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学习资料】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六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化过关检测 人民版

最新最全精品教育资料

【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六 近

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化过关检测 人民版

一、选择题

1.“空间、时间和质量的量度依赖于物体运动的状态,处于高速运动中的物体,其运动方向上的尺子会缩短,运动中的时钟会变慢。”这一科学思想的提出者是( ) A.牛顿 C.普朗克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认为,空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故选D项。

2.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高度赞扬一位科学家,指出他的“新眼光改变了基础物理的发展进程。”其理论“宏伟、美妙、广邃,催生了令人敬畏的宇宙学……”杨振宁所赞扬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C.普朗克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宏伟宇宙”,揭示宏观宇宙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3.“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关于“这一发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揭示了时空的属性,弥补了经典力学的不足

B.它打开了认识微观世界的大门,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C.它解决了热辐射理论的疑点,有助于成功解释光电效应 D.它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二十世纪物理学”和“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可知其发现应为量子论,A项说法应该是针对相对论,故A项符合题目要求;B、C、D三项正确揭示了量子论的意义,故B、C、D三项排除。

4.北京时间2013年3月15日凌晨,《科学》杂志在线发文,宣布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团队首次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发现让研究新的量子系统成为可能,或将对信息技术进步产生重大影响。下列科学家与这一发现不相关的是( ) A.普朗克 C.玻尔

最新最全精品教育资料

B.达尔文 D.爱因斯坦

B.瓦特 D.爱因斯坦

B.达尔文 D.爱因斯坦

最新最全精品教育资料

答案 B

解析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论的假说,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原子结构的量子理论,此三人都和量子论密切相关。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与此无关,B项符合题目要求。

5.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这就是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这些“拜伦式英雄”反映了( ) A.“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 B.启蒙运动时代的浪漫之声 C.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D.蒸汽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故C项正确;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A、B项是对应启蒙思想,D项是对应现实主义文学,故A、B、D项排除。

6.“它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作家把想像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材料中“它”是哪种文学流派( ) A.古典主义 C.现实主义 答案 B

解析 材料说到“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说明这一文学流派是在启蒙运动后才出现的,所以A项不正确,因为古典主义在17世纪已经出现;重视“想像”与“直觉”,符合浪漫主义的特点,且时间上也符合,所以B项正确;现实主义是揭露与批判现实的黑暗,缺少想象,所以C项不正确;现代主义是反传统、反理性,而不是“非理性”,所以D项不正确。 7.某大学举办了一次学术报告会,以下是一系列报告的标题:司汤达的文学创作、《人间喜剧》作品赏析、高尔基和他的《母亲》、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魅力等。据此推断,这次学术报告会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学 B.现实主义文艺的魅力 C.启蒙运动的学术精品 D.融合交流的东西方文化 答案 B

解析 题干仅是涉及法国与俄国的文艺作品,A项排除;司汤达是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品,《母亲》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也是现实主义作品,故

最新最全精品教育资料

B.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最新最全精品教育资料

B项正确;高尔基和《母亲》是无产阶级作家和作品,C项排除;题干作品都是西方的,D项排除。

8.18~19世纪,欧洲、美国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化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为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美]查尔斯·哈珀《环境与社会》)这些作品主要表达了( ) A.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 B.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C.对自然风光的无限向往 D.对科学发展的期盼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表明作家关注的是对自然界的影响,揭示工业发展对自然界的破坏,而非单纯地描绘自然,因此选项C不正确。虽然作家觉察到了工业文明对自然界的破坏,但这种认识是感性的,并没有对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因此,这并不是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更不会涉及科学发展的问题,选项A、D均不正确。故选B。

9.有人在评价司汤达的《红与黑》时说:“狱中的于连终于清醒,他懂得了贵族阶级绝不会让他这样出身微贱的人混迹于上流社会。法庭上他慷慨陈词,斥责控诉这个维护贵族特权、对平民青年压制和摧残的不平等社会。被判死刑后,他拒绝上诉和营救,用死向不平等社会放出最后一枪——反抗性格达到高潮。”由此可知,这一作品属于( ) A.浪漫主义文学 B.现实主义文学 C.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答案 B

10.18~19世纪的欧洲、美国,出现了一大批浪漫主义诗人、作家、艺术家,他们把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看成一无是处,推崇虚幻的“田园生活”。这表明“他们”( ) A.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C.对古典主义的推崇 答案 D

解析 文学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18~19世纪是西方工业革命完成时期,工业文明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等问题。故选D。

11.有一幅画把事物从日常的伦理中分离出来,创造了一种恍如梦境的画面:本来喧闹非凡的广场上空无一人,广场的醒目位置横卧着一个石膏人,标志着19世纪新技术的大钟与火车,

最新最全精品教育资料

B.对科技发展的期盼 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