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题库综合试题A卷 含答案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绝密★启用前 2020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 题库综合试题A卷 含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幼儿进行游戏活动中,动机和目的的关系是( )。 A.直接一致的 B.不一致的 C.间接相关的 D.毫无关系的 2、3、4岁的幼儿看见玩具小汽车或者小凳子,就开着“车”当司机,嘴里还“嘀嘀……嘟嘟……”“下车了”说个不停。这体现了无意想象( )的特点。 A.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B.主题不稳定 C.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D.内容零散 3、1岁半的儿童想给妈妈吃饼干时,会说:“妈妈”“饼”“吃”,饼把饼干递过去,这表明该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 )。 A.电报句 B.完整句 C.单词句 D.简单句 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主动对内疚”阶段所对应的年龄段是( )。 A.0~1.5岁 B.3~1岁 C.1~12岁 D.12~18岁 5、中班幼儿凯凯对夏日的想象是:“小朋友们在水上世界玩,一会儿游泳,一会儿滑滑梯,一会儿又吃冷饮。”这属于以下哪种想象类型?( ) A.情境性想象 B.愿望性想象 C.经验性想象 D.夸张性想象

6、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3岁儿童形成的人格品质是( )。 A、信任感 B、主动性 C、自主性 D、自我同一性

7、关于直立行走动作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儿童的直立行走动作是在无意动作基础上产生的 B.儿童的直立行走动作是在有意动作基础上产生的 C.儿童身体动作发展的趋势是翻身、抬头、坐、站、走 D.行走是本能的动作,无有意运动的成分

8、在幼儿教师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方法中,幼儿教师用有趣的故事、谜语或生动的动作描述激起幼儿活动兴趣的方法属于( )。 A.语言激励法 B.材料吸引法 C.表演法 D.暗示法

9、看见小坦克,就要玩开坦克;听见蛙鸣,就要学青蛙跳;拿到雪花积木片,就会想到冬天的漫天风雪;如果没有玩具,幼儿可能呆呆地坐着。这反映了幼儿( )。 A.想象的无意性 B.相似联想较强 C.直觉思维较强 D.想象的有意性

10、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对近千名儿童实行追踪研究得出结论:( )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A.0~3岁前 B.1~4岁前 C.2~5岁前 D.5~6岁前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影响再园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

第 1 页 共 5 页

2、简述新时代幼儿教师应如何进行角色转换。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论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时,阳阳总是又哭又闹。当奶奶的身影消失后,阳阳很快就平静下来,并能与小朋友们高兴地玩。由于担心,奶奶每次走后又折返回来。阳阳再次看到奶奶时,又立刻抓住奶奶的手,哭泣起来。

问题:针对上述现象,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1) 阳阳的行为反映了幼儿情绪的哪些特点?

(2) 阳阳奶奶的担心是否有必要?教师该如何引导?

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活动设计:

某幼儿园的院子里有几种高大的树,也有一些比较低矮的灌木。请你结合院子里的这些资源,设计一个题为“幼儿园的树木”的中班主题活动方案(含3个子活动),要求写出总目标,每个子活动的名称、目的和主要环节。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材料分析:

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心急如焚地来找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招呼她坐下,她急不可待地对医生说:“医生,我的孩子4岁半了,近来表现一反常态。前几天,有位同学来到我家,问他:”爸爸喜欢你还是妈妈喜欢你?他说:“爸爸喜欢你。”弄得这位尚未结婚的朋友(女)满脸尴尬。”“昨天在公园玩滑梯,我让他回家,他却说“让我替小狗玩一次”……唉!这孩子这么小就……真急死人啦!”心理医生说:“不用急,不是小孩有问题,而是大人有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位年轻妈妈听后,顿时开朗了许多。 根据上面的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年轻妈妈从紧张到开朗说明了什么?

(2)材料中反映的情况说明了孩子的什么表现? (3)你认为医生应对这位妈妈说些什么?

2、材料分析:

3岁的阳阳,从小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刚上幼儿园时,奶奶每次送他到幼儿园准备离开

第 2 页 共 5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A 2、A 3、C 4、B

5、C,从内容上,想象可以分为经验性想象、情境性想象、愿望性想象、拟人化想象和夸张性想象。题中凯凯对夏日的想象凭借了其以往的生活经验和个人经历,属于经验性的想象。故选C。 6、C 幼儿在1-3岁,主要是自主对羞愧,儿童必须学习自主,自己吃饭、穿衣及照顾自己的个人卫生等。儿童若无法自己独立,可能会使儿童怀疑自己的能力,并觉得羞耻。父母是主要的社会化代理人。 7、A

8、A语言激励法即幼儿教师用有趣的故事、谜语或生动的动作描述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9、A 10、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答案如下:

(1) 儿童自身因素。

(2) 家长的因素。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幼儿人际交往。

(3) 教师的因素。受欢迎幼儿与教师的关系是亲密的,教师常对幼儿积极的评价。 (4) 社会的因素。作为幼儿生活的大背景--社会,对幼儿的人际关系、同伴交往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答案如下:

1、由文化知识结构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 2、由课程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的研究者

3、由师幼关系的控制者转变为师幼关系的协调者和合作者 4、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终身学习者

导下的训练,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

帮助学前儿童掌握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并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自信心,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为最终走向自立奠定最基本的能力和态度基础。

(2)使学前儿童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快乐的童年生活”最现实的表现就是儿童每一天的具体生活,而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的表现也是判断、衡量他们学习和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教师要把生活活动不仅看成是满足孩子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等生理需要的过程,更要将其看成是以此为机会,使他们的相关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的学习、练习的过程。让学前儿童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产生安全感、信赖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幼儿愉快地度过在学前教育机构的每一天。 (3)日常生活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教育的生活化,学前儿童教育必须是保教并重的,必须寓教育于儿童的一日生活之中。日常生活是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的重要途径。《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对学前儿童而言,大部分的学习是生活化的、游戏化的教育活动,就是日常生活本身。因此,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应从儿童的一日现实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把各种教育内容与儿童一日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教育活动同儿童一日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儿童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都具有教育价值,教师应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出发,将这些资源加以充分的组织和利用。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1)听了生理医生的话,“年轻妈妈”从紧张到开朗说明:①幼儿期心理变化迅速;②心理学常识急需普及。

(2)让客人尴尬说明:孩子在言语发展过程中尚不能把人称代词区分开:“替小狗玩一次”说明孩子在模仿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具有创造性。

(3)这是小孩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必着急,应注意教育引导,特别是对小孩创造性,要注意保护、培养;多学习幼儿心理方面和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 2、答案如下: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 情绪的易冲动性 2、 情绪的不稳定性 3、 情绪的外露性

措施:(一)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二)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 (三)成人的情绪自控

(四)正确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答案如下:

(1)使学前儿童尽快适应托幼机构里的生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学前儿童从家庭进入托儿所、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所感受到的变化是极大的。对他们来说,这些机构中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正式进入集体生活后,由家庭的“中心成员”变成了教育机构里众多小朋友中的普通一员。在家中,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对他们各方面的照顾是非常全面的。而在学前教育机构里,教师要照顾十几名、几十名的孩子,就需要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才能使其尽快地熟悉、适应集体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产生归属感。 学前儿童身体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各个组织都比较柔嫩,身体素质还很薄弱;学前儿童时期又是生长发育十分迅速、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知识经验、独立生活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他们既需要教师的悉心照顾,更需要保育员和教师反复指

第 3 页 共 5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