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摘抄

1、 教育理念是做好教师的第一修养 2、 3、 4、 5、

敬业精神是现代教师专业精神的核心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标准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

6、 亚里士多德仁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追求理性

7、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始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8、 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9、 《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作了说明

10、 康德认为,教育的根本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秉性,成为本来的我 11、 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标志

12、 杨贤江提出了教育即受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制约,有对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13、 教师教育教学品质的基本要求包括:教育专业基本知识、教育教学能力 14、 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三种专业精神:敬业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15、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16、 根据教育自身发展的特点,可将教育历史分为原始状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

17、 教育的民主化包括教育起点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学业成就机会均等 18、 孔子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9、 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个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具有

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20、 教育思想的第一个层次是教育认识、第二个层次是教育观念、低三个层次是教育理念 21、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2、 赞科夫是“发展性教学理论”的创始人,巴班斯基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创立

者,布鲁纳是“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 23、 《学记》主张循序渐进

24、 个人本位论的价值观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天性需要来制定 25、 学校教育应该发挥强有力的传播社会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思想的统一作用 26、 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完善的人

27、 《中华人名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 28、 素质教育是实践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体现

29、 广义的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民族素质为目的 30、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31、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

32、 所有的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要以课程为中介才能实现

33、 生活本位论的教育目的价值观的代表人物是杜威、斯宾塞

34、 教育目的的价值观有:个人本位论、生活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 35、 素质教育是主体性教育、科学教育、创造性教育、生活生命教育的综合体 36、 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37、 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评价作用、激励作用、选择作用、协调作用 38、 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是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

39、 教育的本体功能和工具功能应该是统一的

40、 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规定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规格、即对人才的总

的要求

1、 教育方针是政治性概念、教育目的是学术型概念

2、 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发展变化的一种期望:狭义

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最根本要求 3、 教育与社会生产关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4、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是教育阶级性的重要体现 5、 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具有一致性

6、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7、 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8、 任何教育改革的背后,都隐含着社会文化的制约机制 9、 文化模式是由若干彼此相关的文化特质构成的 10、 11、 12、 13、

文化传递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手段是教育

文化选择是文化变迁和文化发展的起始环节,它表现为某种文化的吸收或排斥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文化 教育能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14、 教育的两大关系是: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

15、国家政治经济方面对教育的要求通过制定教育目的、规定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相应的考试评价手段来视线

16、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主要通过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实现 17、在中国,高等学校和科学院是承担科学研究的两大系统 18、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是广泛的、间接地、隐蔽的 1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有传承、创新、改造、融合

20、文化按其存在的方式可分为存储形态的文化和现实活跃形态的文化 21、教育对文化的传承表现在传递和保存

22、教育对文化的改造主要通过对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批判来实现的

23、什么样的文化进入教育内容,有两个标准:知识价值标准、社会价值标准 24、学校精神文化的成分为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 25、学生文化的特点有过渡性、互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26、社会制约着教育发展,教育发展对社会有强烈的反作用 27、4-6岁是开始书面语言的最佳年龄 28、动作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导因素 29、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30、理解力的提高是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一大特点

31、“未来”是青年最重要的概念

32、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归根到底还是要实现人的发展

33、个体的心理发展包括知识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意向的发展 34、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35、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表现在体态、神经活动类型、感觉器官

36、按性质分,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37、教育通过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力量、发觉人的潜能提升人的地位 38、少年期心理发展的认识特点主要包括注意、感知、记忆和想象、思维的特点 39、灵感、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最本质特点

40、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于形成的时期

41、迄今历史上规范儿童权利内容最丰富、全面、最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一项公约是《儿童权利公约》

1、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师

2、教师任教时要有试用期

3、教师最基本的形象是教师的道德形象 4、教师的文化形象是教师形象的核心

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6、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民主平等 7、《儿童权利公约》提倡体现儿童权利主体地位的原则是(1)儿童最大利益原则(2)儿童尊重原则(3)无歧视原则(4)尊重儿童观点的原则

8、我国法律规定儿童享受的权利有生存的权利、安全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

9、当代对教师职业的基本伦理道德要求是:乐于奉献、坚持公正 10、教师职业形象应该是道德形象、文化形象和人格形象的统一整体 11、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渠道。 12、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 13、社会本位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促进社会进步 14、基础教育改革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 15、课程计划的核心是课程设计 16、教科书是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

17、在现在学校课程中学科课程是课程的基本类型 18、学校教育的基础是课程

19、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20、课程目标的特征:整体性、可行性、有效性、相容性、明确性

21、课程目标建立的原则为基础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时代性

原则

22、教学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23、教学板书分为辅助板书和系统板书

24、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班级授课制开始在全国广泛推行 25、布鲁纳——发现学习 26、课题计划即单元计划

第二章 第一节

教育目的——人才质量规格 认识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发展变化的一种期望 狭义: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最根本要求 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选择作用、协调作用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第二节 教育目的价值观取向评析

一、教育目的价值观: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生活本位论

素质教育是实践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体现

第四章 教育育人的发展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