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地质期中考察

期中考核 班级:土木13-03班 姓名:赵轲轩 学号:06132297

400600500300200O3010O2O1C2070C1O1下奥陶统 O3上奥陶统 C2中石炭统 C1下石炭统 O2中奥陶统 图例 图 1

2.水平地层分界线、倾斜地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有何特点?1、图幅内出现哪些时代的地层?地层间时代是否连续?

3.地层间是什么接触关系?为什么?2、水平地层地质界线、倾斜地层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之间有何关系? 3、各地层之间是什么接触关系?为什么?

解答如下:

1、 图幅内出现哪些时代的地层?地层间时代是否连续?

图幅中出现的地层有:中石炭统(C2)、下石炭统(C1)、上奥陶统(O3)、中奥陶统(O2)、下奥陶统(O1)。 中石炭统(C2)、下石炭统(C1)之间地层连续;上奥陶统(O3)、中奥陶统(O2)、下奥陶统(O1)之间地层连续;下石炭统(C1)与上奥陶统(O3)之间缺失了泥盆纪、志留纪的地层。

2、水平地层地质界线、倾斜地层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之间有何关系?

水平地层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倾斜地层地质界线分布特征:倾斜岩层的地质界线一般是弯曲的,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相交,其弯曲程度、方向称为“V”字形法则。

3、各地层之间是什么接触关系?为什么?

中石炭统(C2)、下石炭统(C1)之间及上奥陶统(O3)、中奥陶统(O2)、下奥陶统(O1)之间,均是沉积时间连续,岩层产状彼此平行,是整合接触;但是,下石炭统(C1)与上奥陶统(O3)之间缺失了泥盆纪、志留纪的地层,沉积时间不连续,是角度不整合接触。

800600500400300C2期中考核

500 600 P17 00 P2C3P1 900 P1 70E 2 900 E0 01 8 0E2 700 P2E1800 080 E1E2始新统灰岩 E1古新统页岩 P1下二叠统细砂岩 图例 P2上二叠统页岩 C中石炭统上石炭统煌斑岩 2煤系 3细砂岩 C 2.分析本区的地质构造.

  3.确定断层的性质.1、本区出露了哪些时代的地层?分析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4.确定煌斑岩的侵入时代.2、分析本区的地质构造。

  5.简述本区的构造发展史.图 2

3、确定煌斑岩的侵入时代。 4、简述本区的地质发展史。

解答如下:

1、本区出露了哪些时代的地层?分析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1)出露时代的底层:

由图例可见,本区出露的沉积岩由新到老依次为:始新统(页岩,上二叠系(

P2)砂页岩,下二叠系(

P1)砂岩,上石炭系(

煤系。地质构造方面有断层通过本区,方向由北西至南东走向。在图幅内,有两条南北走向

的煌斑岩脉。

(2)接触关系

始新系、古新系沉积时间连续,地层界线彼此平行,岩层产状彼 此平行,为整合接触。古新系与上二叠系之间缺失了晚白垩系至早三叠系的地层,沉积时间不连续,地层界线与岩层产状均不平行,是角度不整合接触。上二叠系、下二叠系、上石炭系、中石炭系又为整合

600 800 0 90 00 10E20 011 E1P1 C3C2 0 012 700 500600 C3C2C3断层 E2)砂、砾岩,古新统()砂岩,中石炭系(

E1C2))

C3期中考核

接触关系。本区最老地层为中石炭系煤系,最新地层为始新统砂、砾岩。 2、分析本区的地质构造 (1)褶皱

由图可见,有两个褶曲构造。

第一个以上二叠系砂页岩为中心,两边对称出现下二叠系砂岩、上石炭系砂岩地层,其年代依次越来越老,故为一向斜构造。向斜轴线由南到北。顺轴线方向观察,地层界线封闭弯曲,沿弯曲方向凸出,所以这是一个轴线近南北,并向南倾伏的向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西侧岩层倾角较缓,东侧岩层倾角较陡,故为一倾斜倾伏向斜,轴面倾向南西西。

第二个以上中石炭系煤系为中心,两边对称出现上石炭系砂岩地层,其年代较新,故为一背斜构造。向斜轴线近乎由南到北。顺轴线方向观察,地层界线封闭弯曲,沿弯曲方向凸出,所以这是一个轴线近南北,并向北倾伏的背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西侧岩层倾角较缓,东侧岩层倾角较陡,故为一倾斜倾伏背斜,轴面倾向北东。 断层

本区有一北西向南东走向的断层,断层走向与褶曲轴线及岩层界线斜交,故属于斜断层。另外,此断层的断层面倾向北东,故北东侧为上盘,西南侧为下盘。比较断层线两侧的地层,北东侧地层新,为下降盘;南西侧地层老,为上升盘。因此该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为正断层。从断层切割的地层界线看,断层生成的年代应在晚第三纪(始新统)后。由于断层两盘位移较大,说明断层规模较大。 3、确定煌斑岩的侵入时代。

由图例可见,本区出露的沉积岩由新到老依次为:始新统(

E2)砂、砾岩,古新统()砂岩,中石炭系(

E1C2))

页岩,上二叠系(

P2)砂页岩,下二叠系(

P1)砂岩,上石炭系(

C3煤系。可以看出,煌斑岩的侵入时间在上石炭纪砂岩(C3)之后。

4、简述本区的地质发展史。

根据以上读图分析可知,本地区在始新统和古新统之间,地壳下降,为接受沉积环境,无沉积物基底。晚白垩系至早三叠系之间,地壳上升,长期遭受风化剥蚀,没有沉积,缺失大量地层。上二叠系至中石炭系之间,地壳再次下降,接受沉积。这两次地壳升降运动并没有造成强烈褶曲及断层。始新统和古新统期间以海相沉积为主,晚白垩系至早三叠系期间以陆相沉积为主。早三叠系以后至今,地壳再次上升长期遭受风化剥蚀,没有沉积。并且早三叠系后先遭受东西向挤压力,形成倾斜倾伏背斜和向斜,后又遭受东北西南向拉张应力,形成纵向斜断层。此后,本区就趋于相对稳定至今。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