展专卖店2400家,农业产品销售收入达4.5亿元,实现税利8000万元,成为我国蜂业 第一家.

2、主导产业及其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全省已形成了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

基本形成了粮油、生猪、水产、水禽、水果等五大省级主导产业,油茶、花卉、商品蔬菜、茶桑、中药材等五大区域性特色产业.其中,以鄱阳湖、赣抚平原、吉泰盆地粮食主产区和赣西粮食高产片为主的三区一片.

优质稻生产基地,总规模达到4500万亩,产量330亿斤;以环鄱阳湖为主的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养殖面积170万亩,产量达9万吨;以赣中优势片和浙赣线、京九线为主的一片两线优质生猪生产基地,出栏量达1000万头;以南桔北梨,东枣西桃为格局的赣南脐橙、南丰蜜桔、赣北早熟梨果业基地,规模达610万亩,产量160万吨.

农产品基地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仅在2019年,273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含14家国家级)直接建立基地数7315个,基地面积达945.4万亩.

同时,全省800多个市级龙头企业和众多的县级龙头企业也建立了大量的基地,可以说,全省农副产品绝大部分实现了基地化生产,形成了优势农产品块状或带状基地生产格局.

3.农业产业化经营外向度明显提高.

全省60余家获得出口自主经营权的省级龙头企业,2019年实现出口创汇2.8亿美元.德兴市百勤异VC纳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产品畅

销全球各地,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40%,2019年,出口创汇1800万元.

水产品出口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019年全省水产品出口额达1.275亿美元,连续八年列全国内陆省份 第一名.

与此同时,各地纷纷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到我省投资建设产业化项目.

近几年,全省龙头企业共引进外来资本5亿多美元,仅2019年龙头企业直接引进资本达到3.8亿元.一些龙头企业如南丰飞环酒业、江西苎麻、奉新米业,以改组改制方式,引进外来资本,优化了股权结构.

目前,已有赣南果业、泰纳南丰蜜桔、正邦科技、仁和药业4家龙头企业上市,汇仁、汪氏蜜蜂等企业正处于辅导期.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

促进农民增收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各级政府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大力推动农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程度,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全省出现了合作社、协会、联合体等多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的势头.到2019年底,全省拥有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124家,其中,农业部示范点13家,省级示范点36家.

按行业划分,种植业1371家,占46.7%;畜牧业712家,占22.5%;渔业336家,占8.7%;其他705家,占22.1%.拥有社员和会员62.5万人(其中农民52万人),带动农户98.2万户,资产总额达到9.7亿元,销售收入42亿元,农民社(会)员人均纯收入6750元.

全省农业产业化组织规模也快速增长,到2019年底,全省拥有农业产业化组织达15742个,比2019年增加了1982个,增长14%,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13206个.

5.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省市县都成立了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努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998年省委、省政府制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决定》,有关部门2019年、2019年先后制发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