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现代学生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现代学生观

作者:李娟

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39期

【摘要】新课程实验教材和原《大纲》教材相比,对中学数学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从照本宣科式的“教材”到创造地“用教材”,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就是展示现代学生观的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教学 现代 教材 学生观

新课程实验教材和原《大纲》教材相比,对中学数学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从照本宣科式的“教材”到创造地“用教材”,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就是展示现代学生观的教学。

新课标下要求我们一堂好的数学课,展示一条主线,主线围绕着学什么?怎么学?和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展开,他们一个突出的特色展示现代学生观,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的人。 1.只有让学生成功了,课堂教学才能成功

案例一如: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教学,是引导学生自己定义。实实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再一点,是不断地让学生成功,体现了现代学生观。我们平时,太注重自我成功,常将一些很难复杂的问题巧妙地完整地解决,给学生展示的是自己的成功,很少顾及学生是怎样的感受。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如何在吸引学生的设计上做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现代学生观的本质所在。

2.只有用好教材,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的数学教学比以前更难教了,《课标》与《新大纲》要求下,只有构建教材的知识体系,才能在教学中体现现代学生观。如:从小学课本中的数到中学课本中“字母能表示什么”,从小学课本中“异分数的加减法”到 中学课本中“异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中学课本中“一元一次方程”到“一元二次方程”等等,都展示教材的内在知识体系。 3.在教材关键的地方进行必要的延伸和拓展 如:(1)a:b=c:d引申有, b:a=d:c a:c=b:d d:b=c:a 由引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教材的

引申为,求k的值。

为后边学习相似三角形中的成比例线段做好铺垫和拓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真正地发现数学知识体系。充分利用书上的第一个问题,第一个图,做一做、议一议、想一想,紧扣教材的这个内在结构进行拓展。

4.课堂教学的语言优化,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 (2):二元一次方程中,数学教师要求说出x+y=35的解,与一位同学进行以下的对话:

学生:不能说。

教师:感觉咱俩挺有缘,就你说。 学生:说不完嘛!(居然有撒娇的语气) 教师:你能给我多少组?

学生:看你给我多少时间可以说出多少组? 教师:为什么有无数组?

学生:因为有两个未知数。一个随另一个而定。 教师(借助手势语):一个无限增大,一个无限减小。 一位学生马上形容:像坐跷跷板。

融洽的课堂气势,展示现代学生观,,而在找方程组的解时,学生提出仅有一组解,于是有了下面一个精彩的对话:

教师:你不准取下去,还有理论上能讲吗? 学生:因为是公共解。

教师:(幽默了一句)公共汽车有无数辆。

学生:就像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正当所有听众为学生的回答,赞叹惊奇之时,教师出示了下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同时引导学生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推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并有机地穿插图案,达到自然有效的拓展。 5、课堂整体结构体现现代学生观如下

“问题情景(直观感知)数学化过程数学应用与问题的数学话过程,一定让学生一气呵成的知识体系过程。同时重视良好的学习方式的养成。

如上案例还很多。数学课堂要体现学生观。首先用好教材,先要“吃透教材”,钻研好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教材上内容体现了教材编者对学生发展需要的一种理解,教师首先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

其次,优秀的教学课堂教学都是从适当的问题情境开始,围绕主题,在学生的思考与活动中不断生成新问题,使学生在思维的跌宕起伏中获得体验,激发思考、理解知识、发展思维和能力。为此,教师必须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问题及活动材料,根据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围绕核心、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同时让学生会将具体问题数学化,是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具备了这一本领,才能更好地学会和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处理和解决自然科学及现实世界中各式各样的具体问题,这也是鉴别一个人是否具有更深层次的数学素养的标志。如我们学习了字母,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使数学的抽象性与应用的广泛地进一步得到了体现,同时我们更应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抽象思维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广大中学数学教师,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和较高的数学专业素养以及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教学课堂上较好体现现代学生观。 参考文献

[1]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4. [2]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11. [3]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9. [4] 《中学数学大纲》2001年 北师大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