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通信网络三要素: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用户终端设备。 2.电路交换的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 (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物理连接)。 (3)同步时分复用(固定分配带宽)。 (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 (5)信息具有透明性。
(6)基于呼叫损失制的流量控制。
3.分组交换方式:虚电路方式、数据报方式。 4.虚电路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 5.数据报采用无连接工作方式。 6.面向连接工作方式的特点:
(1)不管是面向物理的连接还是面向逻辑的连接,其通信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连接建立、传送信息、连接拆除。
(2)一旦建立连接,该通信的所有信息均沿着这个连接路径传送,且保证信息的有序性(发送信息顺序与接受信息顺序一致)。 (3)信息传送的时延比无连接工作方式的时延小。
(4)一旦建立的连接出现故障,信息传送就要中断,必须重新建立连接,因此对故障敏感。
7.无连接工作方式的特点:
(1)没有建立连接的过程,一边选录、一边传送信息。
(2)属于同一个通信的信息沿不同路径到达目的地,该路径事先无法预知,无法保证信息的有序性。
(3)信息传送的时延比面向连接工作方式的时延大。 (4)对网络故障不敏感。 8.分组交换具有以下6个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分组。
(2)面向连接(逻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 (3)统计时分复用(动态分配带宽)。 (4)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 (5)信息传送不具有透明性。 (6)基于呼叫延迟制的流量控制。
9.帧中继,其协议进一步简化,不仅没有三层协议功能,还只保留了二层数据链路层
的核心功能。
10.ATM交换的3个特点:
(1)固定长度的信元和简化的信头。 (2)采用了异步时分复用方式。 (3)采用了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
11.IP交换——IP与ATM融合的技术,主要有叠加模型和集成模型两大类。 12.(了解)软交换的特点:
(1)应用层和控制层与核心网络完全分开,以利于快速方便地引进新业务。 (2)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被分离为独立的网络部件,各部件功能可独立发展。 (3)部件间的协议接口标准化,使自由组合各部分的功能产品组件网络成为可能,使异构网络的互通方便灵活。
(4)具有标准的全开放应用平台,可为客户定制各种新业务和综合业务,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需求。
13.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由信息传送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组成。
电信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
习题
4.电路传送模式、分组传送模式、和异步传送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电路传送,分组传送见上文。 异步传送特点:
(1)固定长度单元的信元和简化的信头 (2)采用了异步时分复用方式 (3)采用了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
5.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交换都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它们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链路拆除三个阶段。
不同点:电路交换的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是一条物理连接通路,而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交换方式都属于逻辑连接。
7.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工作方式有什么特点? 8.分组交换、帧交换、帧中继有何异同?
分组交换的信息传送最小单位是分组,帧交换是帧,帧中继是帧。
分组交换的协议是OSI 1.2.3,帧交换是OSI 1.2 ,帧中继是OSI 1.2(核心) 。 分组交换的信息与信令传送信道不分离,帧交换分离,帧中继分离。
10.电信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各组成部分分别完成哪些功能,它所涉及的基本技术有哪些?
电信交换系统由信息传送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组成 。 信息传送子系统包括交换网络和各种接口。
交换网络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实现任意入线和出线的互连;接口的功能主要是将进入交换系统的信号转变为交换系统内部所适应的信号,或是相反的过程。
控制子系统是交换系统的“指挥中心”,交换系统的交换网络,各接口以及其他功能部件都是在控制子系统的控制协调下有序不紊的工作的。
涉及的技术有交换网络的拓扑结构,交换网络内部选路策略,交换网络的控制机理,多播方式的实现,网络阻塞特征,网络可靠性等一系列互联技术。
第二章
1.交换单元,是构成交换网络,完成交换功能的最基本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