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现象?重建美好道德的条件和措施是什么?
答:一、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现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主、效率、开放、平等、人道等现代理念注入了人们的内心,激发了社会空前活力。但同时,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也比较突出。
近些年,我国社会道德出现滑坡是一个无法否认的现实,但滑坡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重建道德,却人言人殊。有的人认为道德的衰败是因为丢掉了传统文化。社会道德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牵涉到社会财富的丰富程度和分配是否合理、社会资源的占有是否公平公正,以及法制是否完善等等,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打一能解决问题的,更不是仅靠弘扬儒学所能奏效的。
出现道德高标准与实际的低水平的巨大反差的原因是复杂的,除了这个体系没有精神约束和法律约束之外,其理论严重脱离实际也要负很大的责任。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功利等为人所鄙弃的落后道德有了市场,且正影响着年轻一代。由于公众道德的集体缺失,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缺失,使得这个社会变得多疑。不得不承认,我们当今社会上欺诈善意、透支爱心的行为并不鲜见。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每天赚500块的假乞丐都是这类的典型。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看到社会上一些阴暗面,就丧失了信心,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虽然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现象,但是也有更多的正面现象。感动中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烤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不负群众的草鞋书记杨善洲,我们也知道,当小悦悦事件发生后,有那么多爱心人士去慰问、去捐款捐物、去献爱心,佛山市280名市民还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这说明 “向善”仍是大多数人的共同天性,是社会的主流。
二、那么重建美好道德的条件和措施是什么呢?? (一)从道德的社会性出发重建美好道德?
首先,促进经济发展,为重建美好道德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第二性的存在。从伦理学的视域看,人们能否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美好道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
于社会主义中国的生产力、综合国力和广大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要深入改革、完善和创新经济体制,使市场经济向更为有序地发展,为重建美好道德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建设是重建美好道德的有力法律保障。法律是协调社会关系中的有力保障。当今社会大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将它同美好道德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道德他律引导人们的道德价值选择,提高道德自律意识。?
再次,健全道德制度是重建美好道德的制度保障。道德制度是社会道德的规范化、法规化,即把社会成员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道德选择、价值判断标准和道德约束通过道义和法规上的程序进行确定的制度。它在现实生活中指导和评价人们的行为,为人们的行为设立了合理的价值标准。只有营造一个良好、公正的社会环境,美好道德的危机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克服。?
最后,为美好道德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现代社会由于多元文化的冲撞与压挤使现代人对道德的信仰充满了矛盾和冲撞。因此从道德文化角度来说?,要为美好道德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吸收借鉴西方文化中符合现代化社会的道德观念;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精华;剔除西方及中国传统文化及宗教中的消极因素。为美好道德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从主体性出发实现美好道德的重塑? 1.加强主体性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一个社会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其社会成员实现道德影响培养德性的过程,是美好道德重建的核心途径。它是一种理想教育,以提升和培养塑造人为?目的,使人具有德性和良心。道德教育的方式上要充分突出主体性,反对灌输,使道德主体自觉地履行道德规范并为道德行为承担责任;采取开放的姿态,抛弃旧的道德观点接受新的道德观点,促进和发展主动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激发人们追求真理和实现价值的愿望。?
2.强化内心信念?
美好道德是人们通过接受道德教育而形成的个体化的理念,强化人们内心信念是重建美好道德的内在支撑,它包括?“扬善”和?“去恶”两大内涵?。扬善是从正面人手,弘扬善良的道德信念?,按照道德的?“绝对命令”行事,坚定人们遵守道德信念的决心;去恶是从约束的角度看,要求人们约束自己的言行举动,克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的冲动,主动放弃单纯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强化
内心信念应当立足于吸收继承传统道德中的道德信念和道德良心的理念,从人本身出发,构建反映人性的道德,才能为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美好道德。?
3.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抓住美好道德危机所带来的重塑美好道德的机遇,确立一个符合历史必然性的选择,必须建立在科学认识基础上从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它是重建美好道德的内在驱动力。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建构真正合乎人性完善和发展需要的美好道德,实现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辨证统一的社会主义美好道德。?
4.注重道德示范作用在道德行为上推己及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类作为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高级动物,能够以自己的好恶取舍本能的推想出他人的好恶取舍。在追求自身的利益时尊重对方的利益,把他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形成一种源于由自身的需要和感受出发,产生的将心比心和推己及人的精神自律。同时教育者的道德善恶很大程度影响着民众,所以要发挥积极向上的道德示范,树立民众对社会道德的信心。?
(三)在实践中检验和校正美好道德?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美好道德本身是否具有合理性,是由道德所追求和达到的目的和社会条件来决定的。然而,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人们一旦信奉某种道德,往往就直接根据这种道德的规范或要求来评价人的行为是否道德,而不管这些道德规范本身是否具有合理性。所以,如果这种道德本身不合理或随着社会的发展已丧失了其合理性,人们就应该根据道德实践的效果对美好道德本身加以审视。?
重塑美好道德乃是拯救道德危机的良药,重塑美好道德的实现,应建立在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基础的深刻认识和信仰上。道德建设离不开法律的支持、政策的导向和制度的保障,但更离不开发自人们内心的道德自愿和道德自觉,只有建立在美好道德基础上的道德行为才能克服虚伪的道德行为,才能克服个人利益因素和外在因素对道德行为的影响,才能克服道德行为过程中的重重困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美好道德危机问题。美好道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