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案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 2.尝试利用发酵作用制作食品。 3.举例说出其他细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发酵现象?±的演示实验,课堂上展示,揭示发酵现象的本质,进而学习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利用,最后通过制作米酒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示实验和制作米酒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观。 【教学重点】 1.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 2.尝试利用发酵作用制作食品。 【教学难点】 尝试利用发酵作用制作食品。 【课前准备】 失败的发酵现象视频、自制米酒的材料、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大家能不能回答上节课中学习的知识呢?其实细菌和真菌不光在自然界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细菌、真菌为人类服务了,这主要表现在食品的制作方面。那利用细菌、真菌制作食品的原理是什么呢?到底哪些食品的制作与细菌、真菌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二、合作探究 (一)发酵现象 要求学生展示课前完成的?°发酵现象?±演示实验,小组之间进行对比,看实验是否成功,效果如何。 教师点评:对实验效果比较明显的小组提出表扬,不成功的小组寻找原因。 播放课前教师准备的失败的实验视频,让学生仔细观看,找出不足。 1.用开水代替温开水——烫死了酵母菌; 2.只加了水和酵母,没有加糖——缺少有机物; 3.直接放在室外进行发酵——温度太低。 师生共同总结: 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酵母菌在缺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气体; 2.发酵现象的本质: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为特殊的设计意图 直接导入新课,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学生的实验跟教师的错误实验进行对比,有利于学生找出自己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参悟能力。

物质。 (二)制作米酒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85页内容,总结制作米酒的一般步骤。 提示:按照以前学过的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 1.配制培养基——浸泡、淘洗糯米; 2.高温灭菌——蒸熟糯米; 3.接种——将菌种跟冷却后的糯米均匀混合; 4.恒温培养——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发酵。 教师演示制作过程,学生课后完成,下节课上课前展示制作成果。 (三)常见的发酵食品及发酵菌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84~85页内容,举例说出人们利用发酵技术生产的食品及发酵菌的名称。 学生发现后积极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重点:酵母菌、乳酸菌、霉菌、醋酸菌等。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和小制作,了解了发酵现象的本质和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并且通过大量实例说明了人们利用细菌和真菌生产食品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一、发酵现象 本质:细菌、真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特殊物质 气球胀大的原因: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二、制作米酒 三、发酵食品 酵母菌:馒头、面包、酿酒 乳酸菌:酸奶、泡菜 醋酸菌:醋 霉菌:酱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食品的腐败原因和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总结步骤后,学生对制作米酒的过程更加明确,为课后的制作打下基础。 生活中很多常见的食品都是发酵食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举例说明细菌、真菌在疾病防治方面的作用。 3.知道细菌在环境保护和清洁能源方面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学习细菌、真菌在食品保存、疾病防治和清洁能源、净化污水方面的应用,采用生活中的例子向学生展示细菌、真菌的这些作用,并采用启发式教学,更益于学生接受知识,并且能更好地将知识跟生活联系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现象、放眼世界,关注社会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 1.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和防腐的原理。 2.理解细菌净化污水的原理。 【教学难点】 食品腐败的原因和防腐的原理。 【课前准备】 各种抗生素药物的说明书、常见的易于保存的食品、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展示自制的米酒,小组之间进行比较,表扬成功的小组,不成功的小组找出原因。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自制米酒大都非常不错,但是也有个别小组做的不到位,可能是因为在操作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以后的实验一定要注意严谨,那今天我们再接着学习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其他利用。 二、合作探究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通过课件展示一些食物腐败变质的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知不知道这些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啊? 教师总结:食品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内大量生长和繁殖导致的。 接着提问:那同学们想一想,要想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应该怎么办? 教师总结: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出示课前准备的盒装牛奶、火腿肠、腌肉、果脯等易保存的食品,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这些食品能长时间保存的原因。 (二)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出示课前准备的抗生素药盒,组织学生阅读说明书,找出抗生素的生产原理。 教师总结: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能杀死细菌的一种特殊物质。 通过课件展示胰岛素生产车间的图片,揭示人工胰岛素的生产原理: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大肠杆菌的基因,再对其进行培养,生产人工胰岛素。 (三)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 组织学生自学教材87页最后一段内容,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细菌净化污水的原理是什么? 2.甲烷气体的作用和优点有哪些?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细菌、真菌在食品保存、疾病防治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知道了防腐的原理、抗生素和人工胰岛素的生产原理以及利用细菌净化污水的原理和清洁能源甲烷气体的作用和优点。 教学小结 设计意图 拿自己制作的米酒跟别的小组进行比较,能增强学生的优越感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利用图片更直观形象。 采用启发式教学能增强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利用实物,更直观,更有说服力。 增强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能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