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地球物理学概论知识点

一、名词

1. 正演(问题):根据地下地质构造的特征、地质体的赋存状态(形状、产状、空间位置)和

物性参数来研究相应地球物理场的变化特征。

2. 反演(问题):根据地球物理场的变化特征来推断地下地质构造特征、地质体的赋存状态(形

状、产状、空间位置)和物性参数

3. 重力勘探:通过观测与研究天然重力场的变化规律以查明地质构造和寻找矿产的一种物探方

法。 4. 零长弹簧:

5. 零点漂移:在实际观测中,由于重力仪本身的弹性疲劳、温度补偿不完全以及日变等因素的

影响,会使读数的零点值随时间而变化,这个变化称为零点位移。 6. 重力场强度:在地球上某一位置上单位质量的质点所受到的重力。

7. 大地水准面:人们将平均海平面顺势延伸到陆地下所购沉的封闭曲面视为地球的基本面,并

称其为大地水准面。

8. 重力异常:指地下物体密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重力随空间位置的变化。在重力勘探中,将由

于地下岩石矿物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或地质体与围岩密度的差异引起的重力变化称为重力异常。

9. 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对所测得的重力异常只做高度和正常场校正。

10. 布格重力异常:对所测得的重力异常做高度校正、中间层校正和正常场校正。 11. 均衡重力异常:对自由空间异常进行中间层校正、局部地形校正和均衡校正所得。 12. 三度体:要求各个方向均为有限量的地质体

13. 二度体:对于某一方向而言是无限延伸的,要求在这个方向上的埋深、截面形状、大小和物

性特点均稳定不变的物体。

14. 特征点法:利用实测重力异常曲线的半极值点或具有其他特征的点进行矿体形态和产状的计

算成为特征点法。

15. 磁法勘探:利用地壳内各种岩(矿)石间磁性差异多引起的磁场变化(称为磁异常)来寻找

有用矿产和查明地下地质构造的一种物探方法。

16. 磁异常:地壳内各种岩(矿)石间磁性差异引起的磁场变化。 17. 磁场强度:单位电荷在磁场中所受到的力。

18. 磁感应强度:磁化磁场T与附加磁场T’的合成量称为磁感应强度。 19. 磁化率:物体被磁化的难易程度。

20. 地磁异常:消除了各种短期磁场变化以后,实测地磁场与基本磁场(即正常磁场)间还存在

着差异,这个差异称为地磁异常。地磁异常实际上就是递延岩、矿体或地质构造受地磁场磁化后,在其周围空间形成、并叠加在地磁场上的次生磁场。它也属于内源磁场。

21. 剩余磁化强度:岩矿石形成时,受当时地磁场磁化获得的磁化强度被保留下来的部分,称为

剩余磁化强度。

22. 有效地磁场: 正常地磁场在观测剖面内的分量定义为有效地磁场。 23. 有效磁化强度:磁化强度在观测剖面内的分量定义为有效磁化强度。

24. 电法勘探:根据地壳中不同岩层之间岩石与矿质之间存在的电磁性质差异,通过 观测

天然存在的或由人工建立的电场、电磁场分布来研究地质构造寻找有用矿产 资源,解决工程、环境、灾害等地质问题的一类物探方法。

25. 电阻率法:以不同岩石之间导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电场的地下分布规律实

现解决各种地质问题的一组勘探方法。 26. 电场强度:单位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作用力。 27. 电流密度:在电流方向上,单位横截面积的电流强度。

28. 视电阻率:地下介质非均匀时,仍采用公式 来测定电阻率,由于非均匀体的存在,电流

场的分布畸变,新计算出的数值不能代表岩石的真实电阻率。则称这个值为视电阻率

二、知识要点

1. 简要说明大地水准面的三级近似。

1)一级近似:半径近似等于地球半径的圆球(R=6367km) 2)二级近似:旋转椭球体,旋转椭球面,赤道半径稍长。 3)三级近似:梨形体面,北极高出10多m,南极下凹20多m。 2. 简要说明重力(重力加速度)在空间上变化的原因。

1)地球的形状 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是近似两级压缩的扁球体,地表又是起伏不平的,这将引起约6000mgal的重力变化。

2)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某一固定轴旋转,使重力有3400mgal的变化 3)地壳密度不均匀 将引起几百mgal的重力变化。 4)其他因素 日月的吸引0.3mgal;地球自身的变化0.1mgal。 故主要原因在地球的形状及其自转

3. 请简要回答重力异常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重力异常的物理意义。

概念:指地下物体密度分布不均匀引起重力随空间的变化。在重力勘探中,由于地下岩矿石

密度不均匀或者地质体与围岩的密度差异引起的重力变化。 公式:

物理意义:剩余质量所产生的引力在正常重力方向的分量。 4. 简述重力测量值的主要改正项,并简要说明各改正项的计算方法。

自由空间重力异常的改正项是高度改正 布格重力异常的改正项是高度改正和中间层改正 计算方法: 1)高度改正: 2)中间层校正:

5. 简述布格异常、均衡异常和自由空间异常的概念。

见名词解释9、10、11 6. 密度均匀球体的重力异常。

7. 密度均匀水平圆柱体的重力异常。

8. 重力异常定量解释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 9. 基于密度均匀球体异常曲线的反演分析。 10. 决定重力异常的主要地质因素。

1)地壳厚度的变化

当地壳增厚时,相当于莫霍面下高密度的上地幔埋深增大,故显示重力低;反之,地壳减薄时,相当于上地幔埋深减小,故显示重力高。 (地形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布格重力异常就越低)

布格重力异常不仅与地壳厚度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与地形也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一般在海洋显示重力高,在大陆显示重力低。

除了地壳厚度的变化之外,地壳深部及上地幔物质密度的不均匀性,也会导致重力异常的变化。这种变化在研究地壳深部构造时特别值得注意。 2)结晶基岩内部成分、构造和基地的起伏

基地内部成分和构造不仅引起重力异常(埋深较浅局部地区与埋深较深局部地区,但后者可在凹陷内测得),还经常伴随有条带状眼神的磁异常。可以根据这些特征辨认出它们与基地褶皱的关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