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专题2 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

高考 文科

专题二整合训练

1、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 这表明( )

A.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 B.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 C.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 D.北方地区统一进程加快 2、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据下表可知。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 )

时间阶段 唐玄宗(44年8 间) 军功 唐肃宗-唐懿宗36 (100年间) 唐僖宗-唐哀帝67 (34年间) A.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 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强薄霸臣推荐 镇,不在中央 B.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 D.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

战 度使 在中央 几乎全部在藩藩镇之间频繁征几乎都是藩镇节多数在藩镇,不形成大量强藩 安史之乱后奖赏相,一直在中央 数量(单位) 出身 多科举制出身;大部分都为宰代天子巡边 所在 结果 3、唐在隋的基础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在礼部的下面又特设了“采风使”一职,主要的任务是到民间去采集民歌民谣,以观地方吏治与民风。这反映了唐朝( )

A.礼部执掌官员监察 B.政府关注民情民意 C.文化建设得到加强 D.儒学地位更加突出 4、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代中期( ) A.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 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 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 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

5、魏晋南北朝时期.以 “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常聚集在一起, 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的讨论,一时蔚成风气。这反映了( )

高考 文科

A.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繁荣 C.“三教合一”的局面开始出现 D.理学形成拥有深厚民间基础

6、 《宋会要辑稿》记载:“沿江诸郡税场,今后商贾所载物货,如系茶盐米面铜钱,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 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 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 B.区域性长途贩运受到限制 C.商税不再是政府重要财源 D.商人合法利益受政府保护

7、宋代理学对孔子的形象进行了再认识,将孔子形象从继承周公、损益三代、为后世制定礼乐制度的圣人改变为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社会伦理、教化理念的制定者,从而为儒学格局转化奠定了基础。这说明理学( )

A.强化了周孔之道 B.颠覆了传统价值观 C.削弱了孔子地位

D.丰富了儒学的内涵

8、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 C.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管理

B.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 D.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

9、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10、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 广

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 现

11、宋代词人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往还,无心于仕进,自称“白衣卿相”,虽然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郎,还是轻视功名,沉溺市井,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的创作。柳永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 )

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

高考 文科

A.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 C.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

B.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 D.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高峰

12、南朝著名的书法家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表明他强调书法创作应该( )

A.藏露结合,行楷皆用 B.饱满圆实,浑厚圆润 C.动静统一,以静为主 D.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制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材料二 唐朝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朝,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

材料三 唐朝时期,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这些中央大员在视察地方政治的同时,监督、校核官员课绩。在宋朝,地方各路的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课;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而经常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

——摘编自邓小南《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并简述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并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官员考察制度的特点,并归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史互证”是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包含两层意义:其一,从史学角度考证诗文,即从历史的层面对古诗文进行周密的考订、辨误和解说;其二,从文学角度阐释历史,即以诗文为史料,通过发现其中时间、地域、人物等历史要素,与史籍所载相参证,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历史真相。

材料一 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春望》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材料二 宋代铸造铜钱和铁钱的数量相当大。据《宋史·食货志·钱币》记载:“皇祐中,饶、池、江、建、韶五州铸钱百四十六万缗,嘉、邛、兴三州铸大铁钱二十七万缗。”“江、池、饶州,建宁府四监,岁铸钱百三十四万缗,充上供;衡、舒、严、鄂、韶、梧州六监,岁铸钱百五十六万缗,充逐路支用。”

材料三 (鲁提辖)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摘编自《水浒传》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