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文章分析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意义,并详细分析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基础,探讨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的原则和对策。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战略;对策 [作者简介]赖菲,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教师,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 F25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08-0118-0002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现代物流是新兴的服务行业,它作为支柱产业形成地区经济的增长点,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力量源泉。被誉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业如今正引起越来越多企业和政府的重视。2007年上半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33.8万亿元,同比增长25.5%。中国物流业增加值完成7503亿元,同比增长17.2%,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的17.9%。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9541亿元。随着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和跨国企业作用的发挥,世界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带动下进入了消费多
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现代物流因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出现了很多中小物流服务企业形态,它们在现代物流中充当很多专业的服务方式,物流规模和活动范围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下不断扩大,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中小物流企业是目前物流企业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我国流通业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各部门已经认识到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战略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流通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并已着手研究和制定有关中小企业物流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本文选题来源于这一现实意义,通过对现实工作提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战略,以期为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二、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基础
(一)重要意义
发展中小物流企业是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各个地区的发展规划中基本上都强调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有一部分地区提出实施“贸易兴市、流通先行”的发展战略,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通过商贸流通业的带动,农业、制造业、交通业、通信业、餐饮业等快速发展,使这些地区以新时期商贸城市的鲜明形象活跃于国内舞台。
这些地区或已成为商贸流通中心,或成为物资集散地,或成为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因此,为进一步提升商贸流通产业水平,使这些商品流通中心的功能进一步强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必须以商品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这些需要对这些地区的中小物流企业作一个全面的战略规划,以促进其共进和共发展。 (二)现实基础
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经济基础良好。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地区立足区位、交通、资源等有利优势,坚持抓开放求发展,尤其是确立建设区域性中心的发展目标,将开放带动列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首选战略。中小物流企业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市场建设与培育取得重大进展。全国各地生产的日用百货、服装、家电、汽车、粮食、糖酒副食、医药、IT数码、建材等几乎都在各地区设有代理商和销售点,而承担这些物品的物流基本上是中小物流企业;二是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百货商场、供销合作社、代销店、车队、仓库等传统商贸物流业态逐步萎缩,超市、便利店、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步行街、现代综合商厦、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方兴未艾;三是以中小物流企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各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目前,各地区中小物流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安置就业的主渠道,城市建设的新亮点,财政收入的增长源,对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